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作者從事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積累而成的編著。由於工作繁忙,無暇就正有道,集思廣益,只能是一孔之見,一得之愚,聊供讀者參考。
本書之所以名日「新編」,其故有三:第一,顧名思義是相對「舊編」而言。此之前,作者曾先後主編過同類性質的高等學校教材《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中國法律思想史分支學科》,又與另一教授共同主編過《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上、下冊。該書上冊曾獲1987年全國優秀教材獎,但洋洋八十萬言,分量太重,學生閱讀不易。其二,與第一部《中國法律思想史》比較,本書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所更新,並盡可能吸收中外學者包括海峽兩岸學者的較新研究成果,擇善而從,還糾正了一些錯訛。但限於水平和所能看到的圖籍不多,掛一漏萬,有不少真知灼見很可能失之交臂。人總是有傾向性的,見仁見智難以整齊划一,只能求同存異,不能強加於人。作者是主張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否則,不但真理難明,學術也不可能繁榮。其三,在法律史上我們有個習以為常的傳統,就是將思想史和制度史截然分開,形成兩張皮,即使是聯系很密切的問題也各說各的,不越雷池一步;二者共同的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同樣被人為地割裂,互不相通。近年來,不少學者已感到這種分工過細、過於機械的做法並非上策。加之各自又只是在一個平面上來談問題,毫無立體感。只談靜態,不談動態;只談論點,不談實踐;殊不合理。其實,僅就中國法律史而論,也是個多方位、多層次的系統工程,不應當把思想史和法制史看成兩個孤立的世襲領地。因此,有人索性主張將二者結合起來改寫成法律史或法律文化史,冶上下古今、立體平面、動靜諸態以及各種縱橫聯系於一爐。但茲事體大,又涉及到學科分類的現行體制,一時很難畢其功於一役。我們限於學力和水平只能逐步改善,小作變動。該書基本上仍以思想史為主,加進一些必要的制度史內容。至於大改大革只好俟諸來日和寄希望於後來居上的新秀。
最後,關於斷限問題,暫采上不封頂下及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以前的划分法。
張國華(1922-1995)生於湖南醴陵,先後在中山大學建築系、湖南大學機械系、西南聯大哲學系、政治系、北京大學政治系學習。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學系,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博士導師、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中國法律思想史》(主編)、《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主編)《中國法律思想通史》(主編)、《沈家本年譜》(主編)。
目錄
緒論
第一講 夏、商、西周的神權法和「禮治」
第一節 神權法思想的產生、發展與演變
一、夏、商的「天命」、「天罰」思想
二、兩周「以德配天”的君權神授說
第二節 以「宗法」為核心的「禮治」
一、「宗法」與宗法等級制、分封制、世襲制
二、西周「禮治」的基本原則與特點
第二講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春秋時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一、首倡革新的管仲
二、鑄「刑書」的子產
三、制「竹刑」的鄧析
第二節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共性
二、孔丘納「仁」入「禮」的法律思想體系」
三、孟軻的「仁政」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體現
四、荀況的禮、法統一觀
第三節 墨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墨兩家的對立
二、墨翟以「兼愛」為主的社會理想與法律觀
第四節 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老子》的「道法自然」
二、《庄子》的法律虛無主義
第五節 法家的法律思想
一、法家的興起與變法革新運動
二、法家的法律觀與「法治」思想
三、「著書定律」的李悝與「明法審令」的吳起
四、商鞅變法的內容與「法治』』理論
五、重「勢」的慎到與重「術”的申不害
六、《管子》中的法律思想
七、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
第三講 秦漢以後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
第一節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秦王朝的迅速滅亡與法家思想的破產
二、從黃老到以儒為主的儒法合流,禮法統一
第二節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
一、以「三綱」為立法的指導原則
二、引經斷獄、引經注律的「律學」一花獨放
第三節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特點
一、宗法思想指導立法
二、皇權至上,法自君出
三、堅持等級特權,主張同罪異罰
四、重德輕刑,重義輕利
第四講 封建社會若干具體法律問題的爭論
第一節 刑事方面
┅┅
第五講 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講 太平天國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第七講 洋務派與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八講 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九講 資產階級革命的法律思想
第十講 清末的禮法之爭與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評估(代結束語)
第一講 夏、商、西周的神權法和「禮治」
第一節 神權法思想的產生、發展與演變
一、夏、商的「天命」、「天罰」思想
二、兩周「以德配天”的君權神授說
第二節 以「宗法」為核心的「禮治」
一、「宗法」與宗法等級制、分封制、世襲制
二、西周「禮治」的基本原則與特點
第二講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春秋時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一、首倡革新的管仲
二、鑄「刑書」的子產
三、制「竹刑」的鄧析
第二節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共性
二、孔丘納「仁」入「禮」的法律思想體系」
三、孟軻的「仁政」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體現
四、荀況的禮、法統一觀
第三節 墨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墨兩家的對立
二、墨翟以「兼愛」為主的社會理想與法律觀
第四節 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老子》的「道法自然」
二、《庄子》的法律虛無主義
第五節 法家的法律思想
一、法家的興起與變法革新運動
二、法家的法律觀與「法治」思想
三、「著書定律」的李悝與「明法審令」的吳起
四、商鞅變法的內容與「法治』』理論
五、重「勢」的慎到與重「術”的申不害
六、《管子》中的法律思想
七、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
第三講 秦漢以後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
第一節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秦王朝的迅速滅亡與法家思想的破產
二、從黃老到以儒為主的儒法合流,禮法統一
第二節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
一、以「三綱」為立法的指導原則
二、引經斷獄、引經注律的「律學」一花獨放
第三節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特點
一、宗法思想指導立法
二、皇權至上,法自君出
三、堅持等級特權,主張同罪異罰
四、重德輕刑,重義輕利
第四講 封建社會若干具體法律問題的爭論
第一節 刑事方面
┅┅
第五講 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講 太平天國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第七講 洋務派與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八講 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九講 資產階級革命的法律思想
第十講 清末的禮法之爭與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評估(代結束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