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通盤考查邏輯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哥德爾的生平事跡、科學貢獻和哲學思想的一部評傳,是當今世界眾多評述哥德爾的書籍中材料最翔實、最具學術價值的一本。
本書共3編(上編、下編、補編)11章。主要內容包括:哥德爾專攻基本理論的一生,1976年他向作者口授的生平與事業簡述,他與維也納小組的關系,重溫希爾伯特方案如何引出他的反應,與維特根斯坦作些比較,中歐時期(1906--1939年)與普林斯頓時期(1940--1978年)的哥德爾,哥德爾大號數學結果的意義與義蘊,哥德爾與哲學,哥德的數學文章和哲學文章等等。該書層次分明,文筆流暢,對了解和研究哥德爾的一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簡稱和參考文獻
年表
上編 事跡
第1章 專攻基本理論的一生
1.1 魯道夫·哥德爾大夫來信
1.2 格蘭瓊的問題表
1.3 1972年我的評價
1.4 畢生事業的總貌
1.5 哥德爾與愛因斯坦的友誼
第2章 庫爾特·哥德爾的若干事跡
2.1 1976年原
2.2 與石里克小組的關系
2.3 對希爾伯特的戲劇性反應
2.4 與維特根施坦作些比較
第3章 年譜:中歐(1906—1939年)
第4章 年譜續:普林斯頓歲月(1940—1978年)
下編 思想
第5章 引白
5.1 假道愛因斯坦
5.2 談談後面幾章
第6章 科學與技術學中的概念
6.1 計算機和機械程序
6.2 數學實踐
6.3 數理邏輯
6.4 數學的本性
6.5 相對論和時間概念
第7章 哥德勻與哲學
7.1 概念實在主義
7.2 哥德爾哲學的各個側面
7.3 集中在數論上的客觀主義
第8章 「分說」
8.1 宗教形而上學
8.2 論理性主義的樂觀主義
8.3 真理與時代精神
第9章 把所有部分合為一體
9.1 合為一體
9.2 方法面面觀
9.3 磚、板與指示棒
9.4 補按與余談
補編 原著
第10章 數學文章
10.1 初等邏輯的完全性
10.2 數學的不可完全性
第11章 哲學文章
11.1 顯明性問題
11.2 康托爾與集合論
11.3 羅素與數理邏輯
中譯本附錄
1. 哥德爾生前發表物一覽
2. 哥德爾給王浩的兩封信
3. 哥德爾贈給《數哲》的見解選錄
人名譯對照表
譯後散記
簡稱和參考文獻
年表
上編 事跡
第1章 專攻基本理論的一生
1.1 魯道夫·哥德爾大夫來信
1.2 格蘭瓊的問題表
1.3 1972年我的評價
1.4 畢生事業的總貌
1.5 哥德爾與愛因斯坦的友誼
第2章 庫爾特·哥德爾的若干事跡
2.1 1976年原
2.2 與石里克小組的關系
2.3 對希爾伯特的戲劇性反應
2.4 與維特根施坦作些比較
第3章 年譜:中歐(1906—1939年)
第4章 年譜續:普林斯頓歲月(1940—1978年)
下編 思想
第5章 引白
5.1 假道愛因斯坦
5.2 談談後面幾章
第6章 科學與技術學中的概念
6.1 計算機和機械程序
6.2 數學實踐
6.3 數理邏輯
6.4 數學的本性
6.5 相對論和時間概念
第7章 哥德勻與哲學
7.1 概念實在主義
7.2 哥德爾哲學的各個側面
7.3 集中在數論上的客觀主義
第8章 「分說」
8.1 宗教形而上學
8.2 論理性主義的樂觀主義
8.3 真理與時代精神
第9章 把所有部分合為一體
9.1 合為一體
9.2 方法面面觀
9.3 磚、板與指示棒
9.4 補按與余談
補編 原著
第10章 數學文章
10.1 初等邏輯的完全性
10.2 數學的不可完全性
第11章 哲學文章
11.1 顯明性問題
11.2 康托爾與集合論
11.3 羅素與數理邏輯
中譯本附錄
1. 哥德爾生前發表物一覽
2. 哥德爾給王浩的兩封信
3. 哥德爾贈給《數哲》的見解選錄
人名譯對照表
譯後散記
序
談到哥德爾在邏輯學中的地位,一般都將他與亞里士多德及萊布尼茨相比。愛因斯坦是哥德爾中年時代相知最深的朋友,他把哥德爾對數學的貢獻和他本人對物理學的貢獻視為同類。哈佛大學給哥德爾榮譽學位的時候,稱他為「20世紀最有意義的數學真理的發現者」。
照哥德爾自己說,他一生用於哲學的時間和精神比用於科學的還要多。可是,當他在世時,對於他的個人生活和哲學工作,大家知道得很少。報道漸多是在他死后。
我在哥德爾晚年有幸同他頻繁往來,廣泛交談,聽他從多方面詳細講述過他哲學見解。他許多與眾不同的論點引起我的共鳴。只可惜我那時一心惦記中國,又迷戀實踐性更強的哲學,未能趁他健在多想一些,多問一些。直到他死后數年,才開始深入反思他的事跡和思想,參考他一生的精神歷程來探索我自己在哲學上繼續前進的道路。
