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化史及思想史的角度,考證及探討了方術在中國歷史上的淵源、發展和演變,以及與政治、軍事、宗教、哲學、中醫學等中國思想文化暨社會風俗的種種關系。
方術,或稱術數,諸如卜筮、命理、相術、堪輿、擇吉、太乙、遁甲、六壬、望氣之類,皆可囊括在內。清代著名學者俞正燮「嘗嘆術數之學,專家無通人,通人無專家」,亦見研究之不易。職是之故,本書在浩博繁雜的方術中,僅取四種樣式,作為研究對象,竟不期然與天(望氣)、地(堪輿)、人(命理、相術)三者相對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由此可見天地人三者自古以來就是哲學家所關注的對象。
目錄
自 序
命理術篇
第一章 先秦諸子論命
命運之跌宕多姿——《尚書》:「惟王受命,無疆惟休」——《逸周書》:「皇天改大殷之命」——《詩經》:「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左傳》:「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勾踐:「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孔子:「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孟子:「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老子:「復命」——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墨子:「非命」;「命之為暴人之道」——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第二章 命理術起源及形成的考證
第一節 基礎理論的考證
1.納音五行
2.五行生克及旺相休囚死
3.干支配五行及五行配四時五方
4.五行寄生十二宮
5.支元三合
6.推胎元
7.男女起小運
第二節 文獻記載的考證
第三章 中國思想史上探討命運的六大流派
第一節 信奉命運派
第二節 反對信命派
第三節 懷疑命運派
第四節 天命勝人力派
第五節 人力勝天命派
第六節 改造命運派
相術篇
第一章 相術的淵源
傳說:堯、舜、禹、湯、文王取人以狀、色、言、聲、度——叔服相公孫敖二子——王孫說相叔孫僑如——范蠡:越王「長頸鳥喙」——子上:商臣「蜂目而豺聲」——子文:越椒「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尉繚:秦王「蜂准、長目、摯鳥膺,豺聲」——師曠:太子晉「火色不壽」——尹鐸:「敦顏而土色者忍丑」——姑布子卿:毋(血卩)「真將軍」;孔子「高肩弱脊」——唐舉:蔡澤「聖人不相」——孟子:「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九方(西土欠):相馬及人
第二章 相術的發展
第一節 兩漢時期的相術
呂公:劉邦「相貴不可言」——田野老父:呂後「天下貴人也」——劉邦:劉(氵鼻)「狀有反相」——英布:「人相我當刑而王」——許貢:薄姬「當生天子」周亞夫「有縱理入口,此餓死法也」——相者:鄧通「當貧餓死」——鉗徒:衛青「官至封候」——相者察李陵母及妻「無死喪色」——蔡父:翟方進「小史有封候骨」——待詔:「(王)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朱(礻右):劉秀「有日角之相」——相者:班超「燕頷虎頸」——相者:馬援之女「貴而少子」——相工:竇女「非臣妾容貌」——茅通:梁(女內)「日角偃月」
┅┅
命理術篇
第一章 先秦諸子論命
命運之跌宕多姿——《尚書》:「惟王受命,無疆惟休」——《逸周書》:「皇天改大殷之命」——《詩經》:「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左傳》:「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勾踐:「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孔子:「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孟子:「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老子:「復命」——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墨子:「非命」;「命之為暴人之道」——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第二章 命理術起源及形成的考證
