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緒論,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及其環境後果,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人口變遷,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鄉村經濟,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沖突,災害源與民國時期的社會脆弱性。
該書對民國時期自然災害與鄉村社會各個方面的互動關系進行了系統分析,揭示了自然災害生成、演化的規律、特征及其在鄉村社會層層擴散的過程,論述了自然災害與人口變遷、鄉村經濟、社會沖突的關系,指出災害源與社會脆弱性的相互作用。
目錄
結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來自自然科學的挑戰
三 遲到的繁榮
四 現有研究的不足與本書的目標
第一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及其環境后果
一 三十八年的災況概覽
二 災害打擊下的鄉村生態環境
第二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人口變遷
一 災害與人口的增減
二 災害與流民潮
三 災害與人口結構的變動
四 災害與人口素質
第三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鄉村經濟(之一)
一 糧食生產與氣候波動
二 災害型生產不足危機與生產相對過剩危機
三 滾動中的價格剪刀差與風險擴散
第四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鄉村經濟(之二)
一 災害與租佃制度、雇佣關系的區域差異
二 災害與土地兼並
三 災害與地租剝削
第五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沖突
一 災害與階段沖突
二 災害與區域沖突
第六章 災害源與民國時期的社會脆弱性
一 生態環境脆弱帶與天體運動
二 人口壓力、技術停滯與生態環境的退化
三 階級壓迫與社會脆弱之一:國家機器軍事化
四 階級壓迫與社會脆弱之二:封建生產關系的惡化
五 階級壓迫與社會脆弱之三:農村經濟的畸形商品化
附錄
附表Ⅰ:1912-1948年間各省區歷年受災縣數統計
附表Ⅱ:1912-1948年歷年受災人口總數一覽表(以每年每省受災人口10萬以上為1次)
附表Ⅲ-1:1912-1949年死亡萬人以上重大災害簡表
附表Ⅲ-2:1840-1911年死亡萬人以上重大災害簡表
附表Ⅳ:1840-1949年間中國災荒食人統計
主要引文及參考文獻目錄
后記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來自自然科學的挑戰
三 遲到的繁榮
四 現有研究的不足與本書的目標
第一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及其環境后果
一 三十八年的災況概覽
二 災害打擊下的鄉村生態環境
第二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人口變遷
一 災害與人口的增減
二 災害與流民潮
三 災害與人口結構的變動
四 災害與人口素質
第三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鄉村經濟(之一)
一 糧食生產與氣候波動
二 災害型生產不足危機與生產相對過剩危機
三 滾動中的價格剪刀差與風險擴散
第四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鄉村經濟(之二)
一 災害與租佃制度、雇佣關系的區域差異
二 災害與土地兼並
三 災害與地租剝削
第五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沖突
一 災害與階段沖突
二 災害與區域沖突
第六章 災害源與民國時期的社會脆弱性
一 生態環境脆弱帶與天體運動
二 人口壓力、技術停滯與生態環境的退化
三 階級壓迫與社會脆弱之一:國家機器軍事化
四 階級壓迫與社會脆弱之二:封建生產關系的惡化
五 階級壓迫與社會脆弱之三:農村經濟的畸形商品化
附錄
附表Ⅰ:1912-1948年間各省區歷年受災縣數統計
附表Ⅱ:1912-1948年歷年受災人口總數一覽表(以每年每省受災人口10萬以上為1次)
附表Ⅲ-1:1912-1949年死亡萬人以上重大災害簡表
附表Ⅲ-2:1840-1911年死亡萬人以上重大災害簡表
附表Ⅳ:1840-1949年間中國災荒食人統計
主要引文及參考文獻目錄
后記
序
夏明方同志的災荒史專著《民國時期自然災害與鄉村社會》已經完稿,他希望我早已答應為這本書寫的《序言》,能在年前寫出,以便一起交給出版社。看看桌上的台歷,已經只剩下薄薄的幾頁,1998年快要過去了。沒有辦法,只好暫且把手頭的其他事情放一放,先來完成這個任務。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1998年實在是極不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以改革開放、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主要特征的歷史新時期,剛剛走過了⒛年艱難曲折而又光輝燦爛的歷程。當人們正沉浸在歡慶勝利的喜悅之中時,卻先后遇到了兩個來自不同方面的嚴峻挑戰和重大考驗:一個是自去年以來就開始由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造成的一場經濟風險;一個是今年夏天發生的歷史上罕見的全國性大洪水造成的一場自然災害風險。由於黨和政府采取了正確的決策和有效的措施,由於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了頑強拼搏和艱苦斗爭,我們終於成功地經受住了這兩個方面的重大考驗,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繼續勝利行進。這個事實,反過來又恰恰成為改革開放20年巨大成就的檢測和證明。
戰勝今年夏天這樣嚴重的特大洪水,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勝利。江澤民同志說「這將作為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一個壯舉載入史冊」,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從大洪水的發生到抗洪搶險斗爭的勝利,包含了如此生動豐富的社會內容,也給我們提供了那樣多的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多人發表了許多很好的意見。我這里只就災荒史的學科建設問題,說一點自己的想法。
今年的大洪水,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災荒史研究的重視和興趣,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當抗洪搶險斗爭還處於決戰關頭的時刻,北京出版社就征得了鄧拓夫人丁一嵐同志的同意,以極快的速度再版了鄧拓同志的名著《中國救荒史》。稍后,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決定匯集若干部研究自然災害的學術著作,選編成一套叢書出版。至少有五六個出版社(這只是我接觸到的)制定了組織編寫出版有關災荒史的專著或叢書的計划。有的省市的社科研究規划機構,把災荒史的研究列人了立項課題。幾個月來,我們「近代中國災荒研究課題組」接到討論災荒問題的來信來電,就不下百餘次之多。這一切都使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社會需要都是最終的推動力量。歷史學盡管其研究客體是已逝的既往歲月,但它同今天的社會生活確實有着極為緊密的聯系。
