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對蘇聯解體原因及當代俄國改革進程進行全面深入的文化審視和系統分析的著作。

作者從理論上對意識操縱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論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意識操縱是對社會的「文化核心」的入侵。

全書分上、下兩冊。書中描述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社會的文化核心和傳統是如何在各種內外力量的作用下一步一步遭到破壞的,討論了破壞的過程、手段、技巧和蘇聯社會意識形態專家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獻奉給讀者的這部著作充其量不過是對話的基礎和一種看法,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們盡量回避對理想進行指責和評價。我們將就事論事。不過,對這些事實,倒也可以從良心的立場出發進行一番評價,因為它們畢竟觸及了人們的生活。隱瞞自身觀點是毫無意義,甚至有害的,因為我們搞的並不是十分宣傳鼓動。我們不需要勸說別人來傾向於自己。在我們這個四分五裂的社會,建立一個對話園地更為重要。因此作者認為,事先聲明撰寫本 書所持的立場是拒絕接受對社會意識和對個人意識進行操縱,將更為妥當。作者相信,走操縱的路當然可以保證方便和舒適,但最終等待人的只能是災難。生命將會枯竭,整個人類將會消亡,到那時,那坐在操縱機台上的整個祭師階層,肯定也難逃同樣的命運。

不過,各有各的愛好,關於這一點最好還是去讀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而我們想談的卻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談談那些形成於我們這個時代並以之來反對「蘇聯佬」、反對作者和作者的同胞的意識操縱的技術和手法。
 

目錄

中譯者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什麽是意識操縱
第1章 討論的對象
第2章 意識操縱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第3章 民主、極權主義與意識操縱
第4章 意識操縱的基本學說
4.1 操縱技巧是封閉的知識
4.2 葛蘭西的領導權學說
4.3 心理學說
4.4 文化的社會動態研究
第二部分 意識操縱者的主要標靶
第5章 智慧的武器:符號系統
5.1 詞語的語言
5.2 視覺形象語言
5.3 其他符號系統
第6章 思維:類型和手段
6.1 邏輯思維
6.2 聯想思維 隱喻
6.3 思維范式
第7章 情感
7.1 情感作用是操縱的先決條件
7.2 西方的恐懼
7.3 冷戰恐懼
7.4 恐懼與文化類型
7.5 對恐懼主義的恐懼
第8章 想象、注意力、記憶
8.1 想象和行為
8.2 戲劇社會
8.3 操縱注意力
8.4 對記憶的操縱與影響
第9章 社會意識的神話:大規模操縱計划
9.1 黑色神話
9.2 西方的「光明」神話:歐洲中心論
第三部分 意識的操縱與公眾設施
第10章 大眾文化及其設施
第11章 公眾設施
第12章 大眾傳謀
第13章 電視
第四部分 破壞蘇聯制度進程中的意識操縱
第14章 改革年代意識操縱的成就
第15章 成功操縱蘇聯人意識的客觀前提
第16章 蘇聯社會意識及其弱點
第17章 對智慧武器的影響
第18章 操縱行動對思維的影響
第19章 切斷記憶,切斷道德
第20章 意識操縱的制作所:在我們身上屢試不爽的招術
第21章 隱喻和改革中的思維范式
第22章 關於蘇維埃制度的「軟性」黑色神話
第23章 電視在意識操縱中的地位
第24章 作業:分析黑色神話
第25章 小作業
第26章 操縱意識的漂亮行動
1991年8月的「政變」
結論
 

20世紀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世紀,在這個世紀里曾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但是,對人類社會發生了如此深刻影響、並將繼續影響著21世紀的,莫過於社會主義制度的橫空出世。從此,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兩種思想體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主宰著人類歷史,規定著時代的本質,影響著世界的格局。

社會主義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而產生的。它作為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一種否定。但這種否定不是簡單的否棄,而是揚棄,即是在吸納了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有價值東西的基礎上的否定。人類社會形態更替的邏輯總是這樣,前一種社會形態為後一種社會形態的出現准備了物質的和精神的條件。一旦社會變革的時機到來,新的社會形態取代舊的社會形態便成為歷史的必然。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法則。依據這個法則,資本主義也不可能是永恆的,它同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的舊的社會形態一樣,遲早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從英國人莫爾於1516年發表《烏托邦》算起,迄今快500年了。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問世起,也已經一個半世紀了。在這一個半世紀里,社會主義經歷了對這種學說的理論論證、完善和發展,經歷了由理論變成現實的波瀾壯闊的斗爭歷程。其間,有高潮和低潮,有凱歌行進的時期,也有受挫、甚至局部失敗紀錄。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任何一種社會形態在歷史上的出現,都伴隨著激烈的階級沖突,都經歷了勝利與挫折、復辟與反復辟的長期的斗爭過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它同歷史上已出現過的社會形態有本質的不同,它要根本變革舊的剝削制度和這種剝削制度賴以存在的舊的生產關系,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壓迫、沒有剝削、實現人與人之間真正平等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所以,社會主義革命是更為深刻、更為徹底的變革,正如《共產黨宣言》所講「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正因如此,社會主義的實現必然會經歷更長期、更艱苦的斗爭,會出現更大的曲折。20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20世紀給人類歷史打上了深深的印記。在這個世紀它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紀元。人類社會從此開始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更高歷史階段的過渡。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帶領俄國人民進行偉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在世界上產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隨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一些國家也相繼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至出現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無論後來出現了怎樣的挫折,都不能否定這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它對人類社會發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世界政治格局也因而出現了很大變化,即改變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出現了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同時存在、既相互聯系和交往,又相互競爭和斗爭的新局面。2l世紀將是這樣一個大格局的相接繼續。

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的偉大歷史意義就在於:一是為人類社會開辟了嶄新的發展道路,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二是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國主義在全世界的擴張,並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出現了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並存、共處、競爭和斗爭的復雜局面;三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消滅了剝削和壓迫,實現了真正的平等和民主,改變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歷史地位,事實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四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和社會主義勞動的發展,導致了殖民體系的瓦解,使絕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取得了國家獨立,人民解放的勝利。總之,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生,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它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有著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連它的敵人也不能無視它的存在,並從社會主義那里學習和借鑒了許多好的東西。無論是社會主義的成功、輝煌,還是暫時的挫折,甚至失敗,都是人類社會的偉大探索、寶貴遺產。人類必將繼承這份遺產,繼續進行探索和奮爭而最終實現社會主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