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

比利時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馬勝利 @編/著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903862
  • ISBN13:9787801903860
  • 裝訂:平裝 / 27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比利時王國位于歐洲西北部,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1830年脫離荷蘭而獨立。盡管長期面臨語言和民族問題的困擾,銳意改革的比利時人民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把比利時建設成一個由語言區和大區組成的獨特的聯邦制國家。比利時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發揮出非同尋常的國際作用,首都布魯塞爾匯集了歐盟、北約等700多個國際機構,因而有“歐洲首都”之稱。


作者簡介︰馬勝利,1950年生于北京,歷史學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大學西語系和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社會文化室主任、研究員、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會秘書長。主要從事歐洲社會文化和法國問題研究。主要著作有《爭取社會主義和民主——饒勒斯評傳》。譯著有《地球祖國》、《蒙塔尤》、《兩個民族的自視與互視——中法關系回顧與思考》等。
 

目錄

比利時駐華大使序
自序
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區劃
三 地形特點
四 河流
五 氣候
第二節 自然資源
一 礦產資源
二 植物和土壤
第三節 居民與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民族
四 宗教
第四節 主要城市和風景名勝
一 首都和省會
二 其他城市
第五節 民俗與節日
一 生活習俗
二 飲食習慣
三 節日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上古與中古簡史
一 古代社會
二 封建與專制時代
第二節 近代簡史
一 被佔領與合並時期
二 從獨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節 現代簡史
第四節 當代簡史
一 王位危機與外交政策
二 民族語言沖突與聯邦制改革
三 實行聯邦制後的變化
第五節 著名歷史人物
一 歷代國王
二 主要政治家
三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第三章 政治
第四章 經濟
第五章 教育、科學、文化
第六章 軍事
第七章 外交
主要參考文獻
 

比利時位于歐洲西北部,北鄰荷蘭,東接德國,東南與盧森堡交界,南和西南與法國接壤,西北瀕北海,隔多佛爾海峽與英國相望。全日面積30528平方公里,人口1017萬。比利時雖為西歐小國,但其人口密度極高,每平方公里度為33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比利時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冬季潮濕多霧,夏季涼爽。比利時煤蘊藏量37億噸,森林面積約60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的20%。

比利時國名由克爾特族比利時部落得名。“比利時”在克爾特語中有“勇敢”、“尚武”之意。公元10世紀前,比利時是一片沼澤地。公元前57年,成為羅馬帝國一個行省。從公元8世紀起,逐步進入封建社會。9~14世紀各諸侯國割據。979年下洛塔林吉亞公爵查理在此興築要塞和碼頭,稱“布魯奧克塞拉”,意為“沼澤上的住所”,布魯塞爾因此得名。從12世紀起,在弗蘭德平原和沿海低地築圩墾田,建立排水渠和防洪堤,精耕細作。14世紀末起為勃艮第王朝版圖的一部分。當時貿易、學術、藝術和建築興旺,弗蘭德和布拉班特處在發展中心,為歷史上的諢煌時期。此後,比利時先後被西班牙(1516年至18世紀初)、奧地利(1714~1792年)和法國(1795~1814年)統治。1815年並入荷蘭。1830年11月,比利時脫離荷蘭宣告獨立,成立比利時王國。1831年英、法、俄、奧、普簽訂倫敦條約,確定其中立國地位。19世紀30年代中期起,工業突飛猛進,持續發展達半個世紀之久,在鐵路、采煤和工業建設等方面均居歐洲領先地位,成為最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比利時開始向海外進行殖民擴張,1876年佔領非洲剛果,1885年將其變為殖民地。比利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被德國佔領,經濟蒙受巨大損失。1944年9月,流亡政府返回本國,組織了聯合政府。二戰後,比利時接受馬歇爾計劃,加入北約。1944年與荷蘭、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1958年發展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經濟聯盟,同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越來越顯示出歐洲中心國家的地位。

