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實力與文章的關系”、“莊周韓非的毒”、“從文言到口語”、“周作人與語文問題”、“舊詩之緣”等文章。
木山英雄,1934年生于日本東京。1959年東京大學畢業,專攻中國文學。現為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一橋大學名譽教授。1996年曾出任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論文《主體構建的邏輯及其方法——魯迅的詩與哲學的時代》、《實力與文章的關系——周氏兄弟與散文的發展》等;專著《北京苦住庵記——日中戰爭時代的周作人》;譯著周作人《日本文化談》等。2004年出版了《北京苦住庵記》的修訂本《周作人“對日協力”的始末》。
趙京華,1957年生于吉林。1987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97年日本國立一橋大學博士課程畢業,獲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供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出版專著有《尋找精神家園——周作人文化思想與審美追求》;譯著有《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另有《周作人與柳田國男》、《子安宣邦的日本現代知識考古學》等論文多篇。
目錄
“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野草》主體構建的邏輯及其方法
——魯迅的詩與哲學的時代
實力與文章的關系
——周氏兄弟與散文的發展
周作人
——思想與文章
莊周韓非的毒
從文言到口語
——中國文學的一個斷面
周作人與語文問題
正岡子規與魯迅、周作人
紹興“三埭街”
——歷史與傳說
舊詩之緣
——聶紺弩與胡風、舒蕪
“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
關于周氏兄弟
——北師大講演錄
生老病死之戲耍
——啟功
廬山面目
——李銳
《留東外史》是怎樣一部小說
讀《野草》
一 黑暗與虛無
二 復仇的主題
三 夢的系列作品(一)
四 夢的系列作品(二)
五 夢的系列作品(三)
周作人與日本
——《周作人日本文化談》譯後記
日中戰爭時代的周作人
——《北京苦住庵記》緣起
《故事新編》譯後解說
《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譯後記
松枝茂夫日譯《周作人隨筆》整理後記
跋語
編譯後記
附錄 木山英雄著述編年目錄
《野草》主體構建的邏輯及其方法
——魯迅的詩與哲學的時代
實力與文章的關系
——周氏兄弟與散文的發展
周作人
——思想與文章
莊周韓非的毒
從文言到口語
——中國文學的一個斷面
周作人與語文問題
正岡子規與魯迅、周作人
紹興“三埭街”
——歷史與傳說
舊詩之緣
——聶紺弩與胡風、舒蕪
“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
關于周氏兄弟
——北師大講演錄
生老病死之戲耍
——啟功
廬山面目
——李銳
《留東外史》是怎樣一部小說
讀《野草》
一 黑暗與虛無
二 復仇的主題
三 夢的系列作品(一)
四 夢的系列作品(二)
五 夢的系列作品(三)
周作人與日本
——《周作人日本文化談》譯後記
日中戰爭時代的周作人
——《北京苦住庵記》緣起
《故事新編》譯後解說
《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譯後記
松枝茂夫日譯《周作人隨筆》整理後記
跋語
編譯後記
附錄 木山英雄著述編年目錄
序
中國學界之選擇“文學史”而不是“文苑傳”或“詩文評”,作為文學研究的主要體式,明顯得益于西學東漸大潮。從文學觀念的轉變、文類位置的偏移,到教育體制的改革與課程設置的更新,“文學史”逐漸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知識體系。作為一種兼及教育與研究的著述形式,“文學史”在 世紀的中國,產量之高,傳播之廣,蔚為奇觀。
從晚清學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展開,提倡新知與整理國故終于齊頭並進,文學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北大課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1904)還只是首開記錄,接踵而來者更見精彩,如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和《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黃侃的《文心雕龍札記》、吳梅的《詞余講義》(後改為《曲學通論》)、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和《白話文學史》、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紅樓夢辨》、游國恩的《楚辭概論》等。這些著作,思路不一,體式各異,卻共同支撐起創立期的文學史大廈。
強調早年北大學人的貢獻勺並無“惟我獨尊”的妄想,更不會將眼下這套叢書的作者局限在區區燕園;作為一種開放且持久的學術探求,本叢書希望容納國內外學者各具特色的著述。就像北大學者有責任繼續先賢遺志,不斷沖擊新的學術高度一樣,北大出版社也有義務在文學史研究等諸領域,為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吶喊助陣。
在很長時間里,人們習慣于將“文學史研究”理解為配合課堂講授而編撰教材(或教材式的“文學通史”),其實,“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此乃學者揮灑學識與才情的大好舞台,盡可不必畫地為牢。上魔窟草創期的文學史著,雖多與課堂講授有關,也都各具面目,並無日後千人一腔的通病。
……
從晚清學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展開,提倡新知與整理國故終于齊頭並進,文學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北大課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1904)還只是首開記錄,接踵而來者更見精彩,如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和《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黃侃的《文心雕龍札記》、吳梅的《詞余講義》(後改為《曲學通論》)、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和《白話文學史》、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紅樓夢辨》、游國恩的《楚辭概論》等。這些著作,思路不一,體式各異,卻共同支撐起創立期的文學史大廈。
強調早年北大學人的貢獻勺並無“惟我獨尊”的妄想,更不會將眼下這套叢書的作者局限在區區燕園;作為一種開放且持久的學術探求,本叢書希望容納國內外學者各具特色的著述。就像北大學者有責任繼續先賢遺志,不斷沖擊新的學術高度一樣,北大出版社也有義務在文學史研究等諸領域,為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吶喊助陣。
在很長時間里,人們習慣于將“文學史研究”理解為配合課堂講授而編撰教材(或教材式的“文學通史”),其實,“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此乃學者揮灑學識與才情的大好舞台,盡可不必畫地為牢。上魔窟草創期的文學史著,雖多與課堂講授有關,也都各具面目,並無日後千人一腔的通病。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