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大學出版社周雁翎博士仿佛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我為這套叢書寫一篇序言時,我的確感受到了一種挑戰,一種「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向「現代性」(modernity)的挑戰。出於對這套叢書的偏愛,我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放下了手頭的其他工作,認真地讀了叢書的每本小冊子,難舍地花去我一個多月的時問,以表明我向後現代主義思潮臣服的心聲。
這套叢書的總題目是「後現代交鋒」(postmodern encounters)。「交鋒」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後現代主義思潮對現代性的挑戰;二是後現代主義思潮內部各種觀點之間的沖撞:質疑與回應、批判與反詰、解構與重組,當然,還包括現代性對後現代挑戰的回應與反擊。叢書雖小,但內容的涵蓋面卻相當廣泛。從歷史的跨度上看,叢書所論的人物既有19世紀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ehe)、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也有活躍在當代學術舞台上的德里達(Jacques Derrida)、霍金(Stephen}tawking),甚至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從涉及的廣度而言,它涵蓋西方近十多年來在知識文化界中所產生的許多重要的爭論。叢書中有近半數涉及科學與科學家的學術思想及社會影響,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霍金、道金斯(Richarld Dawkins)、達爾文、弗洛伊德(Sigmtmdneud)等科學家和與科學技術直接相關的庫恩(Thomas,Kuhn)、麥克盧漢(Malshall
McLuhan)以及基因改良食品、自私基因等,但議題都是人文議題。令人驚訝不已的是,叢書中有幾本將當代科技發展的重大發明,如因特網、移動電話,乃至全球化,與直觀上毫無關系的哲學家、思想家、語言學家聯系了起來,真令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對於叢書所包含的各種觀念應如何作出評價,這完全超出我的能力之外。我相信讀者能自己作出判斷。在此我將重點談談我所關心的幾個問題,即後現代性、終結論、思維方式以及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關系,來與讀者交流與共享。
后現代性
本叢書的主要意圖是介紹后現代主義思潮在當代科學及人文諸領域中引發的論爭和挑戰,通過諸多聚訟紛紜的當代思想文化熱點來闡明后現代性是該叢書的主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后現代性或舌現代主義作一簡要闡述。本叢書中《尼采與后現代主義》一書的作者羅賓遜指出,尼采的許多觀點看起來都很后現代,因此,尼采經常被視為當前后現代的祖師爺。也有人評論說:「尼采哲學以其對現代西方文明的批判而被認為是現代向后現代的轉折點,並被認為是后現代思潮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