從漢字誕生起,便有了中國書法。人類一開始即按照美的法則創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以其特殊的物質條件與筆法結構,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來者對書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覺的性質,在書法中注入了前人沒有的藝術因素,但並不總是如通常說的那種不斷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超越。
由於書法藝術自身的特點,歷來評價書法,時常使用過分抽象的、不確定的詞語。這一點,甚至可以說同中國語言習慣中的模糊性有着關連但是也同中國書法的抽象性分不開。再是歷來的書法史在談到某家某派時,偏重師承關系;談師承是必要的,但有時失於簡單化,陷入線性思維的模式。就其現實意義來說,不免束縛創造意識。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藝術家及其作品,我們應當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們要把特定書法家的全部活動看做是社會本質與書法本體的一個顯現。
當代書法進入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物質條件改變了書法賴以存在的書寫條件,另一方面,書法在有限范圍內呈現繁榮,倔強地生存。我們的立場無疑要做書法繁榮的促進派。當代書尖在面向時代與開拓未來的困境中從理論與歷史研究尋求啟發。這就必然賦予書法史以當代的性質。它不是任意改造歷史,而是由既往的歷史總結規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