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

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
定價:293
NT $ 255
  • 作者:李富華 何梅/著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23541X
  • ISBN13:9787801235411
  • 裝訂:75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對漢文佛教大藏經的概念及研究范圍進行了詮釋;論述了漢文佛教大藏經形成的歷史及其文化價值;之後,以時代為順序,對自北宋版《開寶藏》至今天的《中華藏》等近30種漢文佛教大藏經版本逐部進行了考察,論述了這些漢文大藏經版本的雕刊始末、收錄內容及它們的特點與優劣。

本書既包括漢文譯籍,也包括用漢語文寫成的種種佛教經疏和著述。可以說,本書是迄今關於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的一部最完備,也是最系統的論著,是一項具有總結意義的研究成果。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何謂佛教大藏經
第二節 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的對象
第三節 漢文佛教大藏經的歷史文化價值
第二章 漢文佛教大藏經形成的歷史概述
第一節 佛教典籍的傳譯與著述
第二節 「經錄」——漢文佛教大藏經的目錄准備
第三節 寫本大藏經——漢文佛教大藏經的前史
第三章 我國第一部刻本大藏經《開寶藏》及其覆刻藏《金藏》與《高麗藏》
第一節 《開寶藏》的研究
第二節 《趙城金藏》研究
第三節 關於《高麗藏》
第四章 關於《遼藏》的研究
第一節 《遼藏》的遺存
第二節 《遼藏》的版本
第三節 《遼藏》的內容
第四節 《遼藏》研究的學術價值
第五章 北宋版《崇寧藏》和《毗盧藏》
第一節 關《宗寧藏》
第二節 有關《毗盧藏》的研究
第六章 南宋版《圓覺藏》、《資福藏》研究
第一節 《圓覺藏》、《資福藏》見存本的情況
第二節 《圓覺藏》、《資福藏》刊刻始末
第三節 學術界對《圓覺藏》、《資福藏》的研究概述
第四節 有關《圓覺藏》、《資福藏》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七章 宋元版《磧砂藏》研究
第一節 《碩砂藏》的歷史遺存及影印本
第二節 磧砂延聖院與《磧砂藏》
第三節 《磧砂藏》刊印始末
第四節 《磧砂藏》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八章 元代的刻本大藏經
第一節 《普寧藏》
┅┅
第九章 明官版大藏經研究
第十章 關於《嘉興藏》的研究
第十一章 清《龍藏》
第十二章 近代的鉛印本大藏經
第十三章 當代《中華大藏經》的編刊
第十四章 日本國漢文佛教大藏經的編刊
附錄一:《崇寧藏》、《毗寧藏》、《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初刻南藏》目錄一鑒表
附錄二:《普寧藏》又續藏目錄一覽表
附錄三:《宗寧藏》、《毗盧藏》續藏部分單獨收經目錄一覽表
附錄四:二十八函秘密經目錄一覽表
附錄五:《磧砂藏》(及《初刻南藏》)最後五函收經目錄一覽表
附錄六:六部大藏經收經情況統計表
附錄七:《磧砂藏》宋刻版及第一至四位住持刊經目錄一覽表
附錄八:《磧砂藏》元刻版及第五至十位住持刊經目錄一覽表
主要參考書目
著作出版推薦意見書(一)
著作出版推薦意見書(二)
後記
 

中國有記事寫史的優良傳統,又是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地,由此生產的甲骨、金石、竹簡、圖籍及其負荷的文明,其古老繁多和完備程度,堪稱世界第一,而漢文佛經就是負荷這一文明長河中的一段,一肢。然而就這一段一肢所承載的思想內容和宗教積淀,已經足以給人們以歷史的深厚感和文化的豐實感。

佛教傳入中國內地,可以肯定是在紀元之前。它的漢文譯籍和論著的問世,不會晚於東漢桓帝之世(147一167)。為了搜集、記錄和保存既有的佛典,遂有佛經目錄之作;這時間可以推溯到東漢末年。著錄編目,以及考究譯籍的真偽和譯人、譯時、譯地、譯本,同時普集歷來僧俗的有關論文著述,到了東晉道安而形成制度;梁僧(礻右)進一步擴展,與高僧傳的撰寫並行,從而將說教的佛學和信仰的佛教,納入了客觀考察和學術研究的視野,成了中國佛教的一大特點,一大優點。因為只有客觀考察和學術研究,才能為歷史地認識佛教提供紀實的線索,和可以如實認識的基礎。這一點,比較一下佛教在它的產地幾乎處於無史可尋的情況,就會更深切了解它的價值。

佛教約自10世紀開始從本土逐漸衰退,到12世紀基本消亡。這種衰退和消亡是毀滅性的,它的經典只能保存在南傳上座部的巴利語系和中國的漢、藏文語系中。一般說,巴利語系保存的佛典屬佛教部派時代的作品,基本上沒有反映佛教此後的多方面發展,更沒有大乘的經律論。而且南傳三藏也迭經修補變遷,現在的巴利文定本,可能完成於5世紀,說它最能反映原始佛教的面目,並不全面。藏傳佛教,始起於唐代松贊干布時期的吐蕃,中經波折,約10世紀復興,因此,它所譯介保存的佛教原典,多屬晚期大乘;既缺少早期佛教文本,反映大乘思潮興起時代的經籍,也不夠豐滿。相比之下,佛籍的漢文翻譯要早得多,有史可考的成規模的翻譯,始自2世紀中葉;到了3世紀末,已經是譯家輩出,譯籍相當可觀了。相當於巴利文三藏的四《阿含》,則陸續譯出於4—5世紀之交;它們的部分經典,譯出的時間就更早了。就是說,除了少數藏傳佛教的印度原典以外,漢文所保存的古印度佛籍,為數最多,而且也最為完備。如果要認識或研究佛教的全體或它的歷史,而不能使用漢文藏經,我以為是不可能的。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是關系密切的兄弟兩支,藏文大藏經中的不少經籍是從漢文中傳譯過去的,漢傳佛教中歷史上缺少的經籍,也在不斷從藏文中轉譯過來。漢文大藏經收容的典籍還在繼續增加。

大乘佛籍多以梵文書寫。但梵文早已退出流通領域,近現代發現的梵文佛典,大多是10世紀前後的產物;它們大都在藏、漢文譯典中有所保存。然而漢譯佛典依據的原本,既非完全是梵文經,也不都是什麽古天竺語本,至少在南北朝以前,主要是西域各國語系。就此而言,漢文佛經更能反映佛教整體的演變軌跡,譯籍它的全體規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