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有元代書法家趙孟(兆頁)的四種行書作品《吳興賦》、《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閑居賦》。
趙孟(兆頁)(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最有影響的書法大家。
趙孟(兆頁)書法早年辦香宋高宗趙構,中歲取法鍾繇、王羲之與王獻之,旁及智永、褚遂良、柳公權、陸柬之、米芾、張即之諸家,晚歲銳意學李邕,而後醞釀變化, 自成一家,世稱「趙體」。
解縞《春雨雜述》雲「趙子昂國公十年不下樓」,這應當是指趙宋覆沒、「皇元混一」之後,他10歲上下閑居里中自力於學之時。此時,在書法方面,他最傾心於宋趙構,題趙構書《孝經》,自謂「至於聖翰, 沉潛展玩, 留心多矣」。30歲以後,約在應詔出仕前後,也學過李邕。摯友鮮於樞規誡他不要猝學李邕,應當先從王羲之入手,於是他開始臨摹《淳化閣帖》,自此書法果然大進。
趙孟(兆頁)對「二王」書法評價極高,曾說:「右軍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在他看來,晉之政事無足言者,惟羲之之書千古不磨,比他稍晚出的宋濂也說:「趙魏公留心於字學甚勤,羲、獻帖凡臨數百過。」他得到《定武蘭亭》拓本後,喜不自勝,在帖後一跋再跋,寫成了著名的《蘭亭十三跋》,就足可看出他對義之書法之熱忱了。
到了晚年,為展小字為大字,他又專心學李邕和柳公權,因而書風有了明顯改變。如他在延佑三年63歲時奉敕書寫的《膽巴國師碑》,方圓並用,剛柔互濟,參用李邕、柳公權兩家筆意,於規整庄重之中尤可見其瀟灑超逸,
自非早年書法所能比擬。延佑六年他66歲(即謝世前三年)時寫的《仇鍔墓碑銘》,更是取精用宏,質朴、秀媚一爐並冶,骨力內蘊,風采外發。蒼茫渾厚之中,已臻出神入化境界。性嗜趙字者見此等書,固然要為之傾倒,即便是向來鄙薄趙字者,對此帖也不能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