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大城市都是一部大書,人多,房多,說不盡,道不完。五方雜處、華洋雜居、一市三治(指華界、英租界、法租界,三個行政區在一個城市里)。藏龍臥虎的老上海,于人多、房多、事多中,更突顯名人多、聞人多、奇人多、洋樓多、名居多、要事多、趣事多、怪事多的特點。假如你徜徉在衡山路、永嘉路、復興路的梧桐樹下,漫步在徐家匯、盧灣區、靜安區的花園洋房中,不經意間,踫上三個五個轟傳海外的名人故居,踩過十個八個來自五洲四海的名人足跡,听到一樁兩樁聞所未聞的奇聞軼事,千萬不要大驚小怪或歡呼雀躍,這就是上海這所以為上海的地方。
本書向你敘述的,就是發生在老上海洋樓名居中的名人、聞人、奇人的要事、趣事、怪事,里面有波譎雲詭的政治風雲,有爾虞我詐的商場較量,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有悲歡離合的人生軌跡。里面有你熟悉的李鴻章、盛宣懷、張學良、汪精衛,也有你不一定熟悉的嘉道理、周宗良、盛七小姐、邱家兄弟。洋樓或巍峨挺拔,或小巧玲瓏,故事或雄壯,或悲涼,或風趣,或哀婉,但都很感動人。
特別要提醒讀者的是,本書敘說的故事,不是小說,不是戲說,不是電影電視,不是街談巷議,而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作者于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爬梳剔抉,整理歸納,去偽存真。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根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遺址、遺物、遺裔,依循蛛絲馬跡,沿波討源、索隱探微,作了大量的實地訪談,挖掘出許多鮮為人知的生動資料,為再現歷史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宋路霞,原為編輯,後來鐘情于歷史,副業正做,一頭栽進上海名人歷史研究中。我是先讀其書,後識其人,交往之後,發現她確實是難得的史學人士,讀書多,記性好,悟性高,文采飛揚。她對于上海名人歷史的研究,近于痴迷,夙興夜寐,不避風雨,查資料,作訪問,足跡遍及上海老城區各大街小巷,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甚至東飛日本,南下香港。她腿快,手快,筆頭快,幾年時間,在她的名下,已經排出一長串書名︰《上海洋樓》、《上海的豪門舊夢》、《百年家族—盛宣懷》、《百年收藏》、《洋樓滄桑》……一講起名人歷史,諸如李鴻章後代、宋美齡舊友、壽州孫家、南潯劉家,名門巨族的關系網,高牆深院的風流事,她就眉飛色舞,口講指劃,滔滔不絕,物我兩忘。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境界,宋路霞庶幾年之。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上海政權更替已經五十多年了,本書述及的許多洋樓還屹立在上海街頭,屬于受保護的重點文物,建築學家、博物學家可能很容易地指出其建築之風格、材料之特點、設計之工拙,但是,對于洋樓主人的身世,對于曾經發生在洋樓里的故事,隨著時光的流逝,知道的人越來越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讀物質之樓易,讀人文之樓難。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本書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回夢上海老洋房》簡體字版書成,宋路霞索序于我。我感于其事可信,其文可讀,其書可貴,其志可嘉,故樂而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