這里譯成中文面世的一本書是我漫長的反思的第一個成果,就我見聞所及大概也是通盤考察哥德爾生平事業的第一部評傳。譯者康宏逵和我通信10來年。他為翻譯這本書費了心血,我很有感觸。以他的學識修養,竟情願將大量工夫投入這樣一件明明可能吃力不落好的介紹工作,我想是總有深廣的用意的。
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社會及學術變動既快又猛。能夠長久堅持一條自主的路,潛心求索真理並取得可觀成就的人本來不多;在時尚不斷翻新的情況下,甚至連維護健全的學風和評價標准也會成為極難的事。遠的不談吧,今日的向錢看正在對整個文化起着強烈的腐蝕作用,與昨日的隨權轉異典同工。
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到哥德爾生活的簡朴、對榮華富貴的淡漠、做學問的堅韌刻苦、尋求根本原理的矢志不移和鍥而不舍。我想,譯者的苦心是盼望一些有識有志的青年人拿他當一面鏡子,學會凈化自我,學會在荊棘叢中踏出自己該走的路,不論其所愛好的是藝術還是科學、是文科還是理科。哥德爾成功的事實還提醒我們,一個人天賦再高,想獲得一點真重要真耐久的成績,必須對外界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永不懈怠地埋頭苦干,靠眾人的喝彩、神秘的靈感或不誠實的手段根本做不到。
雖然哥德爾處在另一時代,別一環境,而且他專深的研究難免讓常人覺得高不可攀,但是希望在學術上有所作為者仍然可以由特殊意會一般,汲取到某些有益的教訓,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很可能,正因為唯利是圖之風盛極一時,想尋找經久穩固的精神寄托的人們會更執著地追求長遠的理想,珍重內在的價值,腳踏實地,為中國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一點無負祖先、有功后代的貢獻。
……
照哥德爾自己說,他一生用於哲學的時間和精神比用於科學的還要多。可是,當他在世時,對於他的個人生活和哲學工作,大家知道得很少。報道漸多是在他死后。
我在哥德爾晚年有幸同他頻繁往來,廣泛交談,聽他從多方面詳細講述過他哲學見解。他許多與眾不同的論點引起我的共鳴。只可惜我那時一心惦記中國,又迷戀實踐性更強的哲學,未能趁他健在多想一些,多問一些。直到他死后數年,才開始深入反思他的事跡和思想,參考他一生的精神歷程來探索我自己在哲學上繼續前進的道路。
這里譯成中文面世的一本書是我漫長的反思的第一個成果,就我見聞所及大概也是通盤考察哥德爾生平事業的第一部評傳。譯者康宏逵和我通信10來年。他為翻譯這本書費了心血,我很有感觸。以他的學識修養,竟情願將大量工夫投入這樣一件明明可能吃力不落好的介紹工作,我想是總有深廣的用意的。
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社會及學術變動既快又猛。能夠長久堅持一條自主的路,潛心求索真理並取得可觀成就的人本來不多;在時尚不斷翻新的情況下,甚至連維護健全的學風和評價標准也會成為極難的事。遠的不談吧,今日的向錢看正在對整個文化起着強烈的腐蝕作用,與昨日的隨權轉異典同工。
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到哥德爾生活的簡朴、對榮華富貴的淡漠、做學問的堅韌刻苦、尋求根本原理的矢志不移和鍥而不舍。我想,譯者的苦心是盼望一些有識有志的青年人拿他當一面鏡子,學會凈化自我,學會在荊棘叢中踏出自己該走的路,不論其所愛好的是藝術還是科學、是文科還是理科。哥德爾成功的事實還提醒我們,一個人天賦再高,想獲得一點真重要真耐久的成績,必須對外界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永不懈怠地埋頭苦干,靠眾人的喝彩、神秘的靈感或不誠實的手段根本做不到。
雖然哥德爾處在另一時代,別一環境,而且他專深的研究難免讓常人覺得高不可攀,但是希望在學術上有所作為者仍然可以由特殊意會一般,汲取到某些有益的教訓,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很可能,正因為唯利是圖之風盛極一時,想尋找經久穩固的精神寄托的人們會更執著地追求長遠的理想,珍重內在的價值,腳踏實地,為中國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一點無負祖先、有功后代的貢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