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化遺產管理:中外理論與實踐

自然文化遺產管理:中外理論與實踐
定價:150
NT $ 131
 

內容簡介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有關國際機構的專家、學者在「改進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管理」國際研討會上,針對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利用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的理論,從多種視角對遺產的性質、功能、管理、經營和社區參與等內容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關注中國遺產事業的讀者,可以從本書中得到有關自然文化遺產管理的豐富信息和有益啟示,通過借鑒國際上較炙成熟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推動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管理的制度建設。
 

目錄

序言
致詞
政府肩負著保護和維持遺產地價值的重大責任
保護自然文化遺產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責任
自然文化遺產管理應注重社區居民的參與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正處於關鍵時期
第一部分 遺產資源的功能與性質
自然文化遺產的價值與利益
科學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管理中的作用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社會教育功能
第二部分 遺產資源的管理與經營
中國風景名勝區管理的性質:法與經濟分析
論風景名勝區的政府管制
遺產資源所有與占有:從出讓景區開發經營權談起
國家公園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稅收策略
所有權與國家公園的定價:澳大利亞的經驗
論文物參觀場所門票的性質與作用
第三部分 協調遺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規制中國遺產管理:協調保護與開發的矛盾
建立完善滇西北國家公園與保護區體系的行動計划
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地旅游開發與資源保護:問題、特征和改進
保護是利用自然文化遺產的首要原則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思考
第四部分 遺產資源管理的社區參與
草海的社區組織在自然保護區發展與保護中的作用
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社區參與機制研究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社區參與——九寨溝生物圈保護區案例研究
自然保護區的協作管理
國家公園與本土文化的保護:以卡卡杜國家公園為例
第五部分 遺產資源管理的實踐
東南亞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管理的新發展與面臨的挑戰——兼評該地區的生物圈保護問題
加拿大世界自然文化遺址——艾伯塔「野牛跳」的保護史
「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資源的保護思路
關於四川省自然與文化遺產管理體制的設想
憂患意識與世界遺產資源管理
西藏自然保護區的高原特色
 

中國的自然文化遺產正處於嚴重的威脅之中。其威脅主要來自對自然文化遺產的功能、性質存在模糊認識以及缺乏約束的利益驅動。目前,對自然文化遺產過度開發的現象在中國不少遺產地相當突出與普遍。加強監督與管理、避免因過度開發而遭受破壞,使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得到合理、可持續的利用,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盡管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受到了全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從總體上看,由於體制不順、立法滯后、監管不利,中國自然文化遺產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為了推動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管理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曾於2000年3月召開了「轉軌時期人類文化自然遺產管理研討會」,對國家重要的文化自然遺產資源(包括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博物館和紀念館等)的管理體制、經營方式以及如何與國際接軌等問題進行研討。以會議論文為基礎,我們編輯了《中國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管理》一書,由社科文獻出版社於2001年7月出版發行。該書的出版對推動中國遺產資源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2001年12月4~6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福特基金會、聯合國開發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雲南省建設廳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支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總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共同舉辦了「改進中國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管理」的國際會議。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

我們組織這樣一個國際會議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和國外專家學者的交流使國內同仁有機會了解國外在自然文化遺產管理方面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開闊眼界和思路,通過借鑒國際上好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推動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特別是自然遺產的立法和管理體制的改革。

參加這次會議的代表有100余人。他們之中有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有關國際機構的專家學者,也有國內長期從事自然和文化遺產事業的管理者和專業人員。會議收到論文45篇。為了使讀者與我們共享這次會議的成果,我們從中選出部分論文編輯成冊。

本書論文中所反映的觀點並非完全一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遺產資源管理的復雜性,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人探討。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繼續引起遺產資源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討論,推動中國遺產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