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化在經過後冷戰時期高歌猛進的十年之後,目前步入了消化、調整、深化的階段。在未來五至十年中,全球化是否能夠繼續推進,取決於主要國家能否有效地開展合作,協調政策,取決於它們能否克服彼此之間的利益沖突,取決於它們能否有效地解決全球化帶來的負面效應。一句話,如何創造出適應全球化新現實的有效治理模式,決定著全球化的前途與命運。總結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看到,那種認為全球化的浪潮勢不可擋、不可逆轉的觀點,顯然是盲目樂觀了。

本書共計十五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探討了全球化已存在或正在形成的趨勢;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全球化對國家治理的影響;第三部分研究了非政府組織的作用、資訊政策和全球化經濟的治理原理等問題。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篇 全球化的趨勢
第二章 經濟全球化
第三章 全球化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的影響
第四章 環境問題的全球化
第五章 社會與文化的全球化:概念、歷史以及美國的作用
第六章 傳播的全球化
第二篇 全球化對國內治理的影響
第七章 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
第八章 是否准備好了:發展中世界和全球化
第九章 全球化與公共管理改革
第十章 法律移植政治及其動機
第三篇 全球性治理
第十一章 全球化、非政府組織與多部門關系
第十二章 全球化與國際制度的設計
第十三章 文化、認同和合法性
第十四章 信息政策與治理
第十五章 經濟全球化的治理
 

全球化在經過后冷戰時期高歌猛進的十年之后, 目前步入了消化、調整、深化的階段。在未來五至十年中,全球化是否能夠繼續推進,取決於主要國家能否有效地開展合作,協調政策,取決於它們能否克服彼此之間的利益沖突,取決於它們能否有效地解決全球化帶來的負面效應。一句話,如何創造出適應全球化新現實的有效治理模式,決定着全球化的前途與命運。總結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看到,那種認為全球化的浪潮勢不可擋、不可逆轉的觀點,顯然是盲目樂觀了。

一、全球化的動力依然存在,主流沒有逆轉

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資金、信息、人員(部分的)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經濟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加以合理配置。全球化之所以在過去的十年中取得長足進步,離不開技術的快速進步,離不開良好的國際政治與安全環境。從總體上看,這些支撐全球化的有利因素並未根本改變。這些因素包括:

通信和運輸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全球經濟活動的成本,把世界各個角落連在一起,各國彼此之間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雖然近幾年「新經濟」概念股遭受重創,但是技術創新與進步依然保持了較強的勢頭。一般預計,互聯網的速度將更快,衛星通訊將更加發達,海運和空運的成本將變得更低,技術產品的普及也將大大加快。

全球市場經濟的觀念得到了極大的普及,跨國貿易和投資活動依然活躍。全球經濟活動的制度基礎得到了加強,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規范經濟活動的作用顯著強化,不僅限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活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均納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管轄范圍。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政策協調的一些基本機制,如國際貨幣組織、世界銀行、OECD、G--8高峰會依然發揮作用。

地區一體化的發展明顯加快,與全球化的發展齊頭並進。繼歐元啟動之后,歐盟的擴張進程大大加快了。4月中旬,在希臘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立陶宛等10個國家首腦正式簽字入盟,從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屆時歐盟成員將達到25個。俄羅斯政府也確定了在適當時機加入歐盟的計划。看到聯合歐洲的挑戰,美國加緊了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步伐, 同時加強與東亞國家簽署自白貿易區的努力,美國與新加坡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區協議是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區一體化對全球化是禍是福,專家存在明顯的意見分歧,但是,筆者認為,美歐之間的競爭基本是良性的,對於推動全球化是有利的,美國官員也稱美歐競爭為「競爭性的自由主義」的競爭。隨着東盟與中國決定10年內建成自由貿易區,東亞一體化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了。從全球范圍看,美、歐、亞三大區域之間的戰略對話與政策協調,有可能成為推動全球化發展的新的重要動力。

全球化發展的國際政治與安全環境基本沒有改變。冷戰的結束消除了美蘇兩大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對立,為全球經濟的整合鋪平了道路。目前,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國際政治的格局沒有改變,美歐盡管在伊拉克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但是,這一分歧顯然不足以破壞跨大西洋經濟政治合作的大局。究其原因,美歐經濟早巳形成「牽一發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關系網;此外,歐盟無力挑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