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治國要論

中國古代治國要論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紀寶成/主/編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51936
  • ISBN13:9787300051932
  • 裝訂:平裝 / 50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公共管理碩士(MPA)撰寫的研究型教材,。全書由思想、實踐和制度三篇組成,側重于對中國古代治道政術的宏觀總結。思想篇主要探討中國歷史上治國安邦的基本理念、指導原則、價值取向、思維方法等,它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史,而是從治國的角度,論列分析影響後世治國實踐的以先秦思想家和思想派別為主體的各種思想和原則。實踐篇重點探討中國帝制時代治國安邦的經驗教訓,選取創業致治、改革中興和王朝敗亡等不同類型、不同背景下的治國實踐事例,分析決策原則、行政技術、治理水平等治國實踐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側重分析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如何將各種思想落實到治國實踐。制度篇在批判專制主義的前提下,著重探討中國古代在治國方面的制度設計,總結在長期的治國實踐中不斷完善的行政、法制、選官、吏治,兵政、財政、賦稅等各方面韻制度,並探討制度運行的內在機理。

本書致力于為當今的治國管理提供豐厚的歷史借鑒。
 

目錄

導論
一、中國古代治國理論研究的意義
1.以史為鑒,把握歷史演變規律
2.理一分殊︰古代治國理論對當今公共管理及企業管理的借鑒價值
3.挖掘古代治國理論,弘揚中華文明
二、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研究的要義評說
1.百舸爭流,各有其長
2.門派紛陳,各有所宗
3.儒家獨尊,一脈相承
4.一以貫之的“天道”、“王道”與“人道”
三、中國古代治國實踐的得失研究
1.“致治”是歷代帝王的最高政治目標
2.盛衰興亡的歷史啟迪
四、中國古代治國制度的研究評說
五、一分為二看歷史
1.“以君為本”與“以民為本”
2.等級身份與個人權利
3.重政治與重經濟
4.整飭吏冶與優化管理
上篇 思想篇
第一章 中國古代治國思想概要
一、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脈絡
二、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儒家治國思想
一、儒家學說的歷史演變與文化精神
二、儒家治國思想的理論基礎
1.人性論︰儒家治國思想的哲學依據
2.民本論︰儒家治國思想的核心價值
3.中庸觀︰儒家治國思想的思維方法
4.經權說︰儒家治國思想的運用機制
三、儒家治國思想的邏輯體系與基本內容
1.德治︰儒家治國的指導原則
2.仁政︰儒家治國的基本方案
3.刑政︰儒家治國的補充手段
4.正己︰儒家治國的邏輯起點
5.明禮︰儒家治國的階級屬性
6.任賢︰儒家治國的用人理論
第三章 道家治國思想
一、道家概述
二、道家治國思想的理論基礎
1.“道法自然”︰道家治國的哲學原理
2.“無為而治”︰道家治國的思想境界
三、道家治國思想的幾大要素
1.海涵寬容,虛靜處下
2.順遂民情,因循為用
3.去奢節儉,省刑慎罰
4.實腹虛心,愚民為術
5.貴柔守雌,以弱制強
第四章 法家治國思想
一、法家學說簡介
二、法家治國思想的理論基礎
1.“當時而立法”的社會歷史觀
2.“性惡論”與尚法用刑的必然性
3.“法”為“天下之程式”的法治中心論
三、法家治國思想的要點
1.“因人情利害”而治︰治國的指導原則
2.行“賞罰”兩柄︰治國的基本途徑
3.“尊主卑臣”︰治國的價值取向
4.思想專制︰治國的文化選擇
5.富國強兵︰治國的終極目標
第五章 兵家治軍思想
一、兵家發展脈絡及其特征
二、兵家經國治軍思想的理論基礎
1.民本︰兵家經國治軍思想的人文精神
2.“雜于利害”︰兵家經國治軍思想的辯證思維
三、兵家經國治軍思想的要義及其特色
1.上下同欲,政勝為先
2.申飭軍紀,嚴明賞罰
3.教戒為先,嚴格訓練
4.將為國輔,知人善任
第六章 其他學派的治國思想
一、墨家治國思想
1.墨家學說簡況
2.“尚同”︰墨家治國思想的根本宗旨
3.“尚賢”與“節用”︰墨家治國思想的兩個重點
二、《尹文子》︰名家治國思想鉤沉
1.名家簡況
2.《尹文子》治國思想要點
三、《呂氏春秋》︰雜家治國思想概述
1.雜家與《呂氏春秋》
2.《呂氏春秋》治國思想擷要
四、《鬼谷子》︰縱橫家治國學說舉要
1.縱橫家與《鬼谷子》其書
2.《鬼谷子》治國思想概況
中篇 實踐篇
第七章 創業致治的治國方略
第八章 振衰起廢的變法措施
第九章 亡國之君的歷史教訓
第十章 治國安邦的政治智慧
下篇 制度篇
第十一章 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
第十二章 監察與刑政
第十三章 戶籍與財政制度
第十四章 選官與任吏
第十五章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制度運行的內在機理
後記
 

