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一個發達的歐洲國家,人口只有1500萬,面積4.1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台灣省稍大一點。然而,荷蘭又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家。荷蘭人以先進的航海和造船技術著稱,其治水技術聞名世界。艾瑟湖攔海大壩和萊茵——馬斯河三角洲防洪人壩群是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如今,荷蘭人不再攔海造地,而是以更高的生態眼光退田還水。作為荷蘭民族利國家象征的郁金香、風車和木鞋不僅記錄了荷蘭的風情利歷史,還傳承著荷蘭的富有特點的經濟文化。
《荷蘭》一書共分8章。本書以豐富翔實的材料利求是的記述,系統地介紹了荷蘭的地理、歷史、風俗、文化教育和傳媒、宗教和政治、軍事和國防,以及外交和經濟,幫助您了解這個遙遠而美麗的國家。
張健雄,1946年5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廣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北京入學經濟系,1982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世界經濟系,獲碩士學位。現在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室︰工作,研究員。1990年赴法國國立橋路學院國際商務碩十班講學。1992年、1997年、1999年分別赴英國利特浦大學、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布魯塞爾歐共體研究會世界聯合會、德國波恩人學、西班牙巴倫西亞人學進行合作研究。發表有關經濟、政治、國際關系、生態環境方面專著(含合著)十余部、論文二百余篇。當前研究方向︰歐洲聯盟政治與經濟、荷蘭政治與經濟、國際關系等。
目錄
第一章 地理
第一節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一 地理位置、面積和地勢
二 行政區劃和主要城鎮
第二節 交通
一 海港和海運
二 內河航運
三 陸路運輸
四 民用航空
第三節 工商業最集中的地區
一 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帶蘭斯塔德
二 鹿特丹的港口和工業區
三 商業與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
第四節 居民與宗教
一 口與語言
二 宗教
第五節 民俗與節日
一 喜愛慶典
二 熱愛花卉
三 阿爾斯美爾聯合花卉拍賣中心
四 節日
五 南部的天主教節日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國家的形成到西班牙統治
一 民族的形成及早期的政治經濟生活
二 腓力二世對尼德蘭的殘酷統治
三 尼德蘭人民反抗經濟壓迫的斗爭
四 尼德蘭人民爭取宗教和政治自由的斗爭
第二節 “80年戰爭”的開始
一 威廉‧奧蘭治的兩次起義
二 起義隊伍中的宗教分歧
三 法英兩國的干預及失敗
第三節 荷蘭共和國的創立
一 荷蘭共和國的民主原則
二 共和國建立初期的經濟和軍事形勢
三 威斯特發利亞和約
第四節 海上帝國時期
一 海軍的產生和組織
二 荷英戰爭
三 荷法戰爭
四 海上帝國的衰落
第五節 維也納條約和荷蘭王國的建立
一 拿破侖與荷蘭
二 歐洲格局變化與荷蘭王國建立
三 比利時的獨立
第三章 古往今來的水利工程
第一節 治水技術的歷史軌跡
一 荷蘭最早的防洪措施
二 築壩技術的進化
三 18~19世紀的排水造地運動
四 歷史上的河水改道工程
第二節 須德海工程
一 須德海工程的總體規劃和前期工程
二 須德海主體工程的建設
三 最後圍墾的浮地
四 當代攔海造地的新觀念
第三節 三角洲工程
一 三角洲工程計劃的產生
二 三角洲工程計劃與實施
三 三角洲最大的大壩——東斯海爾德大壩
第四章 政治
第一節 國體與政體
一 君主的地位和職能
二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
三 執政聯盟中各執政黨的關系
四 首相與大臣的關系
第二節 立法
一 國會的發展歷程
二 兩院的地位和關系
三 國會專門委員會
四 立法職能與監督職能
五 國會與政府的關系
第三節 政黨
一 各政黨的變遷
二 政壇的形勢
三 各政黨的政治定位
第四節 宗教對政治的影響
一 宗教與政治
二 宗教與社會分立化
三 荷蘭當代社會中的反分立化趨勢
第五章 經濟
第一節 自工業化以來的經濟簡史
一 遲到而快速的工業化八
二 戰後荷蘭經濟的“黃金年代”
三 從“石油危機”到20世紀90年代的全面調整
第二節 企業
一 企業簡況
二 著名跨國公司發展歷程
三 企業經營戰略的變遷
第三節 經濟結構
一 經濟及經濟結構的特點
二 部門經濟
三 外貿結構及國際投資結構
第四節 福利制度的改革及私有化運動
一 就業制度的弊病與改革
二 “福利國家”制度及負面影響
三 20世紀90年代福利制度的改革
四 政府計劃中的組織結構改革
五 私有化運動
第六章 防務政策與軍事
第一節 防務政策
一 從傳統中立政策到北約框架下集體防御政策
二 核政策
三 後冷戰時期的安全政策
第二節 軍事
一 軍隊建制的調整
二 四大軍種建制狀況
