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全二冊)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全二冊)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王學泰 @編/著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5048495
  • ISBN13:9787805048499
  • 裝訂:1215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帶有工具書性質的學術專著,對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做了介紹,共錄書一千一百余種,並就典籍中涉及的問題談了作者自己的意見。包括自先秦至近代的歷代詩歌總集;歷代詩歌別集:歷代詞曲(包括俗曲)總集、別集;歷代詩論、詞論、曲論等。

書中論及中國古典詩歌重要典籍一千一百種左右。除了一般性介紹外,還就該典籍中涉及的文化史、文學史和版本史上的問題談了自己的意見。
 

目錄

第一輯 歷代詩歌總集
1 詩經
2 毛詩傳箋/毛亨 鄭重
3 詩譜/鄭重
4 毛詩正義/孔穎達 等
5 毛詩本義/歐陽修
6 詩總聞/王質
7 詩集傳/朱熹
8 詩疑/王柏
9 詩經通論/姚際恆
10 毛詩稽古篇/陳啟源
11 詩切/牟庭
12 毛詩後箋/胡承珙
13 毛詩傳箋通釋/馬瑞辰
14 詩毛氏傳疏/陳奐
15 詩經原始/方玉潤
16 詩三家義疏/王先謙
17 楚辭章句/王逸
18 楚辭補注/洪興祖
19 楚辭集注/朱熹
20 楚辭通釋/王夫之
21 楚辭燈/林雲銘
22 山帶閣注楚辭/蔣驥
23 屈原賦注/戴震
24 文選/蕭統
25 玉台新詠/徐陵
26 古文苑/佚名
27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溥
28 文苑英華/李昉
29 乾坤正氣集/顧沉
30 聲畫集/孫紹遠
31 程古今歲時雜詠/宋綏 蒲積中
32 佩文齋詠物詩選/陳廷敬
33 御定歷代題畫詩類/陳邦彥
34 樂府詩集/郭茂倩
35 風雅翼/劉履
36 古樂府/左克明
37 古樂苑/梅鼎祚
38 風雅逸篇/楊慎
39 古今風謠/楊慎
40 古今諺/楊慎
41 古謠諺/杜文瀾
42 古詩類苑/張之象
43 古詩紀/馮惟
44 漢魏詩乘
45 八代詩乘
46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47 先秦漢魏南北朝詩
48 古今詩刪
49 古詩歸
50 古詩鏡
┅┅
第二輯 歷代詩歌別集
第三輯 詞典總集·別集
第四輯 詩詞典論
附錄:
明代詩學偽作與《魯詩世學》
杜詩的趙次公注與宋代的杜詩研究
評杜甫詩集的「黃氏補注」
明初詩歌流派論
後記
 

  學泰把自己轉業到文研所以來十多年中所讀古典詩歌要籍的亳記,仿清代紀昀等人所作的《四庫總目提要》的體例,整理成這部《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錄書千余種,成文百萬言,可謂巨著了。

本書凡例指出,全書分為歷代詩歌總集,歷代詩歌別集,詞曲總桌剝集,詩詞曲論,共四大部分。

詩歌總集的開頭,就是《詩經》《楚詞》兩部詩史的源頭,打破了《四庫》分經史子集的界限。自漢以來,儒家經師們就把先秦人稱為《詩》或《詩三百》的這部書,稱之為《詩經》。按《文心雕龍·宗經篇》溝說法,所謂「經」,就是「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的高文典岳,而《詩經》,用韓愈的話說,就是「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曾經聖人手,議論安敢到」的經典。到清代人章學誠、龔自珍時代,才指出「六經皆史」,「未有孔子,先有六經。」《詩經》是詩史的源頭。今天有的學人還在說:「《文選》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文學總集」,實際上就是否定《詩經》是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只見流不見源的錯誤說法。往下,《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和《全唐詩》兩部總集,給我們總結了詩歌創作逐漸走上高潮的兩個時代,詩人的名單,詩篇的文本都保存下來了。宋以后各朝,詩人越來越多,詩集也越來越多,總集雖然不少,但都還沒有達到像這兩部書那樣比較完全的規模。本書只能擇要介紹了。

詩歌別集,見於《四庫》的,卷帙已經很誥繁,在《四庫》以外、《四茸》以后的詩集更難以數計了。本書所選的別集,自然是以現代人眼光為取舍的標准。魏晉南北朝共選三十集,其中瞢植、陶淵明、謝靈運、鮑照、庾信各二集。唐五代共選一○一集,其中王勃、王維、高適、韓愈、李賀各二集,杜甫十一集。宋代共選八十四集,其中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各二集,蘇軾五集。金元共選三十一集,其中元好問、仇遠各二集。明代共選六十六集,其中高啟二集。清及近代共選一○四集,其中錢謙益、吳梅村、顧炎武、朱彝尊、王士稹、黃遵憲各二集。

詞曲總別集,自清及近代以來,詞曲日益為文壇、學界所重視♂本書共選詞集一四四集,其中敦煌曲子詞二集,蘇軾、李清照各二集。曲子集共七十五集。

詩詞曲論,即詩話、詞話、曲話,今人稱為文學批評。本書共選詩論一百八十七種,內吳喬、袁枚各二種,王士稹五種。詞論共選五十四種,內唐圭璋兩種。曲論共選九種。

二十世紀以來,大學中文系的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逐漸發展到以中國文學史為中心。而文學史的內容包括詩歌史、散文史、戲曲史、小說史、文學批評史五個系列,也已經是古典文學界的共識。但是在五個系列中,詩歌史應該是文學史的主導。五種史都是語言的藝術,而詩歌史則是語言藝術的精華。孔子教育他兒子時就說過:「不學詩,元以言。」后來,他對學生們迸一步闡述了學詩的重要意義:「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善草木之名。」從他這一段話,我們可以推想,孔子新開創的「有教無類」的私門教育事業,正是以誦讀《詩三百》為起點的,無論學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都得誦讀《詩三百》。就以「多識於鳥善草木之名」來說,也正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接受的啟蒙教育。《史記·太史公自序》就說過:「《詩》記山川,溪谷,禽善,革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當年黃節老先生在北大、清華講阮嗣宗詠懷詩的時候,曾經說:「《詩》之本在言志,而言志之妙在比興,鳥善草木者,比興之本也。」「嗣宗《詠懷》之作,其所以能變化自為,比喻風生,亦即由於多識鳥善草木之名,而能窮其理。嗣宗以后,盡難言之矣。」(見蕭滌非《讀〈詩三百〉札記》)孔手死后,七十子之徒散在列國,《詩三百》也就傳遍列國。《漢書·藝文志》說:「《詩》遭秦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

《太史公自序》又說:「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羨里,演《周易》;孑巳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自黃帝始。」這一段話不僅敘述了《詩三百篇》和一系列先秦散文、韻文的經典作品在創作思想根源上的共同性與一致性;也自述他創作從黃帝以來至漢武帝至雍獲白麟止的長篇《史記》,也是繼承了周文王、孔子等聖賢之作和許多無名的聖賢所創作的《詩三百》的傳統。魯迅《漢文學史綱要》里也贊美司馬遷寫《史記》是「敢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於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傑出的散文,其思想深廣,激情洋溢,實與詩無殊。僅在語言形式上有「無韻」「有韻」之別而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