災荒史,作為歷史科學的一個分支,應該受到學術界的更多的關注,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應該投人更多的力量,應該產生更多具有科學價值和學術水平的研究成果。
這首先是由於自然災害至今仍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敵。尤其是我們國家,因為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十分復雜,自古以來各種自然災害就極其頻繁。據文字記載,從公元前2(b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間,幾乎每年都有一次較大的水災或旱災。在神州廣袤的大地上,濱河地方常「十歲九淹」,高原區域則亢旱連年。不僅災荒頻仍,而且災區廣大,災情嚴重。有一組數字也許能說明問題:在近代社會,即從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間,因災死亡人數在萬人以上的大災即達124次,其中死亡10萬以上的28次,死亡50萬人以上的11次,100萬人以上的6次,1000萬人以上的2次。當然,那個時候統計數字不很精確,各種資料間的出入也較大,但作為一種趨勢和大致狀況,還是能反映出問題的嚴重程度的。新中國成立后,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但自然災害對我們的威脅和損害依然是很大的,這一點,經過了今年的大洪水,就無須再多費筆墨了。自然災害同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一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對災荒史的研究,逐步探索和掌握自己災害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們的防災抗災的能力,更加科學地利用自然為自己的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這顯然是極有意義的。
……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1998年實在是極不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以改革開放、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主要特征的歷史新時期,剛剛走過了⒛年艱難曲折而又光輝燦爛的歷程。當人們正沉浸在歡慶勝利的喜悅之中時,卻先后遇到了兩個來自不同方面的嚴峻挑戰和重大考驗:一個是自去年以來就開始由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造成的一場經濟風險;一個是今年夏天發生的歷史上罕見的全國性大洪水造成的一場自然災害風險。由於黨和政府采取了正確的決策和有效的措施,由於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了頑強拼搏和艱苦斗爭,我們終於成功地經受住了這兩個方面的重大考驗,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繼續勝利行進。這個事實,反過來又恰恰成為改革開放20年巨大成就的檢測和證明。
戰勝今年夏天這樣嚴重的特大洪水,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勝利。江澤民同志說「這將作為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一個壯舉載入史冊」,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從大洪水的發生到抗洪搶險斗爭的勝利,包含了如此生動豐富的社會內容,也給我們提供了那樣多的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多人發表了許多很好的意見。我這里只就災荒史的學科建設問題,說一點自己的想法。
今年的大洪水,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災荒史研究的重視和興趣,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當抗洪搶險斗爭還處於決戰關頭的時刻,北京出版社就征得了鄧拓夫人丁一嵐同志的同意,以極快的速度再版了鄧拓同志的名著《中國救荒史》。稍后,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決定匯集若干部研究自然災害的學術著作,選編成一套叢書出版。至少有五六個出版社(這只是我接觸到的)制定了組織編寫出版有關災荒史的專著或叢書的計划。有的省市的社科研究規划機構,把災荒史的研究列人了立項課題。幾個月來,我們「近代中國災荒研究課題組」接到討論災荒問題的來信來電,就不下百餘次之多。這一切都使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社會需要都是最終的推動力量。歷史學盡管其研究客體是已逝的既往歲月,但它同今天的社會生活確實有着極為緊密的聯系。
災荒史,作為歷史科學的一個分支,應該受到學術界的更多的關注,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應該投人更多的力量,應該產生更多具有科學價值和學術水平的研究成果。
這首先是由於自然災害至今仍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敵。尤其是我們國家,因為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十分復雜,自古以來各種自然災害就極其頻繁。據文字記載,從公元前2(b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間,幾乎每年都有一次較大的水災或旱災。在神州廣袤的大地上,濱河地方常「十歲九淹」,高原區域則亢旱連年。不僅災荒頻仍,而且災區廣大,災情嚴重。有一組數字也許能說明問題:在近代社會,即從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間,因災死亡人數在萬人以上的大災即達124次,其中死亡10萬以上的28次,死亡50萬人以上的11次,100萬人以上的6次,1000萬人以上的2次。當然,那個時候統計數字不很精確,各種資料間的出入也較大,但作為一種趨勢和大致狀況,還是能反映出問題的嚴重程度的。新中國成立后,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但自然災害對我們的威脅和損害依然是很大的,這一點,經過了今年的大洪水,就無須再多費筆墨了。自然災害同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一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對災荒史的研究,逐步探索和掌握自己災害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們的防災抗災的能力,更加科學地利用自然為自己的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這顯然是極有意義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