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幼元、幼平、細遵等,號石齋、石道人。明謚忠烈,清謚忠端,明贈文明伯,福建漳浦人。明熹宗天啟二年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崇禎時,曾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剛正不阿,犯顏屢諫,名聞遐邇。弘光時,曾官至禮部尚書,惜為時不過半年。隆武時,曾任首輔,率軍抗清,兵敗江西婺源,被俘。隆武二年,英勇就義於金陵(今南京)。他是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也是一位大學問家、大書法家、畫家。著有《榕壇問業》、《易象正》、《黃漳浦集》等百余種。書法歷史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書以人傳,絕少見人以書傳的現象。黃道周的書法就是典型。他忠貞剛毅的英雄氣概就是他的書法作品被後人視如拱璧的決定性因素,盡管他本人一直是視書法為「學問中第七八乘事」,告誡自己「切勿以此關心」,還說:「余素不喜此業,只謂釣弋余能,少賤所該,投壺騎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閑,不妨旁及。」但歷史不僅記住了他的千秋功業,還記住了他的書法及繪畫。他是從儒家正統的立場來看待書法的,有此態度不足為怪。即使論書他也是從人品與書法的實際功用出發的,他說:「自古俊流,筆墨所存,皆可垂訓。如右軍《樂毅論》、《周府君碑》,顏公《坐位帖》,尚有意義可尋,其余悠悠,豈可傳播。」本帖所選墨跡也是他臨寫王右軍的《誓墓文》,其文本來就很有教化意義。此卷書法作於崇禎九年(1 6 3 6)秋,時黃道周正還命改荔衣,准備北赴京城。他臨寫的目的是「用以自愧」,通篇沉著厚重,字字歷落,充溢著剛毅的英雄氣勢。
沙孟海先生認為黃道周在明季書家中是「可以奪王鐸之席的」,「在『二王』之外另辟一條途徑出來」,此語甚為中肯。黃道周、倪元璐、王鐸三人都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對書法都有很大的貢獻,人稱「明末三大家」。但是,歷來人們還是更願意將黃道周與倪元璐合在一起來談論,其中原因是黃道周不僅與倪元璐是至友,志同道合,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殉國而死,在氣節上高出王鐸許多,自然也就贏得了後人更多的崇敬。
黃道周書法傳世作品較少,後人很難完整地看出他書學的軌跡。總的來講,是以晉人為宗的,尤以取法鍾繇、索靖為多。鍾、索二家書法古意足、境界高,符合黃道周的書品論觀點。所以,黃道周的書法在深奧奇雋、遒媚勁健之外,又寄托了許多不媚世、不屈服的堅毅的人格因素,字里行間,總能讓人仿佛讀到一種英烈的壯志豪情。
黃道周真、行、草、隸兼擅。真書方方正正,規整之中有古隸遺意行書風格瑰麗,氣韻勝人,古拙而有奇趣;草書豪放,變化多端,渾厚蒼茫;他的行草書,上溯魏、晉,下逮唐、宋,熔鑄古人,自成一家,並開啟後世雄強書風,對後來的沈曾植、潘天壽、沙孟海、來楚生等大家影響很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