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闡述了以下兩點∶新舊全球化時代的格局變化與交往實踐觀變化間的對應性和相關性;在一個思想多元的全球化語境中,任何馬克思主義創新都必然面臨越來越多的對話、爭鳴與「撞擊」。
任平,1956年10出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蘇州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全球化與交往實踐觀研究,出版《當代視野認識原理》、《交往實踐與主體際》、《時尚與沖突》、《當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全球發展:模式、理論與選擇》等學術著作多部,並發表學術論文120篇。
目錄
導言 全球化與交往實踐觀
一 全球化:交往實踐觀的歷史語境
二 交往實踐觀:全球化的哲學視域
第一章 交往實踐觀:本真意義與歷史譜系
一 追問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發生學邏輯
二 交往實踐觀的本真意義
三 交往實踐的三重結構
四 交往實踐的歷史譜系
第二章 交往實踐觀:作為一種人本學批判的解釋學
一 交往實踐觀:作為一種人體學批判的解釋學
二 交往實踐與主體際關系
三 交往實踐與中介客體:重建本體論
第三章 交往實踐觀:新全球化語境中的哲學視域
一 新全球化時代的交往實踐視域
二 當代哲學主題的轉向
三 現代、後現代與交往實踐觀
四 兩個軸心時代的文明對話邏輯
五 主題與交匯點: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視域
第四章 交往實踐與公共領域
一 交往與公工共性
二 合理性與合法性:兩種向度
三 全球化與本土化
第五章 交往實踐與辯證法譜系
一 辯證法:四種理解方工
二 交往實踐辯證法
第六章 交往實踐:意義-價值-文化
一 交往實踐與意義結構
二 交往實踐:一種新語用學
三 價值的意義
四 文化的意義
結束語
一 新全球問題的主導趨勢
二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
參考文獻
後記
一 全球化:交往實踐觀的歷史語境
二 交往實踐觀:全球化的哲學視域
第一章 交往實踐觀:本真意義與歷史譜系
一 追問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發生學邏輯
二 交往實踐觀的本真意義
三 交往實踐的三重結構
四 交往實踐的歷史譜系
第二章 交往實踐觀:作為一種人本學批判的解釋學
一 交往實踐觀:作為一種人體學批判的解釋學
二 交往實踐與主體際關系
三 交往實踐與中介客體:重建本體論
第三章 交往實踐觀:新全球化語境中的哲學視域
一 新全球化時代的交往實踐視域
二 當代哲學主題的轉向
三 現代、後現代與交往實踐觀
四 兩個軸心時代的文明對話邏輯
五 主題與交匯點: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視域
第四章 交往實踐與公共領域
一 交往與公工共性
二 合理性與合法性:兩種向度
三 全球化與本土化
第五章 交往實踐與辯證法譜系
一 辯證法:四種理解方工
二 交往實踐辯證法
第六章 交往實踐:意義-價值-文化
一 交往實踐與意義結構
二 交往實踐:一種新語用學
三 價值的意義
四 文化的意義
結束語
一 新全球問題的主導趨勢
二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由我國一些有較大學術影響的中青年哲學工作者撰寫編成的「哲學理論創新叢書」就要問世了。他們希望我為叢書寫一篇序言,我答應了。我答應的原因,決不是因為自以為有資格作這篇序,而是因為我願意支持理論創新。近年來,江澤民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加強理論創新。這是因為新的時代、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要有效地回答和解決這些課題,就必須進行理論創新;要實行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也必須進行理論創新。創新,是時代的呼聲,是時代的要求。
那麽,哲學能不能進行創新呢?在一些人看來,哲這里講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信奉的世界觀,是不能創新的。但是,這樣的理解沒有區分世界觀與關於世界觀的學問、知識,後者包括人們對世界觀理論的這樣或那樣的認識。在人類文明史上,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和知識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不斷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我國傳播的過程,就是中國哲學的創新過程。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否可以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呢?我看是可以這樣認識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的改革開放過程,既是我國經濟體制和技術不斷創新的進程,也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創新的進程。在這一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哲學領域的創新雖沒有經濟學領域的創新那樣廣、那樣深,但哲學理念、哲學思維方式、哲學研究方式、哲學體系和哲學形態的創新也是不可低估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的創新過程中,既涌現出一系列哲學發展的新生長點,發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代表性觀點,推進了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理論的創新,從而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時代的內涵;又塑造了一批活躍在哲學界的有較大影響的中青年學者。而他們承擔的首要任務,就是對20多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對他們在這種創新進程中所起的作用,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反思與反省、清理與總結、評價與檢討、梳理與分析、回顧與展望,從而為人們進一步深刻地認識20多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創新的歷史及其總體狀況,提供一種歷史性的參考和借鑒,為進一步堅持、深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奠定堅實的學術理論基礎。正因為這樣,我願意為「哲學理論創新叢書」作序。21世紀已經來臨,作為讀者,我們完全有理由關注這一代中青年學者的學術成果和學術研究的成長過程,也希望更多的中青年學者的理論創新之作問世。至於這些成果是否完全成熟,那不要緊,經過深入探討,是可以逐步完善的。
那麽,哲學能不能進行創新呢?在一些人看來,哲這里講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信奉的世界觀,是不能創新的。但是,這樣的理解沒有區分世界觀與關於世界觀的學問、知識,後者包括人們對世界觀理論的這樣或那樣的認識。在人類文明史上,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和知識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不斷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我國傳播的過程,就是中國哲學的創新過程。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否可以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呢?我看是可以這樣認識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的改革開放過程,既是我國經濟體制和技術不斷創新的進程,也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創新的進程。在這一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哲學領域的創新雖沒有經濟學領域的創新那樣廣、那樣深,但哲學理念、哲學思維方式、哲學研究方式、哲學體系和哲學形態的創新也是不可低估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的創新過程中,既涌現出一系列哲學發展的新生長點,發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代表性觀點,推進了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理論的創新,從而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時代的內涵;又塑造了一批活躍在哲學界的有較大影響的中青年學者。而他們承擔的首要任務,就是對20多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對他們在這種創新進程中所起的作用,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反思與反省、清理與總結、評價與檢討、梳理與分析、回顧與展望,從而為人們進一步深刻地認識20多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創新的歷史及其總體狀況,提供一種歷史性的參考和借鑒,為進一步堅持、深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奠定堅實的學術理論基礎。正因為這樣,我願意為「哲學理論創新叢書」作序。21世紀已經來臨,作為讀者,我們完全有理由關注這一代中青年學者的學術成果和學術研究的成長過程,也希望更多的中青年學者的理論創新之作問世。至於這些成果是否完全成熟,那不要緊,經過深入探討,是可以逐步完善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