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非常大的突破 ,從而在扎實的功底上創造出新的藝術 風貌,是趙之謙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階段。四十四歲為官江西之後,意欲在仕途上一展抱負,放棄金石誓不操刀,畫亦不多作,直至終老,影響了他在藝術道路更進一步的發展,尺管如此,趙之謙留下許多書、畫、篆刻及詩文 作品,是後生學習研究趙之謙藝術風貌的珍貴實物。
本書從清趙之謙魏碑楷書中集唐詩15首,其中有“出塞”、“渭城曲”、“送孟浩然之廣陵”、“楓橋夜泊”等。
目錄
一 出塞
七 渭城曲
一三 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九 下江陵
二五 出塞
三一 芙蓉樓送辛漸
三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三 桃花溪
四九 涼州詞
五五 滁州西漳
六一 清平調
六七 金谷園
七三 將赴吳興登樂游園
七九 診治上受降城聞笛
八五 楓橋夜泊
七 渭城曲
一三 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九 下江陵
二五 出塞
三一 芙蓉樓送辛漸
三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三 桃花溪
四九 涼州詞
五五 滁州西漳
六一 清平調
六七 金谷園
七三 將赴吳興登樂游園
七九 診治上受降城聞笛
八五 楓橋夜泊
序
趙之兼生于清道光九年,卒于光緒十年(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號冷君,而後改字為叔,號悲庵,別號無悶、憨寮,浙江省會稽人(今浙江省紹興縣)。咸豐九年舉人,歷官江西奉新、鄱陽知縣,個性兀傲,書、畫、印三絕。學書初法顏真卿,後專意北碑,篆、隸書師鄧石如,加以融會,自成一家,善以北碑寫行書,尤為特長。作畫亦以書法出之,寬博淳厚,水墨交融,能合徐渭、石濤而獨具面目,為清末寫意花奔之開山。工刻印,師鄧石如,工整秀逸,結合皖、浙兩派,力追秦、漢,漸益貫通。
清代中葉以來,碑學興起,許多書家將魏碑作為自己錘煉基本技巧的範本,趙之謙即為其中之一,堪稱個中翹楚,在楷書方面,三十歲以前學顏真卿,後主攻北碑,最後以魏碑取勝,並定體于魏碑。其書碑最大特點是︰重氣勢,平面寬結,顯示他在顏字方面的深湛功力;行筆靈活自如,點劃不帶雕琢氣息;風神既存碑意,又有所謂“顏底魏面”的自家面目。在這一點上,趙之謙是超過其他師碑的同輩與前輩的,他的碑字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造詣,除了他的廣博學識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在細審默察中領悟到︰碑上的字有刀與筆兩種不同的效果,如點畫的起迄處,往往呈現出三角形或方的刀切狀,這顯然是刀刻效果,不是書寫筆意,這一領悟終于使他在師法魏碑過程中敢于突破,勇于創新,大膽地師其筆而不師其刀,除了表現出魄力雄強、點畫峻厚的整體氣勢之外、而且還寓圓于方、寓柔于剛。他擷取魏碑中柔美的一面,並著力加以夸張,表現出婉轉清秀、神采飛動的端莊之美。他書寫的點畫結構皆流動自如,若飛鴻舞鶴,棲鳥游魚,安閑自得,舒展酒脫,在結體上,緊收中宮,使其綿密,外拓邊畫,令其舒展,筆畫間關連密切,呼應有致,結體的險峻峭拔,掌握住北碑的精髓所在,用筆的活潑自然,打破了碑刻的呆板無神。
……
清代中葉以來,碑學興起,許多書家將魏碑作為自己錘煉基本技巧的範本,趙之謙即為其中之一,堪稱個中翹楚,在楷書方面,三十歲以前學顏真卿,後主攻北碑,最後以魏碑取勝,並定體于魏碑。其書碑最大特點是︰重氣勢,平面寬結,顯示他在顏字方面的深湛功力;行筆靈活自如,點劃不帶雕琢氣息;風神既存碑意,又有所謂“顏底魏面”的自家面目。在這一點上,趙之謙是超過其他師碑的同輩與前輩的,他的碑字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造詣,除了他的廣博學識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在細審默察中領悟到︰碑上的字有刀與筆兩種不同的效果,如點畫的起迄處,往往呈現出三角形或方的刀切狀,這顯然是刀刻效果,不是書寫筆意,這一領悟終于使他在師法魏碑過程中敢于突破,勇于創新,大膽地師其筆而不師其刀,除了表現出魄力雄強、點畫峻厚的整體氣勢之外、而且還寓圓于方、寓柔于剛。他擷取魏碑中柔美的一面,並著力加以夸張,表現出婉轉清秀、神采飛動的端莊之美。他書寫的點畫結構皆流動自如,若飛鴻舞鶴,棲鳥游魚,安閑自得,舒展酒脫,在結體上,緊收中宮,使其綿密,外拓邊畫,令其舒展,筆畫間關連密切,呼應有致,結體的險峻峭拔,掌握住北碑的精髓所在,用筆的活潑自然,打破了碑刻的呆板無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8折$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