三 荷蘭軍隊體制改革
第七章 教育、文化和大眾媒介
第一節 教育
一 教育制度
二 初等和中等教育
三 高等教育
四 特種教育、成人教育和國際性教育
第二節 文化藝術
一 文學
二 美術
三 表演藝術
四 電影
五 圖書館
第三節 大眾媒介
一 主要的報紙與刊物
二 公共廣播系統
三 商業廣播系統
第八章 外交
第一節 外交傳統和外交決策機制
一 荷蘭的外交傳統
二 影響外交風格的民族性格
三 外交決策機構
第二節 歐洲一體化政策
一 荷比盧三國聯盟政策
二 歐洲聯盟政策
三 經濟貨幣聯盟政策
第三節 與美國、蘇一俄和東歐國家關系
一 與美國的關系
二 與前蘇聯、俄羅斯及東歐國家的關系
第四節 與中國的關系
一 最早承認中國,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二 荷中關系中的挫折
三 荷中正常關系的恢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節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一 地理位置、面積和地勢
二 行政區劃和主要城鎮
第二節 交通
一 海港和海運
二 內河航運
三 陸路運輸
四 民用航空
第三節 工商業最集中的地區
一 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帶蘭斯塔德
二 鹿特丹的港口和工業區
三 商業與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
第四節 居民與宗教
一 口與語言
二 宗教
第五節 民俗與節日
一 喜愛慶典
二 熱愛花卉
三 阿爾斯美爾聯合花卉拍賣中心
四 節日
五 南部的天主教節日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國家的形成到西班牙統治
一 民族的形成及早期的政治經濟生活
二 腓力二世對尼德蘭的殘酷統治
三 尼德蘭人民反抗經濟壓迫的斗爭
四 尼德蘭人民爭取宗教和政治自由的斗爭
第二節 “80年戰爭”的開始
一 威廉‧奧蘭治的兩次起義
二 起義隊伍中的宗教分歧
三 法英兩國的干預及失敗
第三節 荷蘭共和國的創立
一 荷蘭共和國的民主原則
二 共和國建立初期的經濟和軍事形勢
三 威斯特發利亞和約
第四節 海上帝國時期
一 海軍的產生和組織
二 荷英戰爭
三 荷法戰爭
四 海上帝國的衰落
第五節 維也納條約和荷蘭王國的建立
一 拿破侖與荷蘭
二 歐洲格局變化與荷蘭王國建立
三 比利時的獨立
第三章 古往今來的水利工程
第一節 治水技術的歷史軌跡
一 荷蘭最早的防洪措施
二 築壩技術的進化
三 18~19世紀的排水造地運動
四 歷史上的河水改道工程
第二節 須德海工程
一 須德海工程的總體規劃和前期工程
二 須德海主體工程的建設
三 最後圍墾的浮地
四 當代攔海造地的新觀念
第三節 三角洲工程
一 三角洲工程計劃的產生
二 三角洲工程計劃與實施
三 三角洲最大的大壩——東斯海爾德大壩
第四章 政治
第一節 國體與政體
一 君主的地位和職能
二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
三 執政聯盟中各執政黨的關系
四 首相與大臣的關系
第二節 立法
一 國會的發展歷程
二 兩院的地位和關系
三 國會專門委員會
四 立法職能與監督職能
五 國會與政府的關系
第三節 政黨
一 各政黨的變遷
二 政壇的形勢
三 各政黨的政治定位
第四節 宗教對政治的影響
一 宗教與政治
二 宗教與社會分立化
三 荷蘭當代社會中的反分立化趨勢
第五章 經濟
第一節 自工業化以來的經濟簡史
一 遲到而快速的工業化八
二 戰後荷蘭經濟的“黃金年代”
三 從“石油危機”到20世紀90年代的全面調整
第二節 企業
一 企業簡況
二 著名跨國公司發展歷程
三 企業經營戰略的變遷
第三節 經濟結構
一 經濟及經濟結構的特點
二 部門經濟
三 外貿結構及國際投資結構
第四節 福利制度的改革及私有化運動
一 就業制度的弊病與改革
二 “福利國家”制度及負面影響
三 20世紀90年代福利制度的改革
四 政府計劃中的組織結構改革
五 私有化運動
第六章 防務政策與軍事
第一節 防務政策
一 從傳統中立政策到北約框架下集體防御政策
二 核政策
三 後冷戰時期的安全政策
第二節 軍事
一 軍隊建制的調整
二 四大軍種建制狀況
三 荷蘭軍隊體制改革
第七章 教育、文化和大眾媒介
第一節 教育
一 教育制度
二 初等和中等教育
三 高等教育
四 特種教育、成人教育和國際性教育
第二節 文化藝術
一 文學
二 美術
三 表演藝術
四 電影
五 圖書館
第三節 大眾媒介
一 主要的報紙與刊物
二 公共廣播系統
三 商業廣播系統
第八章 外交
第一節 外交傳統和外交決策機制
一 荷蘭的外交傳統
二 影響外交風格的民族性格
三 外交決策機構
第二節 歐洲一體化政策
一 荷比盧三國聯盟政策
二 歐洲聯盟政策
三 經濟貨幣聯盟政策
第三節 與美國、蘇一俄和東歐國家關系
一 與美國的關系
二 與前蘇聯、俄羅斯及東歐國家的關系
第四節 與中國的關系
一 最早承認中國,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二 荷中關系中的挫折
三 荷中正常關系的恢復
主要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
-
二手書$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