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是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介紹個案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包括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及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第二部分介紹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度,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關系,及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
第三部分介紹個案社會工作的治療模式。包括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危機調適模式,行為治療模式,人本治療模式,現實治療法,理性情緒治療,結構家庭治療法,聯合家庭治療法,任務中心治療模式,個案管理模式。
本書可用作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教材,也是從事社會工作與管理實務的有關人員的必備參考書。
目錄
序
第一部分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
第一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
三、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和功能
四、個案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
第二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一、社會工作哲學
二、社會工作價值
三、社會工作倫理
第三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地位
二、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
三、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四、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理論
第四章 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一、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經驗
二、個案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
三、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個案社會工作理論以及運作模式
第二部分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關系建立
二、資料收集與診斷
三、目標與計划制定
四、服務提供與治療
五、結案與評估
第六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關系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關系
三、專業關系的基本要素
四、常見心理需求與行為反應
五、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
一、溝通與會談
二、訪 視
三、記 錄
第三部分 個案社會工作的治療模式
第八章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理論來源
三、基本假設和原則
四、實施程序
五、治療方法與技術
六、模式評述
第九章 危機調適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基本概念
三、步驟與方法
第十章 行為治療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理論來源
三、基本概念與假設
四、基本方法與技術
五、模式評述
第十一章 人本治療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
三、治療方法與技術
四、模式評述
第十二章 現實治療法
一、現實治療法的起源
二、現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
三、現實治療法的實施過程
四、現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
第十三章 理性情緒治療法
一、理性情緒治療法的起源
二、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
三、治療方法與技術
四、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特點
第十四章 結構家庭治療法
一、結構家庭治療法的起源
二、理論基礎
三、基本概念
四、方法與技巧
第十五章 聯合家庭治療法
一、聯合家庭治療法的起源
二、理論價值取向
三、評估與診斷
四、治療的過程與方法
五、治療的介人手段
六、理論與實施方法的特點
第十六章 任務中心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
三、方法與技術
第十七章 個案管理模式
一、理論基礎
二、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與特點
三、個案管理模式的過程和實施方法
后記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
第一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
三、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和功能
四、個案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
第二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一、社會工作哲學
二、社會工作價值
三、社會工作倫理
第三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地位
二、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
三、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四、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理論
第四章 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一、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經驗
二、個案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
三、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個案社會工作理論以及運作模式
第二部分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關系建立
二、資料收集與診斷
三、目標與計划制定
四、服務提供與治療
五、結案與評估
第六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關系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關系
三、專業關系的基本要素
四、常見心理需求與行為反應
五、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
一、溝通與會談
二、訪 視
三、記 錄
第三部分 個案社會工作的治療模式
第八章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理論來源
三、基本假設和原則
四、實施程序
五、治療方法與技術
六、模式評述
第九章 危機調適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基本概念
三、步驟與方法
第十章 行為治療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理論來源
三、基本概念與假設
四、基本方法與技術
五、模式評述
第十一章 人本治療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
三、治療方法與技術
四、模式評述
第十二章 現實治療法
一、現實治療法的起源
二、現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
三、現實治療法的實施過程
四、現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
第十三章 理性情緒治療法
一、理性情緒治療法的起源
二、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
三、治療方法與技術
四、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特點
第十四章 結構家庭治療法
一、結構家庭治療法的起源
二、理論基礎
三、基本概念
四、方法與技巧
第十五章 聯合家庭治療法
一、聯合家庭治療法的起源
二、理論價值取向
三、評估與診斷
四、治療的過程與方法
五、治療的介人手段
六、理論與實施方法的特點
第十六章 任務中心模式
一、歷史發展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
三、方法與技術
第十七章 個案管理模式
一、理論基礎
二、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與特點
三、個案管理模式的過程和實施方法
后記
參考文獻
序
