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耶穌會亦稱「耶穌連隊」,為天主教的主要修會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人依納爵·羅耀拉初創於巴黎,1540年獲教宗保羅三世正式批准而成立。本書以簡練的文筆,並以其文化發展及影響為重點,深入淺出地描述了耶穌會的發展歷史。全書構思嚴謹、資料豐富,行文流暢、引人人勝。

彼得·克勞斯·哈特曼,1940年出生於慕尼黑。1971年至1981年就職於巴黎德意志歷史研究所1982年至1988年任德國帕騷大學教授1988年至今在德國美因茲大學歷史系執通史和近代史教席。2001年獲法國教育騎士勛章。哈特曼發表過許多關於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南美的耶穌會國》(1994年),《法蘭西史》(1999年)及《近代法蘭西國王和皇帝》(1994年)。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二章 創立和初始階段
第一節 依納爵·羅耀拉(1491—1556)至1540年修會成立
第二節 依納爵·羅耀拉與宗教裁判所
第三節 依納爵與猶太人
第四節 會祖領導下的耶穌會
第二章 修會的組織結構和靈修精神
第一節 新型的修會模式
第二節 中央集權的全球性修會
第三節 《神操》與靈性生活
第四節 修會的使命
第三章 1640年以前修會的發展
第一節 作為天主教革新利刃的耶穌會
第二節 對巴洛克虔敬形式的維護
第三節 耶穌會人文中學的擴展
第四節 耶穌會的官廷告解神父
第四章 耶穌會的外方傳教
第一節 北美洲
第二節 拉丁美洲
第三節 巴拉圭的「耶穌會國」(1609—1768)
第四節 亞洲
第五章 文化成就
第一節 耶穌會文學
第二節 耶穌會戲劇
第三節 巴洛克建築與「耶穌會風格」
第四節 人文中學教育
第五節 大學和神學院
第六節 科學研究
第六章 1640年到1773年修會的解散
第一節 1650年以前的鞏固和發展
第二節 與詹森派的論爭
第三節 與新教和啟蒙運動的抗衡
第四節 逐步走向僵化以及修會采取的解決措施
第五節 耶穌會遭到驅逐、迫害和取締
第七章 從1814年修會的重建到1917年
第八章 20世紀的耶穌會
耶穌會各任部會長人名錄
會士人數統計表
時間表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參考文獻
 

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基督教與中國思想文化的交流歷史上,耶穌會曾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產生了廣遠的影響。中國學術界對耶穌會在華傳教的歷史及其來華傳教士展開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推出了眾多學術成果。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耶穌會著名傳教士亦已成為中國社會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但與耶穌會在華傳教史的研究相對照,我國學術界對耶穌會整個歷史的研究卻頗顯不夠,鮮有相關的研究專著或較好的譯著問世。而要透徹了解耶穌會來華傳教史、弄清其「遠東開教」的背景及其相關問題的來龍去脈,則必須對耶穌會的歷史發展沿革有一整體把握和較為系統、全面的梳理。

耶穌會亦稱「耶穌連隊」,為天主教的主要修會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人依納爵·羅耀拉初創於巴黎,1540年獲教宗保羅三世正式批准而成立。其產生的背景乃回應16世紀歐洲爆發的宗教改革運動,即天主教會本身為反對這一宗教改革運動而設立。1534年,羅耀拉與彼得·法貝爾、方濟各·沙勿略、迭戈·萊內斯、阿爾方斯·薩爾梅隆、西蒙·羅德里格斯和尼古拉斯·博瓦迪利亞共七人在巴黎發願,構成耶穌會的雛形。隨後,羅耀拉向教宗提出建立新修會的請求。這一請求於1540年9月27日獲准,1541年4月,羅耀拉當選為耶穌會的首任總會長。

作為一種新型的修會,耶穌會的組織形式最初仿效了軍事組織模式,紀律森嚴、機構嚴密,其會士須發「絕財、絕色、絕意、絕對效忠教宗」這四願,必須做到「絕對服從」,強調為「愈顯主榮」而戰斗,故曾有梵蒂岡的「黑衣衛隊」之稱。其會士的靈修生活以羅耀拉制定的《神操訓練》為理論基礎,這種訓練包括如何使會士達到「信仰的熱忱、思想的虔敬、想像的升華」,自覺遵守信仰匯報、以及懺悔、謙卑、祈禱、勸告等守則。耶穌會為使其成員能有效地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特別注意會士的知識培養。這種培訓往往長達15年之久,會士必須長期、系統地學習各種語言、文學、哲學、神學、法學、政治、醫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通過嚴格的考試。因此,耶穌會士大多有著極好的知識積累和淵博的學問,其中許多人亦成為了著名的學者。以這種獨特的靈修和知識訓練,耶穌會士在近代歐洲宗教生活中曾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少耶穌會士擔任過歐洲國家封建王侯的靈修指導,甚至曾為一些教宗的靈修服務,在歐洲王宮和羅馬教廷影響深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