對于現代的國家和國民來說,知識的來源原本有三個方面︰一是縱向借鑒,從歷史中學;二是橫向借鑒,從他國學;三是自己摸索,從實踐中學。這三個支點,缺一不可。但長期以來,我們實行“拿來主義”、“摸著石頭過河”似乎多些,卻很少青睞我們祖先留下的思想寶庫和治世經驗。可不可能在我們拄著借來的拐杖、摸著石頭過河時,驀然回首,卻發現千百年前的古橋就在不遠處立著呢?

湯因比曾說,“在我看來,對于任何一個將成為歷史學家的人來說,尤其是對出生于這些時代的人來說,古典教育是一種無價的恩惠”。在我看來,這樣的意義不僅僅限于歷史學家,它適用于當代社會的每一個人,尤其是作為社會管理者的公務員。以史為鑒,“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嘉善矜惡,取是舍非”,從來都是一種人文精神,也從來是經世濟用之正途要術。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從來都是高水平領導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我在教育領域工作多年,對我們的教育在這方面的欠缺有著深刻的體會。源自20世紀初的反傳統思潮帶給了我們面向西方的視野和革新的勇氣,也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和“左”的流毒的根源之一。反映在我們的教育中,就是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古典教育的缺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看到自己的青年在欣賞西方古典文學藝術的同時,卻不具備欣賞唐詩宋詞的能力時,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種痛楚;看到自己的青年在解決理論方法和問題時總是習慣于探詢西方世界,卻很少光顧自己的民族文化寶庫時,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種遺憾。當這種痛楚和遺憾所面對的對象是一個民族的幾代青年時,這是何等巨大的損失!

其實,歷史是無法割裂的,只是肯不肯自覺地去認識罷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尊重歷史才是尊重現實,懂得如何自覺探詢歷史的民族才會真正懂得如何理性地探索未來。只有在善于向西方學習的同時,還善于向我們的古人、前人學習,我們才有可能後來居上、引領時代。

到了該補上這一課的時候了,以我們補科學教育一樣的志氣和熱情。所以,自2001年我國正式實施公共管理碩士(MFA)學位教育以來,我作為全國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就一直想要從MPA教育領域人手,編一本專業領域內的歷史教科書,讓故紙堆中的歷史鮮活起來,展現我們傳統文化精粹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功用,在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教育中加人“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理念,讓我們的MPA學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盡可能精要地了解中國歷史上治國安邦的經驗和實踐,從中獲得色彩紛呈的治國理念、政治智慧和制度設計等方面的廣泛啟迪,加強他們在專業歷史知識方面的修養,或者至少是提供這麼一種概念,讓他們能更自覺更自如地學習和運用祖先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中,“治國安邦”之學應該是地位最為尊崇的學術,也是內容最為豐富的學問。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治國理念、紛繁凝重的治國實踐實在是一座寶藏。而長期以來,我們對這一寶藏很少有過像樣的開發利用。關于中國古代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典籍浩如煙海,卻鮮有現代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中國古代治國思想、制度和實踐的專門書籍,當然這方面的知識也就難以系統地出現在大學的講壇上。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兩年多前,我和我的同仁們開始了這方面工作的探索,直到今天本書的出版。

工作開始後,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編寫實踐的不容易,特別是面對著這樣一座璀璨的寶藏,挖掘和取舍都是很大的挑戰,而如何選擇最具有現實借鑒意義的歷史資料更是挑戰,這需要我們的作者不僅要有歷史的眼光,還要有現代的眼光;不僅要有歷史知識的積澱,還要有公共管理知識的涵養;不僅要有豐富的綜合知識,更要有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所以,這本書的出版,只能說是我們嘗試著邁出的第一步,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繼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