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著名學者李劍國先生20多年研究之心血,以縝密、細致、扎實的材料研究為基礎,系統整理、論述了中國唐代以前志怪小說的創作情況及藝術風貌,是一部博大精審、精彩煥然的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必讀書。
20年前,作者曾寫作出版過同題專著;20年間,關於唐前小說的研究有大量新成果問世,因此,作者以20年研究之心血重寫本書,修正了不少既有論點,同時更對學界未曾予以充分注意的一些作品做了深度發掘和探究;花大力氣對《搜神記》、《搜神後記》、《異苑》等作品進行考據論證;對一些作品的產生時代重新作了認定;將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盡數納入;確定是偽書的刪掉,新發現的作品及資料補上。從原書到修訂本的20年間,修訂中作者就其所見盡量吸收進來,又補充修改了注釋、核對引文、補充了參考引用書目。
目錄
志怪敘略
第一章 志怪小說的起源與形成
一、原始宗教與神話傳說
二、巫教、陰陽五行學與宗教迷信傳說
三、地理博物學的志怪化
四、史乘的分流與志怪小說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戰國志怪小說與准志怪小說
一、「古今紀異之祖」《汲冢瑣語》
二、「古今語怪之祖」《山海經》
三、其他戰國准志怪
第三章 兩漢志怪小說
一、兩漢志怪生長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二、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
三、雜傳體志怪小說與志怪題材的雜傳小說
四、雜記體志怪《異聞記》及其他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繁榮與進步的社會原因及此期志怪的時代蘊含
一、志怪繁榮進步的社會原因
二、此期志怪的時代蘊含
第五章 魏晉志怪小說
一、《列異傳》與西晉志怪
二、地理博物體志怪之遺響
三、「鬼董狐」干寶的《搜神記》
四、雜傳雜史體志怪《神仙傳》與《拾遺記》
五、東晉其他志怪小說
六、兩晉志怪題材的雜傳小說
第六章 南朝志怪小說
一、陶淵明《搜神後記》
二、劉義慶《幽明錄》
三、劉敬叔《異苑》
四、宋齊其他志怪小說
五、任昉《述異記》與吳均《續齊諧記》
六、其他梁陳志怪小說
七、南朝「釋氏輔教之書」
第七章 北朝隋代志怪小說
一、北朝隋代佛教徒及數術家的志怪
二、顏之推《冤魂志》
三、《八朝窮怪錄》
四、其他北朝隋代志怪小說
第八章 朝代不明的志怪小說
一、《隨志》、《唐志》著錄的志怪
二、諸書稱引的志怪
主要引用與參考書目
後記
修訂後記
第一章 志怪小說的起源與形成
一、原始宗教與神話傳說
二、巫教、陰陽五行學與宗教迷信傳說
三、地理博物學的志怪化
四、史乘的分流與志怪小說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戰國志怪小說與准志怪小說
一、「古今紀異之祖」《汲冢瑣語》
二、「古今語怪之祖」《山海經》
三、其他戰國准志怪
第三章 兩漢志怪小說
一、兩漢志怪生長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二、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
三、雜傳體志怪小說與志怪題材的雜傳小說
四、雜記體志怪《異聞記》及其他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繁榮與進步的社會原因及此期志怪的時代蘊含
一、志怪繁榮進步的社會原因
二、此期志怪的時代蘊含
第五章 魏晉志怪小說
一、《列異傳》與西晉志怪
二、地理博物體志怪之遺響
三、「鬼董狐」干寶的《搜神記》
四、雜傳雜史體志怪《神仙傳》與《拾遺記》
五、東晉其他志怪小說
六、兩晉志怪題材的雜傳小說
第六章 南朝志怪小說
一、陶淵明《搜神後記》
二、劉義慶《幽明錄》
三、劉敬叔《異苑》
四、宋齊其他志怪小說
五、任昉《述異記》與吳均《續齊諧記》
六、其他梁陳志怪小說
七、南朝「釋氏輔教之書」
第七章 北朝隋代志怪小說
一、北朝隋代佛教徒及數術家的志怪
二、顏之推《冤魂志》
三、《八朝窮怪錄》
四、其他北朝隋代志怪小說
第八章 朝代不明的志怪小說
一、《隨志》、《唐志》著錄的志怪
二、諸書稱引的志怪
主要引用與參考書目
後記
修訂後記
序
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為中國小說史開疆奠基,一舉而定全局,厥功甚偉!繼此而進行更深入更細致的探討,則有待於後賢。我以為編撰中國小說史,最好是群策群力,不必要求完成於一時一人之手,無妨先作分段的論述,專題划界,各就所長來攻其一端,如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按時代、體裁,作專而深的研究。一俟條件許可,即開局修書,大家共聚一堂,各出所作,來商量編纂,貫串成編,亦為盛事!
凡事之有淵源者,皆應探源析流,以見演變之跡,中國古小說的研究,也是如此。不迨溯先秦兩漢的神話傳說、魏晉南北朝的搜神志怪,就不能了解唐傳奇產生的基礎和宋平話中煙粉靈怪故事的由來;不分析受魏晉士大夫的清談之風的影響而出現的《世說新語》式志人小說的社會因素,就無法知道唐人的《隋唐嘉話》、《大唐新語》之類筆記體裁的沿襲和內容的演變。尤其是漢魏六朝的志怪小說,直接繼承神話傳說的傳統而發展,形成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更應作為中國小說史前列的篇章。可惜的是近人研究古典小說,往往忽略這一段。展開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索引》一看,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間各報刊所載這方面的論文,不過寥寥幾篇,而且其中還有的是為了配合當時的高中語文教材而寫作,以供中學老師作教學參考的。
凡事之有淵源者,皆應探源析流,以見演變之跡,中國古小說的研究,也是如此。不迨溯先秦兩漢的神話傳說、魏晉南北朝的搜神志怪,就不能了解唐傳奇產生的基礎和宋平話中煙粉靈怪故事的由來;不分析受魏晉士大夫的清談之風的影響而出現的《世說新語》式志人小說的社會因素,就無法知道唐人的《隋唐嘉話》、《大唐新語》之類筆記體裁的沿襲和內容的演變。尤其是漢魏六朝的志怪小說,直接繼承神話傳說的傳統而發展,形成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更應作為中國小說史前列的篇章。可惜的是近人研究古典小說,往往忽略這一段。展開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索引》一看,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間各報刊所載這方面的論文,不過寥寥幾篇,而且其中還有的是為了配合當時的高中語文教材而寫作,以供中學老師作教學參考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