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七二五—七八五),俗姓錢,字藏真,法名懷素。長沙人,後徙家京兆。是唐代繼張旭之後的又一位草書大家。
懷素雖是和尚,但嗜酒、食葷,不太肯守佛門清規。陸羽在《唐僧懷素傳》中記載:他由於家庭貧窮,無紙可供練字,『乃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供揮灑,名其庵曰「綠天氣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至再三,盤板皆穿』。他以如此驚人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終於成就了狂草絕藝。
中國書法發展到了唐代,又進入了新的高峰時期。唐太宗酷愛書法,朝廷特別設立書學機構·唐朝的『國學』分六科,書學為第五科,還設『書學博士』的職位。朝廷銓用人才之法,第三種即為『書氣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書學受到朝野普遍的重視,甚至遠離塵俗的佛門中也不乏學書者。以善書而聞名遐邇的僧侶就有亞棲、高閑、湛然、文楚等人,其中聲名最著的自當推懷素一人。
《書苑菁華》 一書中說:懷素學書,『常恨未能遠睹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淺,遂擔籍杖錫,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凝滯』。可見懷素早年非常勤學,結識過當時很多名家,見過很多名作,眼界胸襟不斷開闊,書藝不斷長進。
懷素自謂真書出之於鍾繇,草書出之於二張。二張即漢之張芝和唐之張旭。當然他只能是間接地向他們學習。他直接取法的是當時居住在長安的大書家鄔彤和顏真卿。鄔彤和顏真卿曾經得到過張旭的親炙。顏真卿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一文,敘述他請教張旭的經過和張旭以問答的方式向他傳授筆法的內容。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一文則記載了懷素和顏真卿的一段對話。懷素說:
口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 二自然』顏真卿則說:『何如屋漏痕?』懷素聽罷激動地站起來,緊握顏真卿的手頗有感悟地說: 「得之矣!』顏氏嘗有書謂:二曰張長史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仆實謂之「狂僧氣以狂繼顛,孰力不可耶?』可見,顏氏亦頗推重懷素的草書。後世並稱『旭素氣「顛張醉素』皆由此出。
對懷素草書,歷代詩人吟頌不休。韓雇《題懷素草書屏風》詩雲『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雖多塵色染,尤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若教臨水照,字字恐成龍。』前四句為紀述文字,後四句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懷素草書的特點。錢起《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侍奉》
一詩寫道:「釋子吾家寶,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盡伯英(張芝)書。遠鶴無前沿,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錢起的詩句不僅寫出了懷素狂草的基本面貌和特點,而且揭示了他的師承淵源和作書時忘我的高境界。而李白《贈懷素草書歌》則著重描寫懷素狂草的創作過程,讓後人仿佛身臨其境,也能目睹這動人心魂的場面:口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恍恍如聞鬼神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懷素傳世的法帖有《律公帖》 《論書帖》《苦筍帖》 《聖母帖》 《食魚帖》《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等。
《苦筍帖》只兩行十四個字,高古超邁,足以 赫千秋。楊守敬《學書邇言·評帖》以為『端賴此種,恐顏魯公不能過之』《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筆葸,《小草千字文》俗稱《千金帖平和自然,不激不厲,風規自遠。近人於右任跋此帖雲: 『此為素師晚年最佳之作,所謂「松風流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氣意境似之。』
《自敘帖》為懷素代表作。前六行由北宋蘇舜欽補書。此帖前半部分行筆清曠疏朗,意態舒徐雅靜,具有寫實性的特點,而後半部分越寫越狂,筆墨如急風驟雨自天而降,千變萬化,不可名狀。所謂『心手雙暢氣┅呈i意得』以至「物我兩忘氣『天人合三這種中國書法藝術的抒情性和浪漫主義的特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懷素和張旭兩家的草書雖然都從張芝血脈來,創作過程和創作時的情態也較相似,但他們的作品風格大不相同。張旭草書的筆畫較粗重,在圓轉之中比較強調提按頓挫的變化,草法中隱約可見三一王』的法度。而懷素草書的筆畫較清瘦,多見用提筆寫的篆書筆意,筆畫渾圓飛動,按筆和頓挫不明顯。故張旭多血肉,深藏筋骨於內;懷素豐筋少肉,風韻似有不及張處。項穆《書法雅言》曾批評說:『世傳《自敘帖》殊過枯涎,不足法也。』
平心而論,懷素不愧為有唐一代的草書大家,以『旭素』並稱亦無可指摘。他獨有的書風足可稱雄於書壇。但初學草書者還是先從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智永《草書千字文》人手為宜,猝學懷素草法,易染率易、單調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