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譯注

管子譯注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李克和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7043945
  • ISBN13:9787207043948
  • 裝訂:579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管子》一書托名管仲所作。它大約是戰國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總集。漢代劉向編訂時定為86篇,今存76篇。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經商,公元前685年為齊卿,輔佐桓公,在經濟、政治方面有很多革新,齊國因之富強,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管子》一書的軍事思想十分豐富,它全面地反映了齊國法家學派對戰爭理論問題的理性認識。在戰爭觀、治軍理論、國防建設思想作戰指導思想上,均有精辟的論述。
一是戰爭觀上強調戰爭的重要作用,肯定戰爭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認為戰爭直接決定着君主地位的尊卑,國家處境的安危,是實現君尊貴、國家安定的重要途徑。「君之所以卑尊,國之所以安危者,莫要於兵。」(《參患》)反對無條件的偃兵息武,指出兵不可廢置。同時,也主張「慎戰」,反對輕易發動戰爭。認為戰爭是本身充滿危險的事情,「兵事者,危事也。」
二是在治軍上把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緊密結合起來,互相配合,共同促進。「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治國》)把嚴明賞罰作為治軍的中心環節。「賞罰不信,五年而破。」(《八觀》)「戰而必勝者,法度審也。」(《兵法》)主張加強軍隊的教育和訓練。「器蓋天下,而士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七法》)「定選士,勝。」(《幼官》)重視軍隊的武器裝備,把完備而精良的武器裝備看作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明確主張,「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參患》)強調要在武器裝備方面勝過敵人,做到「器無敵」。重視對將帥的培養和使用,認為國家的安危往往取決於將相大臣,所以必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羅致,「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七法》)
三是作戰指導方面主張把握時機,利用形勢,精於籌算,爭取主動。「為兵之數……存乎明於機數,而明於機數無敵。」(《七法》)所謂「明於機數」,就是指對戰機的把握和對情況的籌算。主張知彼知己,明察敵情,了解全局。「為兵之數……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無。」(《七法》)「遍知天下」,不單是指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還包括對所有相關國家的態度、力量、可能采取的行動等情況的全面了解。主張用兵行動詭秘,變化無方,靈活自如,因敵制勝。高度推崇「無方,勝之機。」(《幼官》)「無方」即用兵打仗無固定的模式,「機」即關鍵之點。主張用兵進敵強點,乘隙蹈虛。「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脆,釋難而易。」
《管子》一書,由於時代久遠,古寫本已不復存在。本書的撰寫,在注釋上主要借鑒了郭沫若先生等《管子集校》、顏昌嶢先生《管子校釋》、馬非百先生《管子輕重篇新詮》,在翻譯上主要參考了趙守正先生《管子注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