社會工作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已經形成並正在快速發展。近20年來,隨着社會學的恢復與重建,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育與成長,社會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學界與各級政府的重視。80年代,當時任民政部部長的崔乃夫司志,率先歡迎社會學人才從事民政工作,並要求民政工作研究與教學進入社會學學科領域。同時,政府有關部門陸續成立社會發展研究機構與行政職能處室,工青婦的許多領導同志與實際工作者,也紛紛加入社會學研究隊伍,關心與支持社會學的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工作。1989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開始招收社會工作與管理方向的本科生。90年代上半期,吉林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廈門大學、中華女子學院、民政管理干部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安徽大學、蘇州大學等院校,也相繼經國家教委或省、市、自治區教委批准,設置了社會工作專業;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等側重培養社會保障方向的專業人才。
1996年,國家教委在北京郊區召開專業目錄審定會,要求大幅度地減少分支學科數目。這一改革舉措是正確的,每一個一級學科內部專業設置分得過細,分支學科林立,不利於培養復合型人才,也與世界上多數國家的高校專業設置不一致。當時,社會學作為一級學科下設社會學、社會工作兩個專業。保留這兩個專業是社會學界的共同呼聲。初步方案研討時,鄭杭生教授、王思斌教授、謝遐齡教授與我都作過論證,國家教委第一屆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是盡責的。在專業目錄審定會議期間,國家教委副主任周遠清、高教司司長鍾秉林同志征求我的意見:「有些同志認為社會學這個學科只需列一個專業,主張將社會工作從專業目錄中刪去。你是否同意?」在那次會議上我是社會學學科惟一的代表,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懈怠。我認真向他們作了論證,大意是:社會學在世界上是一個大學科,社會學在美國通常與經濟學、法律學一起被稱為社會科學「三大學科」;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后,社會工作就成為一門就業容量很大的職業,許多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學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者去診斷和治理;相對而言,社會學理論性強一些,社會工作實務性強一些,許多國家將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分別設系、院,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我國已經有一些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專業,停了不利於社會學這門學科的發展。令人高興的是,兩位主管專業目錄審定的領導同志表示明白了我的意見,同意保留社會工作專業。這表明,國家教委對於社會學的學科發展是積極支持的。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劉鳳泰同志、文科處前后任處長楊志堅與閻志堅同志,一直關心與支持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堅持籌划社會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新的專業目錄公布以后,國家教育部與一些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又批准了一批院校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研究與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面向新世紀,我國的社會工作具有大發展的社會環境與社會需求。隨着政府職能轉換、企業社會職能的剝離,「單位人」越來越多地變為「社會人」;大量與居民相關的公益性事務,政府「不管」、企業「剝離」,都要靠社區來解決。也就是說,「社區化」的潮流已經來到我們面前。社區成為城市工作的基礎,社區服務成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產業。創建「文明社區」,是當前城市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社區」是社會學者從西方引進的一個概念,通常指親密的社會關系結構,環境、資源、就業、居住等方面利益緊密相關的共同體。「文明社區」是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是指生活方式健康、人際關系融洽、住宅小區品位高尚、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公共設施先進、治安秩序井然的社區。「文明社區」創建工作第一線需要大批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同時,經濟轉軌、社會轉型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城鎮職工下崗失業、城鄉低收入與貧困、職工養老社會化與老齡化等問題。政府需要社會工作者通過大量的專門工作去具體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
……
1996年,國家教委在北京郊區召開專業目錄審定會,要求大幅度地減少分支學科數目。這一改革舉措是正確的,每一個一級學科內部專業設置分得過細,分支學科林立,不利於培養復合型人才,也與世界上多數國家的高校專業設置不一致。當時,社會學作為一級學科下設社會學、社會工作兩個專業。保留這兩個專業是社會學界的共同呼聲。初步方案研討時,鄭杭生教授、王思斌教授、謝遐齡教授與我都作過論證,國家教委第一屆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是盡責的。在專業目錄審定會議期間,國家教委副主任周遠清、高教司司長鍾秉林同志征求我的意見:「有些同志認為社會學這個學科只需列一個專業,主張將社會工作從專業目錄中刪去。你是否同意?」在那次會議上我是社會學學科惟一的代表,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懈怠。我認真向他們作了論證,大意是:社會學在世界上是一個大學科,社會學在美國通常與經濟學、法律學一起被稱為社會科學「三大學科」;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后,社會工作就成為一門就業容量很大的職業,許多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學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者去診斷和治理;相對而言,社會學理論性強一些,社會工作實務性強一些,許多國家將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分別設系、院,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我國已經有一些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專業,停了不利於社會學這門學科的發展。令人高興的是,兩位主管專業目錄審定的領導同志表示明白了我的意見,同意保留社會工作專業。這表明,國家教委對於社會學的學科發展是積極支持的。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劉鳳泰同志、文科處前后任處長楊志堅與閻志堅同志,一直關心與支持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堅持籌划社會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新的專業目錄公布以后,國家教育部與一些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又批准了一批院校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研究與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面向新世紀,我國的社會工作具有大發展的社會環境與社會需求。隨着政府職能轉換、企業社會職能的剝離,「單位人」越來越多地變為「社會人」;大量與居民相關的公益性事務,政府「不管」、企業「剝離」,都要靠社區來解決。也就是說,「社區化」的潮流已經來到我們面前。社區成為城市工作的基礎,社區服務成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產業。創建「文明社區」,是當前城市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社區」是社會學者從西方引進的一個概念,通常指親密的社會關系結構,環境、資源、就業、居住等方面利益緊密相關的共同體。「文明社區」是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是指生活方式健康、人際關系融洽、住宅小區品位高尚、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公共設施先進、治安秩序井然的社區。「文明社區」創建工作第一線需要大批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同時,經濟轉軌、社會轉型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城鎮職工下崗失業、城鄉低收入與貧困、職工養老社會化與老齡化等問題。政府需要社會工作者通過大量的專門工作去具體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