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巨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的中國故事

春秋巨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的中國故事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陳祖懷/著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12505X
  • ISBN13:9787532125050
  • 裝訂:297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是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和歷史文化推廣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許多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擔任本書的撰稿、審讀、顧問工作。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擔任本書總顧問,著名學者孟世凱、許倬雲、劉修明等分別擔任本書的故事主編或分卷顧問,將各自多年的學術研究精華熔鑄到書里。同時,這套圖書的策划編輯作了大膽的探索,力圖大力提高中國歷史讀物的現代意識含量,既使圖書能夠真正地「傳真」歷史,又關注現代人求知方式與閱讀趣味的變化,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鑒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獨辟蹊徑,創造一種介於高端讀物與普及讀物的獨特的圖書形態。讓讀者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書中匯集了文物照片、歷史遺址復原圖、歷史地圖與示意圖、透視圖以及科學考古發掘現場等3000余幅圖片,還大量運用在電腦網絡上廣泛使用的關鍵詞檢索方式,以關鍵詞揭示故事內核。春秋戰國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大大的解放時代。在文學發展中上,有一個明顯的事實,那便是詩的衰頹與散文的勃興。春秋戰國初年,各國的對外政治,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關系,一是華夏對夷狄,二是諸侯對周天子,三是諸侯對諸侯在春秋時代貴族階級逐漸墮落的進程中,往往知禮的,有學問的比較在下位,而不知禮的,無學問的卻高踞上層,但那些真正有學問的人,終究成就了一個輝煌的春秋時代。
本書作為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鑒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的春秋歷史百科全書,生動的再現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目錄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一位從事出版工作30年的資深編輯對出版創新的領悟和嘗試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著名學者解析中華歷史如何與現代讀者對話,現代人如何走進歷史深處
專家導言
戰國史專家談其對戰國歷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把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盡收眼底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巨人輩出的時代——春秋
1 曲沃篡晉
2 鄭庄公伐弟
3 掘地見母
4 大義滅親
5 宋華督肆虐
6 箭射天子
7 祭仲變節
8 殺媚惡斗
9 王子頹之亂
10 陳完奔齊
11 兄弟情義
12 昏君齊襄公
13 詐死奪君位
14 管仲拜相
15 曹劌論戰
16 曹沫劫盟
17 魯慶父之難
18 分溝禮燕
19 申生之死
20 挖鄰果人才
┅┅
107 知伯的滅亡
春秋時期主要諸侯世系表
春秋十四國諸侯國姓氏及都城表
聚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的中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的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典故索引
關鍵詞索引
 

現代人與歷史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劉修明
歷史與現代人有什麽關系?歷史對現代人有什麽用?這並非每一個現代人都能正確回答的問題。過去的早就過去了。以往的一切早已灰飛雲散,至多只留下遺跡和記載。時光不能倒流,要知道過去干什麽?歷史無用的混沌和蒙昧,不是個別現象。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更易對遠離現實的歷史輕視、淡漠。對歷史無知而不以為然的人,不在少數。不能簡單地指責這種現象。一旦通過有效途徑縮短了現代人和歷史的距離,人們就會從生動形象的歷史中取得理性的感悟,領悟歷史的哲理,開發睿智,從而加深對現代社會文明的認識,使現代人的認識和實踐達到一個新的層次。那時,人們就會有一個共識:歷史和現代是承續的。歷史是現代人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歷史和現代人是不可分的。祖國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博大精深的啟迪心智的教科書。中國歷史是獨樹一幟的東方文明史。承載中華文明的中國歷史,在她形成發展的曲折而漫長的過程中,從未中斷過 (不像埃及、兩河流域、印度文明或中斷或轉移或淹沒)。她雖然歷盡坎坷,備嘗艱辛,卻始終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態,聳立在亞洲的東方。即使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的對中華文明一個多世紀的強烈沖擊和重重劫難,也沒有使曾創造過輝煌的中華文明沉淪,反而更勃發了新的生機。中國的歷史學家從孔子、左丘明、司馬遷開始,持續不斷地以一種不辜負民族的堅韌精神,把中華民族放在輝煌與挫折、統一與分裂、前進與倒退、戰爭與和平、正義與邪惡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過程中,將感悟到的一切,記錄在史冊上。以一筆有獨特美感並凝結高超智慧的精神財富,綿延不絕地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從而成就了中華民族及其創造的文明的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的創造和中國歷史的記載是不可分的。中國歷史是兼容時空又超越時空的中華文明有形和無形的載體。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歷史的經驗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生命的代價)才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包蘊著發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現實,理智地面對將來,就應當自覺地追溯歷史。現代人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感受歷史啟迪現實的無窮魅力。唯有從歷史的經驗與哲理感知雜亂紛紜的現實,才能體會歷史智慧的美感和簡潔感。這種由歷史引發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對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內涵,提升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強調人的素質,但素質的基本內涵是什麽,卻未必很清楚。我認為,人文素質應該是人的素質的基本內涵。一個人的人文素質是由他所屬的民族幾千年文化創造的基因,積淀在他的血液和靈魂中形成的。以文史哲為主體的人文教育,對人的素質提高具有特別的價值。而中國歷史往往又是文史哲三位一體的糅合和載體。只重視外語、電腦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的偏向應引起重視並加以糾正。這種素質教育應當起步於一個人的青少年時代。對祖國的熱愛,民族自信心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都離不開對祖國歷史的了解。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立志報效祖國和中華民族,並以他們的不斷傳承和新的創造,繼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共同文化血脈上發展起來的13億中國人和5000萬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應有這樣的共識,都應承擔這樣的責任。了解祖國的歷史,可以從簡明的歷史教科書人手,也可以從浩瀚的史籍中深究。關鍵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我們這里提供的是一本圖文並茂用故事形式編寫的中國歷史。中國有一本幾乎家喻戶曉、發行量達幾百萬冊的出版物:《故事會》。這是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的名牌刊物,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何承偉先生從幾十年編輯的成功實踐中,提出了這樣一部以圖文並茂的故事形式並包涵巨大信息量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的設想。在眾多學者的參與和合作下,成就了這樣一部新體裁的中國通史《話說中國》。它生動形象、別開生面的編寫方式,使包括老中青在內的現代中國人,都可以輕快地從這部書中進入中國歷史宏偉的殿堂,從中啟迪心智,增加知識,開拓眼界,追溯歷史,面對未來。它把傳統的教育和未來的展望,有機而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引導當代中國人順應悠久古老的中國文明融注世界發展的現代潮流,以期為世界的文明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們相信,凝聚了幾十位學者和編者多年努力的這部書,一定會為這種貢獻盡其綿薄之力,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