第一節 基礎理論的考證
1.納音五行
2.五行生克及旺相休囚死
3.干支配五行及五行配四時五方
4.五行寄生十二宮
5.支元三合
6.推胎元
7.男女起小運
第二節 文獻記載的考證
第三章 中國思想史上探討命運的六大流派
第一節 信奉命運派
第二節 反對信命派
第三節 懷疑命運派
第四節 天命勝人力派
第五節 人力勝天命派
第六節 改造命運派
相術篇
第一章 相術的淵源
傳說:堯、舜、禹、湯、文王取人以狀、色、言、聲、度——叔服相公孫敖二子——王孫說相叔孫僑如——范蠡:越王「長頸鳥喙」——子上:商臣「蜂目而豺聲」——子文:越椒「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尉繚:秦王「蜂准、長目、摯鳥膺,豺聲」——師曠:太子晉「火色不壽」——尹鐸:「敦顏而土色者忍丑」——姑布子卿:毋(血卩)「真將軍」;孔子「高肩弱脊」——唐舉:蔡澤「聖人不相」——孟子:「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九方(西土欠):相馬及人
第二章 相術的發展
第一節 兩漢時期的相術
呂公:劉邦「相貴不可言」——田野老父:呂後「天下貴人也」——劉邦:劉(氵鼻)「狀有反相」——英布:「人相我當刑而王」——許貢:薄姬「當生天子」周亞夫「有縱理入口,此餓死法也」——相者:鄧通「當貧餓死」——鉗徒:衛青「官至封候」——相者察李陵母及妻「無死喪色」——蔡父:翟方進「小史有封候骨」——待詔:「(王)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朱(礻右):劉秀「有日角之相」——相者:班超「燕頷虎頸」——相者:馬援之女「貴而少子」——相工:竇女「非臣妾容貌」——茅通:梁(女內)「日角偃月」
┅┅
序
方術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施政方略、用兵打仗、擢拔人才、赴考求官、貨殖謀利,乃至婚姻嫁娶、造房築墳,自帝王貴族至於黎民百姓,無不求助於方術而企圖趨吉避凶。或許可以說,不了解各類方術的具體內涵與來龍去脈,就不可能深刻理解古代中國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的獨特面貌與內在涵義。
自《史記》之《天官書》、《日者列傳》,《漢書》之《天文志》、《五行志》,《後漢書》之《方術傳》、《天文志》、《五行志》開始,直至《明史》、《清史稿》,大都列有專題《志》、《傳》,論述方術和術士。顯而易見,一部包含數千年歷史的廿五史與古代方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方術,或稱術數,諸如卜筮、命理、相術、堪輿、擇吉、太乙、遁甲、六壬、望氣之類,皆可囊括在內。清代著名學者俞正燮「嘗嘆術數之學,專家無通人,通人無專家」,亦見研究之不易。職是之故,本書在浩博繁雜的方術中,僅取四種樣式,作為研究對象,竟不期然與天(望氣)、地(堪輿)、人(理、相術)三者相對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由此可見天地人三者自古以來就是哲學家所關注的對象。
本書不擬涉及方術具體操作方法,主要是從文化史及思想史的角度,考證及探討方術在中國歷史上的淵源、發展和演變,以及與政治、軍事、宗教、哲學、中醫學等中國思想文化暨社會風俗的種種關系。
自《史記》之《天官書》、《日者列傳》,《漢書》之《天文志》、《五行志》,《後漢書》之《方術傳》、《天文志》、《五行志》開始,直至《明史》、《清史稿》,大都列有專題《志》、《傳》,論述方術和術士。顯而易見,一部包含數千年歷史的廿五史與古代方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方術,或稱術數,諸如卜筮、命理、相術、堪輿、擇吉、太乙、遁甲、六壬、望氣之類,皆可囊括在內。清代著名學者俞正燮「嘗嘆術數之學,專家無通人,通人無專家」,亦見研究之不易。職是之故,本書在浩博繁雜的方術中,僅取四種樣式,作為研究對象,竟不期然與天(望氣)、地(堪輿)、人(理、相術)三者相對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由此可見天地人三者自古以來就是哲學家所關注的對象。
本書不擬涉及方術具體操作方法,主要是從文化史及思想史的角度,考證及探討方術在中國歷史上的淵源、發展和演變,以及與政治、軍事、宗教、哲學、中醫學等中國思想文化暨社會風俗的種種關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