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記載柬埔寨吳哥的是隨元代使節出訪柬埔寨的周達觀寫的《真臘風土記》。二十世紀初,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帶著這本書按圖索驥來到柬埔寨暹粒,請當地土人砍開熱帶雨林,才發現了因瘟疫和戰爭而被遺忘了長達四個世紀的吳哥,發現了這段被人遺忘了的歷史。
吳哥現在是一個世界旅游旺地,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地涌去參觀,每天都有許多中國游客從越南、泰國、廣州(這是中國大陸惟一有直飛暹粒航班的港口,目前已有好幾個大地城市正在商談開辟直飛航線)慕名來到吳哥觀光,有關吳哥的介紹、吳哥歷史的中文圖書在當地卻顯得彌足珍貴,尤其是一本有一定深度的介紹吳哥的書籍對華人了解吳哥,顯得尤為重要。
吳哥是一本有著無數世界之謎的大書,故這本《神跡吳哥》中肯定會有瑕疵疏漏,衷心希望以此書會友,得到各界朋友的批評指正。
目錄
發現吳哥
在金邊花美金就像在大陸花人民幣
司機名叫殺了人
究竟能看到些什麽
吳哥通和吳哥窟
吳哥是婆羅門教的聖殿
吳哥是神的殿堂,更是君王的殿堂
觀象台是吳哥城的一個重要場所
巴戒寺及其他
吳哥寺
強大而繁盛的古高棉王國
柬埔寨概況
柬埔塞風土人情
柬埔塞經濟簡況
華人在柬埔寨
對旅游者的幾條建議
在金邊花美金就像在大陸花人民幣
司機名叫殺了人
究竟能看到些什麽
吳哥通和吳哥窟
吳哥是婆羅門教的聖殿
吳哥是神的殿堂,更是君王的殿堂
觀象台是吳哥城的一個重要場所
巴戒寺及其他
吳哥寺
強大而繁盛的古高棉王國
柬埔寨概況
柬埔塞風土人情
柬埔塞經濟簡況
華人在柬埔寨
對旅游者的幾條建議
序
中國人對吳哥了解得不多,要有也僅僅限於地理書上的簡單介紹。
我第一次接觸吳哥是在《山茶人文地理》雜志上,看到畫家馬雲1996年輾轉從香港去到正處於戰亂中的吳哥,冒着生命危險拍回來的照片。吳哥那些巍峨恢宏的巨石城堡和精美的石雕讓我大吃一驚,想不到在我們居住的亞洲竟有如此攝人心魄,令人心悅誠服、手體伏地的藝術聖殿。
從此,到吳哥去,親手觸摸這偉大的神跡成為我多年的願望。
2001年4月,我只身一人在老撾漫游。我從老撾最貧窮也最富特色的西北高原進入了著名的查爾平原即石缸平原,再從古都琅勃拉邦來到了萬象。
這里是最靠近吳哥的地方,我的機會來了!我從這里進入了柬埔寨,到了它的首都金邊。來到了暹粒省的當天,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吳哥。
吳哥是和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列東方四大奇跡的偉大歷史遺跡,是古代柬埔寨人幾個世紀的皇城和神廟所在。其工程的規模不在中國長城之下,藝術價值卻遠在長城之上。
盡管我早有思想准備,但我站在吳哥這舉世聞名的古跡面前時,仍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沖擊,那是一種震顫、震驚,也的的確確是一種震撼。
吳哥對我的沖擊並不僅僅是來自這些偉大建築的力量,還有那無處不在的婆羅門教神秘、幽遠、深遂的力量,還有對創造如此神跡的高棉民族的敬仰。我眼前的吳哥絕不是一處普通的古跡。它是那樣無以倫比地偉大、輝煌和精美絕倫,再加上它厚重的宗教文化背景、眾說不一的傳奇經歷,深深地吸引和感動着我。
在吳哥,我一共停留了整整6天時間。我亢奮不已、激動萬分,走遍了吳哥的每一個地方,並拍攝了許多照片。次年5月,我又一次來到了這個令我魂牽夢繞、一直在心里割舍不下的吳哥。
為了更進一步地解讀吳哥,我曾在當地多方購買有關吳哥的華文書籍和資料,竟一無所獲。有關吳哥不多的出版物全是英文、日文的。
僅有的《真臘風土記》是元朝時隨元朝使節出使柬埔寨的一位名叫周達觀的人回國后將其在柬期間1年多的見聞和柬埔寨當時的風土人情詳盡記載寫成的。由於柬埔寨早年的史書均為竹、木、皮、紙制成,又多逢戰亂水患,竟無一留存至今,因而這本書竟成為當今柬埔寨的惟一史書。20世紀初,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在北京得到了這本書。他帶着這本書,按圖索驥來到了柬埔寨暹粒,請當地土人砍開熱帶雨林,才發現了因瘟疫和戰爭早已遷都金邊,而被整整遺忘了長達4個世紀的吳哥。目前,在柬埔寨都不容易找到這本書,而我經過許多周折找到並請虞惠芸教授進行了翻譯。因此《神跡吳哥》這本書由三部分文章組成,一是我撰寫的《神跡吳哥》,二是《真臘風土記》原著,三是《真臘風土記》譯文。本書將這三部分並列排放,也有古今交織相互映襯、比較之意。只可惜在哪里都找不到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的日記《高棉王國旅行記》收錄書中,深感遺憾。
