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李偉昉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48465
  • ISBN13:9787500448464
  • 裝訂:40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運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方法,附以闡釋學、接受美學、敘事學等理論,本著跨異質文化平等對話與溝通互補的立場和原則,在國內首次將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納入比較文學視野,互為參照,相互印證,既論析它們各自的文學特色與存在價值,又探討它們作為鬼怪小說創作所共有的審美本質與基本規律,透過淺層次的異同比較實現深層次的跨文化探源,進而試圖從一個角度尋求一條建構平等多彩、互通有無的理想的世界文學的路徑。在研究中,始終以小說構成的幾個要素(如情節、主題、人物、敘事)來結構、貫串本文,以問題意識帶動比較研究。力戒盲目亂比,強調可比性,突出異質性,彰顯對話性。本書在中西小說比較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開拓性價值。

李偉昉,男,1963年1月出生,河南省開封市人。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四川大學,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歐美文學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比較文學概觀》(主編之一)、《比較文學論》(參撰)等;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規划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規划項目各一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四川大學 學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背景論
第一節 英國哥特小說生成背景綜述
第二節 中國六朝志小說成因綜述
第二章 情節論(上):怪誕
第一節 怪誕的表現形態
第二節 怪誕的審美價值
第三章 情節論(下):恐怖
第一節 恐怖的表現形態
第二節 恐怖差異的文化探源
第四章 主題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因果報應主題比較
第三節 愛情主題比較
第四節 復仇主題比較
第五章 人物論
第一節 人物類型划分
第二節 人物類型特征分析
第三節 人物形象描寫藝術探解
第六章 敘事形態論(上):敘事視角的選擇與運用
第一節 全知敘事視角
第二節 第三人稱限知敘事視角
第三節 第一人稱敘事視角
第四節 見證人敘事視角
第五節 多重敘事視角
第七章 敘事形態論(下):敘事時間的表現形態
第一節 敘事時間中的順序
第二節 敘事時間中的時距
第三節 重復敘事:思想的構築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英文目錄
 

記得三年前,偉防報考研究生時對我說,他過去主要從事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因此到我這里學習有兩個目的,一是系統研讀比較文學理論,汗二是希望盡可能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彌補在中國古典文論和儒家元典知識方面的欠缺,以利於今后更好地展開中西文學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所以他在讀博期間,研讀《十三經》,背誦《文心雕龍》及系統學習外文西方文論經典,皆十分勤奮、刻苦、用功;他勤於思考,視野開闊,不僅能如期完成我交給他的多項科研課題,而且發表論文多篇。可以說,他現在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就是他學習比較文學理論、調整完善知識結構后初步取得的可喜收獲。我也由衷地祝賀他的學位論文被收人「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並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對他論文的充分肯定。

我認為,偉防的這篇博士學位論文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選取了一個被學界普遍忽視、研究薄弱卻頗有難度、意義重大的選題。產生於18世紀后期的英國哥特小說,因其黑色性質與位居邊緣等原因,國內外國文學界一直對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缺乏深人系統的探討,相比於其他外國文學作品的研究,明顯處於滯后狀態。雨國內對六朝志怪小說的研究雖己有長足的進展,但又受其「叢殘小語」的束縛難有較大的突破,特別是缺乏將它作為有敘述意味的小說文本加以細密考察的學術成果。作者的可貴之處正在於,他敏銳地發現了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對象中所蘊涵的同質性及其研究的可能性,進而嘗試着運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方法,附以闡釋學、接受美學、敘事學等理論,本着跨異質文化平等對話與溝通互補的立場和原則,從鬼怪小說的層面,將它們納人比較文學研究的視野,互為參照,相互印證,以彰顯它們共同的審美特性及其各自的文學特色與存在價值,由淺層次的異同比較進入到深層次的跨文化探源。該選題在中西小說比較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填補空白的開拓性價值,是一篇跨文化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優秀學位論文。 .

二、論析扎實,自成系統。論文從情節、主題、人物、敘事等小說構成的幾個重要因素入手,依次展開對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的比較研究,理路清晰,系統完整。作者力戒盲目亂比的弊端,首先令人信服地從社會歷史背景、宗教因素、文學文本等方面確立了兩個對象之間的可比性,使論析建立在扎實的可比性基礎上。其次,突出對兩者異質性的探析,深入闡釋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學傳統帶給它們的鮮明個性特征。最后,進一步彰顯了它們對話的價值,從而使整個論題的比較更具有了現實的與文學的意義。

三、作者在下面兩個方面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探索精神:一是對兩者的怪誕、恐怖的表現形態及其審美內涵作了較為詳盡的梳理和文化闡釋,較之以往用怪誕恐怖的詞匯抽象概括小說特征的做法更形象生動,更具說服力。二是在比較中,不僅較為系統地探討了英國哥特小說的思想價值、藝術成就及其在西方文學史上的重要影響,對幾部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小說作了細致的分析,而且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對六朝志怪的若干經典小說作了全面的細密的敘事學分析,充分展示了它們的文學成就與長期被遮蔽的藝術魅力,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見解,例如對於六朝志怪小說中出現的第一人稱敘事、語式和語態錯位的見證人敘事以及重復敘事等的論述,改變了學界過去那種「叢殘小語」的六朝志怪難具敘事藝術意味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對六朝志怪小說在深廣兩方面的深入研究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

當然,作為第一次系統比較研究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的著作,其中自然還有值得進一步思考和研究之處,例如對復仇主題的比較、對人物類型的划分與分析等,尚可作得更細些。

博士畢業應該是偉(日+方)學術研究的新起點,相信他在今后的學術研究領域里能有更大的作為,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