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產物。它既緊密地與漢字的構成方式聯系在一起,具有強烈的漢字依托性和書寫實用性,但又能超越現實世界和現實形式的承載,在對點畫、線條、空間、墨色等抽象元素的靈活調遣中創造著藝術的審美價值。千百年來,歷代書家為我們留下了難以數計的銘文簡帛、刻石碑版和墨跡卷軸,這些書作又呈現出各種書體、各派書家的不同風範,真可謂浩如煙海,精彩紛呈。時至今日,這門古老的藝術已大大褪去實用的功利,向著更純粹的藝術本體自律發展。
作為一門技術操作性極強的藝術形態,歷代書家都非常重視對書法技法的分析、歸納和整理工作。傳統上大致將書法技法分為筆法、結體和章法三個方面,這是一個由局部至整體,緊密關聯又比較完備的分類系統。同時自東漢以還,歷代都涌現出大量相關的理論闡述。它們或以創作經驗為依托,就個人的實踐感悟發表意見,如宋代米芾《海岳名言》等;或以審美比興為指歸,就書法作品或某一具體點畫作審美描述,使人產生聯想,進而悟入微際,如唐孫過庭《書譜》等;或以分析歸類為切入,由點及面,觸類條鬯,較富理性色彩,如唐張懷罐《論用筆十法》等。這些歷代先賢給我們留下的豐富積澱以及各自的方法體系,既是我們當代人的一份珍貴遺產,但也同時因每個時代的局限性和語境的變化,帶來了時過境遷後的一份疏遠乃至種種不適與困惑。
隨著西方現代思維方法的滲透和影響,我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認知已經與古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書法而言,直覺感悟讓位于理性剖析,宏觀玄想讓位于微觀明示,程式把握讓位于形式構成,文字描述讓位于直觀圖形,這也許是一條符合當代人思維習慣和探究方法的途徑。同時由于現代社會信息的快速傳播,大量優秀精良的書法印刷品能比較輕易地獲取,加之計算機高效率的制作合成,使得一種以圖形為載體形式的圖書出版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