吳哥現在是一個世界旅游旺地,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地涌去參觀,每天都有許多中國游客從越南、泰國、廣州(這是中國大陸惟一有直飛暹粒航班的港口,目前已有好幾個大陸城市正在商談開辟直飛航線)慕名來到吳哥觀光,有關吳哥的介紹、吳哥歷史的中文圖書在當地卻顯得彌足珍貴,尤其是一本有一定深度的介紹吳哥的書籍對華人了解吳哥,顯得尤為重要。
吳哥是一本有着無數世界之謎的大書,故這本《神跡吳哥》中肯定會有瑕疵疏漏,衷心希望以此書會友,得到各界朋友的批評指正。
我第一次接觸吳哥是在《山茶人文地理》雜志上,看到畫家馬雲1996年輾轉從香港去到正處於戰亂中的吳哥,冒着生命危險拍回來的照片。吳哥那些巍峨恢宏的巨石城堡和精美的石雕讓我大吃一驚,想不到在我們居住的亞洲竟有如此攝人心魄,令人心悅誠服、手體伏地的藝術聖殿。
從此,到吳哥去,親手觸摸這偉大的神跡成為我多年的願望。
2001年4月,我只身一人在老撾漫游。我從老撾最貧窮也最富特色的西北高原進入了著名的查爾平原即石缸平原,再從古都琅勃拉邦來到了萬象。
這里是最靠近吳哥的地方,我的機會來了!我從這里進入了柬埔寨,到了它的首都金邊。來到了暹粒省的當天,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吳哥。
吳哥是和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列東方四大奇跡的偉大歷史遺跡,是古代柬埔寨人幾個世紀的皇城和神廟所在。其工程的規模不在中國長城之下,藝術價值卻遠在長城之上。
盡管我早有思想准備,但我站在吳哥這舉世聞名的古跡面前時,仍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沖擊,那是一種震顫、震驚,也的的確確是一種震撼。
吳哥對我的沖擊並不僅僅是來自這些偉大建築的力量,還有那無處不在的婆羅門教神秘、幽遠、深遂的力量,還有對創造如此神跡的高棉民族的敬仰。我眼前的吳哥絕不是一處普通的古跡。它是那樣無以倫比地偉大、輝煌和精美絕倫,再加上它厚重的宗教文化背景、眾說不一的傳奇經歷,深深地吸引和感動着我。
在吳哥,我一共停留了整整6天時間。我亢奮不已、激動萬分,走遍了吳哥的每一個地方,並拍攝了許多照片。次年5月,我又一次來到了這個令我魂牽夢繞、一直在心里割舍不下的吳哥。
為了更進一步地解讀吳哥,我曾在當地多方購買有關吳哥的華文書籍和資料,竟一無所獲。有關吳哥不多的出版物全是英文、日文的。
僅有的《真臘風土記》是元朝時隨元朝使節出使柬埔寨的一位名叫周達觀的人回國后將其在柬期間1年多的見聞和柬埔寨當時的風土人情詳盡記載寫成的。由於柬埔寨早年的史書均為竹、木、皮、紙制成,又多逢戰亂水患,竟無一留存至今,因而這本書竟成為當今柬埔寨的惟一史書。20世紀初,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在北京得到了這本書。他帶着這本書,按圖索驥來到了柬埔寨暹粒,請當地土人砍開熱帶雨林,才發現了因瘟疫和戰爭早已遷都金邊,而被整整遺忘了長達4個世紀的吳哥。目前,在柬埔寨都不容易找到這本書,而我經過許多周折找到並請虞惠芸教授進行了翻譯。因此《神跡吳哥》這本書由三部分文章組成,一是我撰寫的《神跡吳哥》,二是《真臘風土記》原著,三是《真臘風土記》譯文。本書將這三部分並列排放,也有古今交織相互映襯、比較之意。只可惜在哪里都找不到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的日記《高棉王國旅行記》收錄書中,深感遺憾。
吳哥現在是一個世界旅游旺地,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地涌去參觀,每天都有許多中國游客從越南、泰國、廣州(這是中國大陸惟一有直飛暹粒航班的港口,目前已有好幾個大陸城市正在商談開辟直飛航線)慕名來到吳哥觀光,有關吳哥的介紹、吳哥歷史的中文圖書在當地卻顯得彌足珍貴,尤其是一本有一定深度的介紹吳哥的書籍對華人了解吳哥,顯得尤為重要。
吳哥是一本有着無數世界之謎的大書,故這本《神跡吳哥》中肯定會有瑕疵疏漏,衷心希望以此書會友,得到各界朋友的批評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