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直渴望能夠發明一種時間機器,可以回頭去看看過去發生的事情,一方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窮究事物的原委。在某種程度上,考古學就正是這樣一種機器。它雖然不能將我們帶回古代,但是它卻以科學的嚴密性和系統性追尋古代遺存的蛛絲馬跡,並將其復原成有根有據的古代歷史與文化的圖景,解釋我們對於古代的若干疑問。
本書的作者將考古學置於世界知識體系中審視其發生、發展的鮮活的歷史,介紹它為完成復原古代的使命所使用的基本的理論方法,以及考古學家如何通過洞察與發掘做出考古發現,在做出考古發現之後又如何對所獲取的資料進行解釋,復原古代社會生活。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考古學與人類的過去
第一節 不斷更新的古代世界知識圖景
第二節 什麼是中國:考古學尋根
第二章 什麼是考古學
第一節 喜出望外挖天書:考古學的定義
第二節 考古學的考古:考古簡史
第三節 多重視角下的過去:考古學、歷史學與人類學
第三章 復原古代:考古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串起過去的碎片:地導學與類型學
第二節 有機的整合:環境、行為與社會生活
第三節 考古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趨勢
第四章 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如何進行考古發掘與調查
附錄1:發掘個案——班村發掘操作原則
附錄2:資料、信息、知識:考古敘述文本與考古知識的傳播
第五章 現代科技與考古學的進步
第一節 碳十四測年
第二節 熱釋光測年
第三節 古地磁分析
第四節 孢粉分析
第五節 殘存脂肪酸分析
第六節 DNA與考古學
第七節 計算機、GIS與跨越時空的資料綜合
第八節 其他
第六章 釋讀天書:考古學的解釋
第七章 當前考古學的幾個熱點問題
第一節 人類、農業、文明三大起源與文化進步
第二節 考古資源管理與公眾考古學
第八章 考古學的未來
進一步閱讀(一個最小限度的中文書目)
第一章 考古學與人類的過去
第一節 不斷更新的古代世界知識圖景
第二節 什麼是中國:考古學尋根
第二章 什麼是考古學
第一節 喜出望外挖天書:考古學的定義
第二節 考古學的考古:考古簡史
第三節 多重視角下的過去:考古學、歷史學與人類學
第三章 復原古代:考古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串起過去的碎片:地導學與類型學
第二節 有機的整合:環境、行為與社會生活
第三節 考古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趨勢
第四章 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如何進行考古發掘與調查
附錄1:發掘個案——班村發掘操作原則
附錄2:資料、信息、知識:考古敘述文本與考古知識的傳播
第五章 現代科技與考古學的進步
第一節 碳十四測年
第二節 熱釋光測年
第三節 古地磁分析
第四節 孢粉分析
第五節 殘存脂肪酸分析
第六節 DNA與考古學
第七節 計算機、GIS與跨越時空的資料綜合
第八節 其他
第六章 釋讀天書:考古學的解釋
第七章 當前考古學的幾個熱點問題
第一節 人類、農業、文明三大起源與文化進步
第二節 考古資源管理與公眾考古學
第八章 考古學的未來
進一步閱讀(一個最小限度的中文書目)
序
人類一直渴望能夠發明一種時間機器,可以回頭去看看過去發生的事情,一方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窮究事物的原委。在某種程度上,考古學就正是這樣一種機器。它雖然不能將我們帶回古代,但是它卻以科學的嚴密性和系統性追尋古代遺存的蛛絲馬跡。並將其復原成有根有據的古代歷史與文化的圖景,解釋我們對於古代的若干疑問。
人類歷史大約99%以上的時段(以人科成員出現距今約200多萬年計,有文字的歷史在文明最早出現的地方——比如四大文明古國,也只有大約5000年)都只能由考古學處理。因此,19世紀誕生於歐洲、並於20世紀20年代被引進中國的考古學一直是人類認識自己,以及人類知識進步與觀念革新的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
目前考古學已將人類誕生的源頭追溯至距今數千萬年的大型靈長類出現的時代。自從大約250萬年前人科成員出現以後,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人輪番登場,直到在距今3萬~7萬年左右,現代人擴展到大洋洲,約1萬多年前擴展到美洲。隨著冰期結束、動植物馴化後定居的村庄產生,文明和早期城市逐漸被孕育出來,技術、文化在各地積累、分化、交流、融合而形成今天的局面,已遠遠不是上帝造人創世的傳統觀念和17世紀初英國的阿謝爾(James Ussher)大主教根據《聖經》記載推算出的公元前4004年所能囊括,也超出了中國古史傳說的盤古開天辟地和三皇五帝歷史體系。考古學揭示了數十個早已死滅並被人類淡忘的、輝煌的古代文明,人類的記憶被延長和豐富。
