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主義的社會學:現代日本自我認同意識的走向

文化民族主義的社會學:現代日本自我認同意識的走向
定價:90
NT $ 90
  • 作者:[日]吉野耕//作
  • 譯者:劉克申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39932
  • ISBN13:9787100039932
  • 裝訂:25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吉野耕作,日本著名社會學家。本書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以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現的「日本人論」和「國際化」的討論熱潮曇花一現的現象進行了分析。認為「日本人論」和「國際化」是文化民族主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文化民族主義既是現實的又是歷史的,在當今社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學范疇。

全書深入淺出,舉證精當,是一本對社會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人員很有價值的學術譯作。

讀者對象:供社會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人員使用參考。
 

目錄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日本人論與文化民族主義
一 問題的所在
二 研究的方法
三 用語的定義
四 本書的構成
第二章 族群性與民族主義的社會理論
一 「種族」(ethnie)與民族(nation)
二 關於對民族的理解上的理論對立
三 民族主義的理論與日本的事例
四 民族理論中的時間與空間
第三章 本民族獨特論的比較(1)
——超越「日本人論」論的特殊性
一 創造型文化民族主義與本民族獨特論
二 日本的文化民族主義的原型
三 重構型文化民族主義與本民族獨特論
四 補論——「新歷史主義」
第四章 本民族獨特論的比較(2)
——民族自我認同意識表現的類型
一 抽象的·整體論式的把握方法
二 具象的·制度論式的把握方法
第五章 日本人論
一 圍繞文化主義與文化差異的言論
二 戰敗時期的日本文化論
三 整體論式的現代社會論
四 代結語——關於著者的「意圖」與著書的「作用」
第六章 「日本人式」的言論與「人種式」思維
一 作為社會性構件的「人種」
二 文化的「人種」屬性
三 結語
第七章 日本人論的「消費」
一 教育工作者與日本人論
二 企業界人士與日本人論
三 各自的民族主義——身邊集團的作用
第八章 日本人論的知識社會學
——四種通說及對其的批判性探討
一 對自我認同意識危機的拯救
二 經濟成功·社會安定與文化優越感
三 作為統治意識形態的日本文化論
四 對作為日本文化的自我認同意識的拘泥
五 結語——小集團的作用與民族主義的形成
第九章 消費社會中的文化民族主義
——日本人論的「再生產」與異文化指南
一 民族主義理論中的「生產主義」與「國家主義」
二 日本民族主義的國家與學校教育
三 「文化市場」中的「文化中介者」與異文化指南
四 異文化交流與文化民族主義
補記(關於調查)
引用·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譯者後記
 

《文化民族主義的社會學——現代日本自我認同意識的走向》的中文版出版,我感到非常榮幸。謹向承擔翻譯的劉克申氏表示深切的謝意。

「民族主義(nationalism)」是一個很難以使用的詞匯。在目語與中文中,還沒有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這一英語單詞完全對應的詞匯。在日語中傳統上有民族主義、國民主義、國家主義等詞匯,由於每個詞匯都各自具有獨特的語感,作為學術用語使用不無勉強之處。因此最近在日本可以廣泛見到不經翻譯、原封不動使用「民族主義(nati。nalism)」這一英語詞匯的傾向。這是因為在口語中有用以表記外來語的片假名這種便利的文字。但在中文中必須使用漢字精心表現。除此之外,難以翻譯的詞匯還有很多。 世紀80年代以後,民族主義研究特別在英語圈內飛躍地開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諸如族群(ethnic)、族群國家(ethnic state)的英語概念。這些概念尚沒有中文的定譯,翻譯之艱辛是難以估測的。

除翻譯的問題外,在社會科學中,「民族主義(nationalism)」是最難以使用的用語之一,因為其可以指示多種不同的現象。民族主義有如對特定集團的生活方式的自豪這種表現相對穩定的感情的場合,也有作為迫使集團成員作出巨大犧牲的戲劇性運動而展開的場合。有時會作為對象征性·物理性暴力的對抗表現出來,反之有時也會成為鎮壓的主體。在明確予以定義的基礎上使用這種具有多義性的用語是至關重要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是社會科學的學術用語,同時也作為日常用語使用,考慮到這一點,更應如此。於是我作了如下定義:所謂民族主義,是一種聚合性信仰,即「我們」是具有與他者不同的獨特歷史、文化特征的獨特共同體,更是在自治性國家的框架內實現、推進這種獨特感與信仰的意志·感情·活動的總稱。

一言以蔽之,日本的民族主義包含有多種多樣的現象。在本書中,嘗試把焦點置於與日常大眾媒體所使用的民族主義不同的相位。取圍繞文化自我認同意識的創造·重構而展開的文化民族主義的側面,置視點於被稱為「日本人論」的現象上。所謂「日本人論」,其意為有關日本文化·社會獨特性的言說。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大量的有關著作登場,掀起了熱潮。日本人論成為時代精神,當時的日本書店擺滿了日本人論的書籍。日本人論的流行給日本研究、日本人自我印象的形成或海外的日本人觀以很大的影啊。

1980年代以後,對這種過度強調日本文化·社會勻質性和獨特性的日本人論出現了種種批判。受到這些批判之後,80年代後半期,日本的知識分子談論日本文化的方式變得慎重起來。90年代以後,開始出現把日本的內部多樣性與其他社會(特別是亞洲社會)的共同性收入視野的議論。但是,並不能因此就可以說日本人論的影響力減小了。對日本式獨特性的強調變換著形式依然在各種各樣的場面被重新生產出來。尤其意味深長的一點是,在全球化中,文化差異的言說倒變得更為活躍了。

在本書中,以日本人論為焦點,分析了民族主義這一現象以及其是如何產生的,探討了日本人論這一知識分子的言說是以何種形式給更為廣泛的社會層的人們以影響的部分過程。我自己確信這是一個重要的題目,但不能說本書所論及的內容包羅了日本民族主義的全部。實際上,從設置焦點本身來看就是一個部分。我想這一點應予以確認。

在歷來的民族主義論中,存在著把民族主義作為宏觀社會意識形態論述的強烈傾向。不言而喻,這種政治學式的議論是重要的。但是我在傾聽生活在若干具體職業領域內人們的聲音的同時,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與民蔟主義相關聯的這一問題抱有興趣。這是因為考慮到了從社會學上研究民族主義的手法及其意義。當然,社會學家個人能夠調查的范圍是有限的,因而存在只能觀察fu部分日本民族主義的現象這一局隈。但是,即便只是部分,也實證性地探尋了每個個人實際上與民族主義聯系的社會性過程。這是本書艙手法為社會學方法所局限,反之也是其強有力之處。

本書是以日本讀者為預期對象而撰寫搗,因此有關日本的記述多有詞語不足之處。再者,成為本論基礎的調查是在19思θ年代後半期進行的,已經過了相當時間!其後日本人的自我認同意識有變化的部分,也有沒變化的部分,這本身就成為了新的研究對象。希望以中文閱讀的讀者在了解本書撰寫的背景跑同時閱讀本書j或詐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局眼,但倘若本書能給中圉的民蔟主義研究或日本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點,即使是微不足道,本人亦不勝幸哉。

吉野耕作
2002年10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