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隱喻

活的隱喻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選收二十世紀西方哲學界各主要流派影響較大的著作。通過有選擇的譯介,旨在增進文化積累,拓展學術視野,豐富研究課題,為了解和研討現代西方哲學提供系統而完整的第一手資料,以利於我國理論界、學術界深化對西方文化的借鑒和批判。

本書是《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叢書中的《活的隱喻》。

本書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保羅·利科繼《意志哲學》和《歷史與真理》之後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關於隱喻的專著。全書由八篇論文組成,分別闡述了隱喻與符號學、修辭學、語義學、詩學和詮釋學的關系與理論。作者系統介紹了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以及西方近代哲學家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一直到現代語言學家對隱喻的看法,並從詞匯、句子等不同角度對隱喻這一千古之謎作了深入細致的探討。
 

目錄

前言
第一研究 在修辭學與詩學之間:亞里士多德——獻給德卡里
1.修辭學與詩學的二分
2.詩學和修辭學的共同內核「名稱的轉移」
3.一個謎:隱喻與明喻
4.陳述的「修辭學」地位
5.陳述的「詩學」地位
第二研究 修辭學的衰落:比喻學——獻給熱內特
1.比喻學的修辭學「模式」
2.豐塔尼埃:觀念與語詞的優先性
3.比喻與形象化表達
4.換喻、提喻與隱喻
5.隱喻簇
6.牽強的隱喻與新穎的隱喻
第三研究 隱喻與話語主義學——獻給哈姆林
1.語義學與符號學之爭
2.語義學與隱喻修辭學
3.邏輯語法與語義學
4.文學批評與語義學
第四研究 隱喻與語詞語義學——獻給邦弗尼斯特
1.符號一元論與語詞的優先性
2.邏輯學與命名語言學
3.作為「意義變化」的隱喻
4.隱喻與索緒爾假設
5.意義游戲:在句子與語詞之間
第五研究 隱喻與新修辭學——獻給格雷馬
1.偏差與修辭學零度
2.形象化表達的空間
3.偏差與偏差的縮小
4.修辭格的功能:「義素」分析
第六研究 相似性的作用——獻給迪弗雷納
1.替代與相似
2.隱喻的「形象」因素
3.對相似性的訴訟
4.為相似性辯護
5.隱喻的心理一語言學
6.形象與意識
第七研究 隱喻與指稱——獻給埃利亞代
1.指稱假設
2.為反指稱辯護
3.普遍化的指稱理論
4.模型與隱喻
5.走向「隱喻的真空」概念
第八研究 隱喻與哲學話語——獻給讓·拉德里埃
1.隱喻與存在概念的模糊性:亞里士多德
2.隱喻與實體的類比:本體論一神學
3.隱喻與形而上學
4、話語領域的交叉
5.對指稱假設的本體論說明
法漢專門術語對照
文獻
 

保羅·利科(Paul Ricoeur,1913—)是享譽世界的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文藝理論家、詮釋學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不僅在哲學和文藝理論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宗教學、語言學、倫理學、美學、修辭學和政治學領域正發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他的著作至少被譯成25種文字就是這種影響的明證。作為哲學家,利科素以學識淵博、見解獨到和思想嚴謹著稱於世。他不僅秉承了歐洲大陸哲學的思辨傳統,而且對英美分析哲學的成果有著廣泛而深刻的r解。同時,他還積極開展與分析哲學傳統的建設性對話並試圖在這種對話中實現對兩種傳統的創造性綜合。今天,不管人們如何評價利科的理論,都沒有人能否認他在現象學史上享有的崇高地位,也沒有人能否認他是20世紀堪與加達默爾比肩的詮釋學大師。

利科於1913年2月27日生於法國南部小城瓦朗斯的一個充滿新教氛圍的中學教師家庭。由於父母早亡,利科由祖父母養大成人。1933年,利科在雷恩大學畢業後到布列塔尼任中學教師。1934年,利科入巴黎大學學習並在那里結識了對他一生發生過決定性影響的存在主義哲學家馬塞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利科應征入伍,1940年6月被俘並在俘虜營度過了將近5年的屈辱時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利科重新開始了哲學研究。他先後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巴黎大學和南特大學任教,並在60、70年代常赴北美講學。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他像當代法國幾乎所有的大哲學家一樣深受德國三個H(即黑格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影響。但雅斯貝斯在利科思想的形成過程中也起過不可忽視的作用。比如,1947年他與後來成為著名美學家的迪弗雷納合作出版了《雅斯貝斯與存在哲學》,1948年,他又出版了《馬塞爾與雅斯貝斯,奧秘哲學與悖論哲學》。在利科的早期思想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雅斯貝斯的影子,他對世界的和諧性和統一性的說明,對人的神秘感的揭示,對人的超越性領域的探求,都帶有雅斯貝斯和馬塞爾的風格。

利科是現象學在法國的最早介紹者、闡釋者和推進者之一。早在1940年,他就在法國《西部哲學團體會刊》上發表過一篇以「注意。對注意活動及其哲學聯系的現象研究」的論文。在戰俘營的幾年里,他除了研究雅斯貝斯之外還鑽研了胡塞爾的著作。1950年,他翻譯了胡塞爾的名著《觀念I》並寫了譯者導言和許多注釋來闡釋胡塞爾的現象學。盡管這本譯著並非沒有疏漏,但它仍是胡塞爾著作的最好的法文譯本之一。1954年,布雷耶編的《德國哲學史》出版,他為這本書撰寫了長篇附錄,介紹了胡塞爾、舍勒、哈特曼、雅斯貝斯和海德格爾等人的思想。此外,利科還組織力量在南特大學建立了胡塞爾文獻館並長期擔任該館館長。值得注意的是,在介紹和闡釋胡塞爾現象學的同時,利科就開始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這一理論被一些學者稱為「意志現象學」。1950年出版的《意志哲學》第一卷《意願與非意願》與1960年出版的第2卷《有限與有罪》(分兩個分冊,第一分冊為《易犯錯誤的人》,第二分冊為《惡的象征》)是意志現象學形成的重要標志。

然而,意志現象學的產生既顯示了利科與胡塞爾的聯系,也顯示了他與胡塞爾的分歧。一方面,利科像胡塞爾一樣重視意識的意向性問題,重視現象在意識中的構成問題,重視現象學還原和意向分析,並高舉「面向事情本身』』的旗幟;另一方面,他又不滿意胡塞爾的純邏輯主義和純理性主義立場,並且不滿意胡塞爾對本體論問題的刻意回避。在利科看來,胡塞爾把人的理性活動置於情感活動和意志活動之上並把人的歷史歸結為理性活動的歷史,會造成虛假的人和虛假的歷史,因為這樣做只注意了人的意識的一個方面,從而破壞了人的意識和人的本身的完整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