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鍾暮鼓∶佛教禮儀

晨鍾暮鼓∶佛教禮儀
定價:84
NT $ 73
  • 作者:馮修齊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0067054
  • ISBN13:9787220067051
  • 裝訂:211頁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本書所講的佛教禮儀,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佛填充儀思,包括建築格局、佛像安排、管理機構及其人員的設置。二是叢林規制,包括僧人在寺院應遵守的修行規范、生活制度和禮節威儀。三是佛門戒法,包括各種戒律的區別,以及扳依三定、受持五戒、剃度出家,直到受三壇大戒的全過程。四是佛教用品,包括僧人在穿的衣服、用的物件和作佛事的樂器等方面的分類和規定。五是佛事法會,包括作各種佛法會的具體內容、儀軌及佛教的節日慶典等。
 

目錄

引言 晨鍾暮鼓話禮儀
(一)殿堂及其佛像
1. 山門殿
2. 天王殿
3. 大雄殿
4. 藏經樓
5. 中軸線上其它殿堂
6. 羅漢堂
7. 中軸線側其它殿堂
8. 佛塔與僧塔
(二)叢林及其設置
1. 禪堂
2. 客堂
3. 庫房
4. 大寮
5. 衣缽寮
(三)僧團及共組成
1. 佛門北子:七眾
2. 寺院首領:住持
3. 叢林僧職:班首、執事
二、叢林規制
(一)列職與序職
(二)請職與升序
(三)結夏與結冬
(四)掛單與貼單
(五)傳法與升座
(六)管理常規
(七)禮節儀則
三、佛門戒法
(一)戒律概說
(二)皈依三寶
(三)受持五戒
(四)剃度出家
(五)三壇傳戒
四、佛教用品
(一)僧服
(二)法物
(三)唄器
五、佛事法會
(一)轉咒
(二)念普佛
(三)放生
(四)放焰口
(五)齋天
(六)慈非憶懺
(七)水陸法會
(八)浴佛法會
(九)盂蘭盆會
(十)佛教節日
後記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也是中國最具影響的宗教。佛教思想是中國傳統主體思想之一,佛教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為一部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靈力,為其心靈需求提供了家園,為其情感慰藉提供了方藥,以致有「少學道,中學儒,老學佛」的人生描述。

對佛教有著較強認同感的人認為,佛教思想猶如甘泉能直透肺腑,清涼心胸,能化善導民,啟智開慧;佛教是安生立命之學,是人生追求福祉之學。在此,我談談我的兩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第一,佛教「色空」思想與積極進取的精神。有人認為,佛教是消極遁世的,因為佛教說空,「四大皆空」。殊不知,這正是佛教智慧之處。色指物質現象,空不是無,是自性空。萬物是無常的,一切都在變化。佛教認為因緣和合而生,亦由因緣消失而亡,事物和現象的自性是空,所以叫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但色與空不是割裂的,色空不二。是故《心經》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明了色空的辯證關系,人們就不會生貪戀之心、執著之思。人若被貪欲支配著「進取」,就會傷害他人甚至社會和自然界。這種事例很多。人們積極進取,沒有私心和貪念,自然就具有親切、祥和、浩然的特點,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極大的好處。

第二,「四無量心」和自我奉獻的精神。佛教倡導的佛菩薩應具備的「四無量心」一一慈悲喜舍完全可以轉化為群體道德要求,讓我們社會更美好。這就是人人應具有仁慈之心,常想著自己能為他人做好事,使社會充滿歡樂;人人應具有悲憫之心,視眾生痛苦為自己的痛苦,更常想著如何幫助他們解除痛苦,幫助他們獲得幸福;人人應具有喜悅心,看到他人解除痛苦,應感到歡喜,目睹他人幸福,應祝福他們;人人應具有舍自我心,不嫉恨秀富之士,不賤視窮苦之民,怨親平等,萬物一體,自己生活盡量節儉,要關懷老弱病殘,要為他們捐資出力,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佛教是一座寶庫,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見解。它洞悉人心,啟迪心智,引導人們調諧身心,與社會和合,與宇宙和合。

成都恩威集團公司與四川省社科院聯合創辦中華佛學文化研究中心,其目的是團結海內外一切從事佛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居士大德、諸山長老及社會熱心人士,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入研究中華佛學文化。為此,中華佛學文化研究中心邀請有關專家、居士編撰了這套「中華佛學文化叢書」。

本叢書的出版,有益眾生,樂為之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