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綜合性的、邏輯嚴密的發展經濟學專著,它是 按專業人員感興趣的次序編排的,同時,也可用作研究生和高 年級大學生的教科書。本書提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為什麽世 界上少數國家達到了高度富裕,極為有限的幾個發展中國家也 在接近這個水平,而大多數國家還停留在貧困和停滯狀態?造 成全球性偏差的一個明顯因素是開發和采用先進技術的能力不 同;那麽,為什麽步人了同發達國家的生產率差距日益縮小軌 道的發展中國家的數量會如此有限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低收 大國家在它們的社會和文化的制約下,難以為引進的先進技術 配備適宜的制度。為了找到消除它們的約束途徑和手段,本書 通過與成功地解除了這些制約的案例的比較,探討這些交織在 一起的制約的性質。 本書從人口增長、自然資源耗竭、資本積累和技術變化等方 面,概述了第三世界發展的數量特征。然而,本書使用的主要方 法是比較制度分析,即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社會及文化 轉統情形下的,由資源稟賦和技術變化引起的制度進化類型進行 比較。進行這種比較的基點是我對東亞,尤其是日本經濟發展的 經驗和知識。應該承認,就像亞當·斯密基於18世紀英國的觀察 和弗利德希·李斯特基於19世紀德國的觀察所作的透視一樣,我 的透視也是有偏差的。不揣冒昧,我的目標是准備建造一個新的 「國富論」大廈,雖然現在的成果相對於所確立的目標僅僅是千 里之行中的一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