現在大家經常能從媒體上看到有關考古發現的報道。在一般人的眼里,考古學就是挖掘和發現的代名詞,考古學家總是忙碌在古代的遺址上。其實,考古學是一門嚴格的科學和嚴肅的學問。古代人類留下的遺存,從考古調查、發掘、出土,到整理、分析、研究,到形成對古代文化和社會的認識,是一個科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對人類自己童年歷史的追尋。考古學是從地底挖天書的學問,挖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考古學還要將殘留的古代遺存拼湊成書,還要能夠閱讀和理解這天書的意思。考古學具有如此廣大的神通。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迅速地增長。在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特別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民間收藏活動的興起等,人們對文物古跡和考古學知識也越來越感興趣。近年來媒體對考古發現頻頻報道甚至炒作,特別是中央電視台最近幾年對考古發掘現場的幾次實況轉播,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考古普及的叢書也是一批接著一批,其中的大部分,作者是盡了最大的努力,試圖教給公眾一些客觀真實的知識;當然也不乏粗制濫造,以訛傳訛,甚至誤導人們相信天外來客及其失蹤的飛船之類的無稽之談。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很少有關於考古學家怎樣做出發現,以及怎樣理解考古發現的介紹,即向讀者介紹關於考古學是一門什麽樣的學科的嘗試。
這本小冊子正是朝著這樣一個方向的一次系統的努力。希望它能夠帶您進入考古學的殿堂,使您在面對層出不窮的考古新發現時有一些起碼的知識,幫助您做出自己的判斷,使您在參觀諸如兵馬俑、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之類的考古遺址時,能夠感受考古學帶領今人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進入古代的過程,從而獲得一種和古人神交的寶貴的體驗。
由於本書側重於考古學的歷史、理論、方法和考古學家做出發現、研究的過程——這往往是目前國內考古學界比較忽略和欠缺的方面,因此專業人士或許同樣可以將本書當作一種消遣來參考。
……
人類歷史大約99%以上的時段(以人科成員出現距今約200多萬年計,有文字的歷史在文明最早出現的地方——比如四大文明古國,也只有大約5000年)都只能由考古學處理。因此,19世紀誕生於歐洲、並於20世紀20年代被引進中國的考古學一直是人類認識自己,以及人類知識進步與觀念革新的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
目前考古學已將人類誕生的源頭追溯至距今數千萬年的大型靈長類出現的時代。自從大約250萬年前人科成員出現以後,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人輪番登場,直到在距今3萬~7萬年左右,現代人擴展到大洋洲,約1萬多年前擴展到美洲。隨著冰期結束、動植物馴化後定居的村庄產生,文明和早期城市逐漸被孕育出來,技術、文化在各地積累、分化、交流、融合而形成今天的局面,已遠遠不是上帝造人創世的傳統觀念和17世紀初英國的阿謝爾(James Ussher)大主教根據《聖經》記載推算出的公元前4004年所能囊括,也超出了中國古史傳說的盤古開天辟地和三皇五帝歷史體系。考古學揭示了數十個早已死滅並被人類淡忘的、輝煌的古代文明,人類的記憶被延長和豐富。
現在大家經常能從媒體上看到有關考古發現的報道。在一般人的眼里,考古學就是挖掘和發現的代名詞,考古學家總是忙碌在古代的遺址上。其實,考古學是一門嚴格的科學和嚴肅的學問。古代人類留下的遺存,從考古調查、發掘、出土,到整理、分析、研究,到形成對古代文化和社會的認識,是一個科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對人類自己童年歷史的追尋。考古學是從地底挖天書的學問,挖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考古學還要將殘留的古代遺存拼湊成書,還要能夠閱讀和理解這天書的意思。考古學具有如此廣大的神通。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迅速地增長。在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特別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民間收藏活動的興起等,人們對文物古跡和考古學知識也越來越感興趣。近年來媒體對考古發現頻頻報道甚至炒作,特別是中央電視台最近幾年對考古發掘現場的幾次實況轉播,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考古普及的叢書也是一批接著一批,其中的大部分,作者是盡了最大的努力,試圖教給公眾一些客觀真實的知識;當然也不乏粗制濫造,以訛傳訛,甚至誤導人們相信天外來客及其失蹤的飛船之類的無稽之談。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很少有關於考古學家怎樣做出發現,以及怎樣理解考古發現的介紹,即向讀者介紹關於考古學是一門什麽樣的學科的嘗試。
這本小冊子正是朝著這樣一個方向的一次系統的努力。希望它能夠帶您進入考古學的殿堂,使您在面對層出不窮的考古新發現時有一些起碼的知識,幫助您做出自己的判斷,使您在參觀諸如兵馬俑、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之類的考古遺址時,能夠感受考古學帶領今人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進入古代的過程,從而獲得一種和古人神交的寶貴的體驗。
由於本書側重於考古學的歷史、理論、方法和考古學家做出發現、研究的過程——這往往是目前國內考古學界比較忽略和欠缺的方面,因此專業人士或許同樣可以將本書當作一種消遣來參考。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