比利時國內長期存在著民族和語言的糾紛b比利時主要有兩大民族:弗拉芒人和瓦隆人。一條語言分界線把國家一分為二。分界線以北為弗拉芒語區,弗拉芒語與荷蘭語相近。分界線以南為法語區,主要居住著瓦隆人。首都布魯塞爾被劃為雙語區。在靠近德國的列日省東部邊境,居住著少量講德語的德意志人。講荷蘭語的弗蘭德地區有590萬人,講法語的瓦隆地區有332萬人。

語言爭端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規定法語和荷蘭語同為官方語言。所有官方文件、出版物、廣播、電視,以及公告、路標等,都要使用兩種語文。內閣文化教育部門設有兩位大臣,分別由弗拉芒人和瓦隆人擔任。語言線南北,各有一所國立大學。在政治生活中,主要政黨均分為兩個黨,並設兩個主席,而實際上兩者除在民族地區問題上有分歧外,內外綱領基本卞致。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弗拉芒民族運動的崛起,國家陷人民族分裂的危機。

為緩解民族矛盾,擴大地方自治權和加強全國統一,比利時從1970年以來進行了三次重大的政治改革。1993年2月17日,比利時參眾兩院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定比利時由中央集權的君主立軍餃制改為聯邦政體。國家權力機構包括眾議院、參議院、聯邦政府。國王仍為國家元首。但主要立法權在眾議院,主要行政權在政府。在聯邦政府下的弗蘭德、瓦隆和布魯塞爾三個地區政府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四信語言區政府,即法語區、弗拉芒語區、布魯塞爾雙語區、德語區主要負責本區的文化、教育等;聯邦制的實行部分滿足了地方分權的要求,地區間、語言區間的矛盾有所緩解。盡管比利時全國性的文化尚未形成,但在娛樂、體育和習俗各方面的文化卻開始超越語言界限,使比利時文化逐漸成形。

比利時自然資源匱乏,但同時又屬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其經濟高度依賴國際經濟環境,80%的原料靠進口,50%以上的工業產品供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5萬美元。比利時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有色金屬、化工、紡織、玻璃、能源等;外貿是比利時經濟的命脈,進出口總額自1973年以來一直接近或超過國民生產總值。

比利時的交通以公路為主,公路總長15763公里,高速公路設施完善,這令比利時人感到自豪。比利時人說︰“從太空看地球,白天能看到中國的長城,晚上能看到比利時高速公路的燈光。”此外,比利時的鐵路、航運和空運交通也十分發達。鐵路部長為3422公里,內河航道總長1560公里,最大的安特衛普港年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空中運輸網絡聯系49個國家,年客運量1593.5萬人次。

比利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目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5%左右;就業人數佔總勞力的71.3%。比利時的旅游業也十分發達,有許多歷史名城,如布魯塞爾、布魯日、根特、安特衛普。瀕海的奧斯坦德等城鎮及森林覆蓋的阿登地區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首都布魯塞爾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歐盟、北約和700多個國際機構設在這里,有“歐洲首都”之稱。這里還經常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會議,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各種國際博覽會每年多達30多個,布魯塞爾世界發明博覽會是最愛世人矚目的博覽會之一。

在外交上,比利時與盧森堡和荷蘭的關系尤為密切,它主張歐洲聯合,造成實現歐洲經貨聯盟和實施歐洲共同的外交與防備政策,反對大國壟斷歐洲事務,支持北約東擴。它還主張減輕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加強聯合國的政治作用。比利時外貿的主要伙伴為歐盟其他成員國,同時也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阿拉伯國家及亞太國家的關系。1971年10月25日,比利時與中國建交,中比領導人曾多次互訪,為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比利時雖然在國土和人口方面屬一小國,但卻又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強國。勤勞、勇敢和銳意改革的比利時人民經過長期的非凡努力,終于把比利時建設成一個統一的現代化國家,並使它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發揮出非同尋常的國際作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