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並不僅僅是對一個疑難理論問題的各種意見的匯編。無論他們彼此之間的觀點是否一致,各章的作者所發表的都是其個人的意見。但是,作為一項集體性智識事業中的有責任心的參與者,他們出于共同的體驗來從事此項研究,探討同一組問題,並在同一概念框架中做出其問答,同時仍然留意那些已知的有分歧的問題。這也是本書的寫作成為一項令人愉快的任務的原因,所有作者都和諧地為之作出了貢獻。
約朝‧齊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科學技術學家。他在牛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在劍橋大學任教,1964年成為布里斯托爾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67年因金屬電特性的研究而當選皇家學會會員。1982年從布里斯托爾大學自願提前退休,此後長期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的系統分析和研究,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權威學者。著有《電子與光子》、《公眾知識——科學的社會維度》、《可靠知識——科學中信念之基礎探索》、《關于科學與社會的教學與研究》等十余部著作。本書和《真科學》,是他的兩部有重要影響的最新力作。
目錄
本書撰稿人
前言
第一篇 進化思維
第1章 技術變化的進化模型
第2章 生物進化︰過程與現象
第3章 生物學中拉馬克遺傳系統︰技術進化隱喻與模型之來源
第4章 選擇論與復雜性
第5章 技術變化中的進化現象
第6章 文化進化論中的選擇判據與選擇過程
第二篇 作為一種文化實踐的創新
第7章 技術的進化與退化︰歐洲與日本的初步對比
第8章 復雜人工制品中的停滯
第9章 拱肩、鉤子和怪物的哥特式故事︰技術變化解釋中的復雜性、多樣性與關聯性
第10章 技術實踐進化的路徑依賴與學習的多樣性
第三篇 作為一個過程的發明
第11章 發明與進化︰愛迪生電話概況的案例
第12章 適應類型的進化
第13章 技術類型進化中真實世界變異-選擇︰歷史實例
第14章 學會發明︰在小學技術中的設計、評估和選擇
第15章 作為一個自我實現預言的技術進化
第四篇 制度化的創新
第16章 往復實踐與技術知識的進化
第17章 “設計空間”的概念
第18章 人工制品-活動︰人工制品、知識與組織在技術創新中的協同進化
第19章 創新企業組織
第五篇 寬廣視角中的技術變化
第20章 戰爭與技術的進化
第21章 社會的技術學習︰開發通變素養
第22章 結束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前言
第一篇 進化思維
第1章 技術變化的進化模型
第2章 生物進化︰過程與現象
第3章 生物學中拉馬克遺傳系統︰技術進化隱喻與模型之來源
第4章 選擇論與復雜性
第5章 技術變化中的進化現象
第6章 文化進化論中的選擇判據與選擇過程
第二篇 作為一種文化實踐的創新
第7章 技術的進化與退化︰歐洲與日本的初步對比
第8章 復雜人工制品中的停滯
第9章 拱肩、鉤子和怪物的哥特式故事︰技術變化解釋中的復雜性、多樣性與關聯性
第10章 技術實踐進化的路徑依賴與學習的多樣性
第三篇 作為一個過程的發明
第11章 發明與進化︰愛迪生電話概況的案例
第12章 適應類型的進化
第13章 技術類型進化中真實世界變異-選擇︰歷史實例
第14章 學會發明︰在小學技術中的設計、評估和選擇
第15章 作為一個自我實現預言的技術進化
第四篇 制度化的創新
第16章 往復實踐與技術知識的進化
第17章 “設計空間”的概念
第18章 人工制品-活動︰人工制品、知識與組織在技術創新中的協同進化
第19章 創新企業組織
第五篇 寬廣視角中的技術變化
第20章 戰爭與技術的進化
第21章 社會的技術學習︰開發通變素養
第22章 結束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序
500年前,中國在技術上領導著世界。面對在所有手工藝品和實用品方面富于創造的人民所創造的高品質生活,歐洲的旅行者大為驚奇。而歷史上的最大的謎之一就是,這種領導地位為何沒有得到持續。至少現在,我們進人新千年之際,中國正再一次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市場的一個主要角色。
不用說,如精巧的設備、有用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所體現的,今日國家之間的競爭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種類上,與500年前是迥然有別的。這實際上甚至與50年前也大為不同了。而在生物醫學產品和信息技術領域,5年來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這適用于整個發明語境。設計技巧,生產方法,用戶需求,市場程序,金融框架,公共規章,如此等等,都發生了變化,並以急驟的步伐在繼續變化。
發明者的傳統形象是,有著新奇創意的孤獨個體,為將創意轉化為有用的人工制品而連年奮斗,最終被他或她的同伴公民們所采納。而當代的現實是,在科層制的大公司中,數以百計的各種專業技術雇員組成的團隊,通過一系列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草案設計、開發、原型測試、樣品展示、產品工程、消費者試用等等階段,來推進復雜的技術概念。這就是現在的游戲的名稱,中國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金融家、公司管理者(等等)正在熟練、熱情地投身于其中。
而且,管理科學、技術研究和經濟理論的所有勤勉的觀察和充滿想象力的洞見,尚未揭示出做出成功創新的可靠方式。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制藥業,那里的新藥往往無法獲利,盡管為了發現、開發、測試和推銷,就已經耗費了上億美元︰成功的秘密何在?如果我們知道這一點,它也可能解釋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而是發生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
