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傳文學

中國的自傳文學
定價:90
NT $ 78
  • 作者:[日]川合康三
  • 譯者:蔡毅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9-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092430
  • ISBN13:9787801092434
  • 裝訂:平裝 / 21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原是創文社出版的“中國學藝叢書”第一批三種之一(計劃共出28種)。創文社在日本以出版學術專著而聞名,但這套叢書的策劃,對象並不限于專業研究者,一般讀者也包括在內,可謂“雅俗共賞”。學術專著要求的是“第一個說出誰都沒說過的話”,一般讀物則要求“對日本文化的整體發展有積極意義”。

本書為海外學界研究中國問題的專著,作者從中外文化比較廣泛的是也來出發,對史料也具有充分的掌握和讀到的分析。

本書已經超過單純研究範圍,甚至是一部優秀作品。雖然中外之間有些差異,但日本向來贊賞中國文學美質,在異質文化的踫觸下,作者產生新見,也許可以發現中國人獨特的自我認識方法,在中國自傳性作品中可以獲得不少啟發。
 

目錄

中文版序
第一章 “自傳”在中國
一 西歐自傳的導入——胡適、郭沫若的自傳
二 近代自傳的嚆矢——王韜的自傳
三 “自傳”的語源
四 “自傳”是什麼
第二章 與眾不同的“我”——書籍序言中的自傳
一 外于眾人的“我”——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二 異于眾人的“我”——王充《論衡》自紀篇
三 優于眾人的“我”——曹丕《典論》自敘
四 劣于眾人的“我”——葛洪《抱樸子》自敘
第三章 希望那樣的“我”——《五柳先生傳》型自傳
一 虛構性的人物傳
二 理想化的人物傳
三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四 袁粲《妙德先生傳》
五 王績《五斗先生傳》
六 白居易《醉吟先生傳》
七 陸龜蒙《甫里先生傳》
八 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第四章 死者眼中的“我”——自撰墓志銘
一 陶淵明《自祭文》
二 王績《自作墓志文》
三 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銘》
四 中唐的自撰墓志銘
五 杜牧《自撰墓銘》
第五章 詩歌中的自傳
第六章 “我”是什麼——“自傳”的登場
一 陸羽的自傳
二 劉禹錫的自傳
第七章 此後的自傳
後記
譯後記
 

本書原是創文社出版的“中國學藝叢書”第一批三種之一(計劃共出28種)。創文社在日本以出版學術專著而聞名,但這套叢書的策劃,對象並不限于專業研究者,一般讀者也包括在內,可謂“雅俗共賞”。學術專著要求的是“第一個說出誰都沒說過的話”,一般讀物則要求“對日本文化的整體發展有積極意義”。這樣筆者在行文時,就不得不兩者兼顧,既要發前人所未發,又要合今人之口味,其間分寸把握、體段拿捏之難,自不待言。尚幸本書問世後,得多種報刊介紹評論,並頗多褒獎之辭,其中尤以通曉古希臘、古羅馬直至西歐現代文學的沓掛良彥先生所評︰“(本書)已超出了單純‘研究’的領域,而堪稱一部優秀的‘作品’(oeuvre)”,最使筆者在汗顏之際,亦甚感欣慰。

現在又有了出中譯本的計劃,筆者至為高興,又不免幾分緊張。當今世界因傳播媒介的發達,地球各個角落都顯著地呈現出均質化、同一性的傾向,在生活、風俗方面似乎尤為如此。北京和東京的年輕人,流行同樣的裝束,熱中同樣的音樂,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在學術、文化界,世界各地同時討論同樣的問題,也就理所當然,事實上在部分領域,對這種狀況人們已習以為常了。

然而,各種文化的本原畢竟不同,文化圈之間的差異,仍在頑強地表現著自己。我想只要語言有別,這種差異就永遠不會消失。世界是多樣的存在,正緣于此,不同文化圈的事物,才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我們日本人長期以來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是因為它和日本文學風味迥異。如果彼此相去無多,形貌雷同,日本人也許就不會花費那麼多力氣,去鑽研那些艱深的中國古籍了。以男女間的愛情為中心的日本古典文學,和以士大夫的“言志”為主眼的中國古典文學,兩者之間橫亙著一條巨大的鴻溝。追尋這種本國文學不具備的品格,正是日本人自古以來熱心學習中國文學的基本動因。但熱心過度,愛屋及烏、過猶不及的情況也不是沒有。例如本書論述到的那種忍受物質的貧乏、保持精神的高潔,即所謂隱士風格,向來是日本人贊賞的中國文學的美質之一,可是這種安貧樂道、養拙守窮的操守,在日本往往被強調過分。實際上在中國古代,身處困境而不為所縛,始終致力于自由的追求、活躍的創造,這些樂觀積極的生命意識,同樣歷來被奉為楷模。當然,盡管存在著種種曲解、誤解乃至擴大解釋,在人的精神價值方面,日本確實從中國學到了很多東西。

因異質文化的踫撞而觸發靈感,產生新見,本書也許可以算是一個例證。促使我做這個題目的最初動機,是看到法國文學理論家菲利浦‧路遜努(Philippe Lejenne)對西歐自傳所下的嚴格的定義,拿到中國自傳性作品那里,卻怎麼也套不上,有時甚至恰恰相反,令我大為吃驚。但正是在這種套不上西歐基準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自傳性作品的特點。理由很簡單,西歐的基準,並不是唯一的金科玉律。而從兩者的比較中,或許可以發現中國人獨特的自我認識方法。懷著這種期待,我開始了本書的寫作。一個異邦人眼中映現的中國文化特質,如果能給中國讀者以某種啟發,我將感到無比榮幸。

本書譯者蔡毅,是在日本國立大學任教的中國文學研究者,為拙作譯事放下自己的課題,耗神費力,重勞高誼。原著的語言表現,並不一定是十分嚴謹規範的日語,但拜讀了中文譯稿,深感不但明白曉暢,文采斐然,原著的細微精妙之處,也都得到了非常忠實妥帖的表述。一個確立了自己文風的譯者,能對異質的文體如此靈活把握,傳神達意,我深為感佩,並表示衷心的謝忱。

川合康三
1997年5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