也許,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秘密。也許,技術創新必然是一種時而打中時而打不中的過程(hit and miss processes)。也許,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繼續是超出理性管理的。也許,它根本就是不可預測的。也許,它是一旦一些人突破了先人的傳統和思維模式而嘗試某種新事物就自然發生的。也許,它並不需要有′待激起的這一切新創意。也許,它們多種多樣性就是一切,其中只有一兩種確實管用。也許,在此已經有足夠多的其他人看見此種做事新方式的優勢,而且可以自由地實施變化。
這些假設的社會環境,看起來並非都有特別顯著的不同。的確,他們與自然界中的通常事態是近乎平行的。生物有機體幾乎是精確地復制出其父代的形式。但是,它們也會以大量的微小的方式而有所變化。其中只有少量的變種實際上得到了改進,使自己比其他的更成功地得到繁殖。如此等等。
天才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華萊士(Alfred lVaUace)已經表明,所有這些熟知的生物環境,都必然導致一個“進化”過程,由變異和選擇的相繼階段的動態相互作用,新奇的生物體得以相當自然地涌現。本書的論點在于,新奇的人工制品從我在前面所勾勒的平淡無奇的社會環境中,同樣得以自然地涌現。在完全顯而易見的意義上,技術創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必定是一種進化過程(evolutionary process)。
這種平行,對于達爾文和華萊士的時代和對于現在,都是明顯的,並常常被指出來了。但是,它也提出了某些實際的和概念上的困難,本書撰稿人不厭其詳地討論了這些困難。的確,我們的總目的是,對這個眾所周知的生物學隱喻(biologicalmetaphor)進行深人探討,以求發現,在將它作為一種認識技術變化的方式時,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加以推進。
事實上,我們的發現是非常混雜的。這個一般性隱喻的確是非常有啟發性的,的確應該被對于技術變化感興趣的人們牢記于心。但是,對于人的記憶、想象和意向,在潛在形成有用的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部分,它卻難以解釋。任何只是將它轉變成該過程的某種形式模型的嘗試,其結果都將被確切證明是非常誤導的。
……
不用說,如精巧的設備、有用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所體現的,今日國家之間的競爭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種類上,與500年前是迥然有別的。這實際上甚至與50年前也大為不同了。而在生物醫學產品和信息技術領域,5年來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這適用于整個發明語境。設計技巧,生產方法,用戶需求,市場程序,金融框架,公共規章,如此等等,都發生了變化,並以急驟的步伐在繼續變化。
發明者的傳統形象是,有著新奇創意的孤獨個體,為將創意轉化為有用的人工制品而連年奮斗,最終被他或她的同伴公民們所采納。而當代的現實是,在科層制的大公司中,數以百計的各種專業技術雇員組成的團隊,通過一系列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草案設計、開發、原型測試、樣品展示、產品工程、消費者試用等等階段,來推進復雜的技術概念。這就是現在的游戲的名稱,中國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金融家、公司管理者(等等)正在熟練、熱情地投身于其中。
而且,管理科學、技術研究和經濟理論的所有勤勉的觀察和充滿想象力的洞見,尚未揭示出做出成功創新的可靠方式。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制藥業,那里的新藥往往無法獲利,盡管為了發現、開發、測試和推銷,就已經耗費了上億美元︰成功的秘密何在?如果我們知道這一點,它也可能解釋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而是發生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
也許,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秘密。也許,技術創新必然是一種時而打中時而打不中的過程(hit and miss processes)。也許,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繼續是超出理性管理的。也許,它根本就是不可預測的。也許,它是一旦一些人突破了先人的傳統和思維模式而嘗試某種新事物就自然發生的。也許,它並不需要有′待激起的這一切新創意。也許,它們多種多樣性就是一切,其中只有一兩種確實管用。也許,在此已經有足夠多的其他人看見此種做事新方式的優勢,而且可以自由地實施變化。
這些假設的社會環境,看起來並非都有特別顯著的不同。的確,他們與自然界中的通常事態是近乎平行的。生物有機體幾乎是精確地復制出其父代的形式。但是,它們也會以大量的微小的方式而有所變化。其中只有少量的變種實際上得到了改進,使自己比其他的更成功地得到繁殖。如此等等。
天才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華萊士(Alfred lVaUace)已經表明,所有這些熟知的生物環境,都必然導致一個“進化”過程,由變異和選擇的相繼階段的動態相互作用,新奇的生物體得以相當自然地涌現。本書的論點在于,新奇的人工制品從我在前面所勾勒的平淡無奇的社會環境中,同樣得以自然地涌現。在完全顯而易見的意義上,技術創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必定是一種進化過程(evolutionary process)。
這種平行,對于達爾文和華萊士的時代和對于現在,都是明顯的,並常常被指出來了。但是,它也提出了某些實際的和概念上的困難,本書撰稿人不厭其詳地討論了這些困難。的確,我們的總目的是,對這個眾所周知的生物學隱喻(biologicalmetaphor)進行深人探討,以求發現,在將它作為一種認識技術變化的方式時,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加以推進。
事實上,我們的發現是非常混雜的。這個一般性隱喻的確是非常有啟發性的,的確應該被對于技術變化感興趣的人們牢記于心。但是,對于人的記憶、想象和意向,在潛在形成有用的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部分,它卻難以解釋。任何只是將它轉變成該過程的某種形式模型的嘗試,其結果都將被確切證明是非常誤導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