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紫砂茗壺珍賞

中國紫砂茗壺珍賞
定價:1800
NT $ 1,566
 

內容簡介

紫砂壺以其素面素心的特性稱著于世,古往今來,愛壺的人不一定嗜茶,但嗜茶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鐘情于紫砂壺的。明代李漁曰︰“茗注莫妙于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紫砂壺成為名器名陶,它與宜興地區產茶和飲茶風尚也有一定關系。明代中秋以後,它又見重于士林,于是逐漸形成了壺藝、詩詞、書畫、篆刻相兼于一體的紫砂茗壺,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而蜚聲海內外。

本書圖文並茂。全書近30萬字,收錄了古今中外紫砂茗壺珍品586件,並全面地介紹了歷代紫砂名家的藝術傳略,紫砂茗壺珍品的鑒賞知識,以及當代紫砂藝術發展的新方向。

人以藝彰,物以文傳,作者為了整理完善紫砂壺藝的脈絡,將歷代名家名壺串構成完整的茗壺大系,書中設有“欣賞篇”、“知識篇”兩大專題,前者又分明、清、近、現代四章,各章又分列各代名家名壺,都是最優秀的經典之作。並作翔實可信的解析和論證。
 

目錄


前言
欣賞篇
一、淳樸古雅的明代紫砂壺藝術
1、樸雅妍媚的初創期
2、壺家妙手的興盛期
3、名家精品的繁榮期
二、華麗競艷的清代紫砂壺藝術
1、鬼斧神工、塑鏤疊刻的陳鳴遠
2、宮廷藝品、式色翻新的彩繪壺
3、西方貿易、貼花裝飾的朱泥壺
4、名工名土、珠聯璧合的慢生壺
5、壺必孟臣、綿延百年的水平壺
6、一壺千金、幾不可得的大亨壺
三、簡練大方的近代紫砂壺藝術
1、一代名家黃玉麟
2、名高藝粗俞國良
3、冰心道人程壽珍
4、振興實事趙松亭
5、渾樸有致大生壺
6、名工巧手馮桂林
7、藝技精湛的其他制壺高手
8、外埠商號的紫砂茗壺
四、百品競新的現代紫砂壺藝術
1、紫砂名家七大藝人
2、名聲大起的工藝大師
3、風格獨特的高級工藝師
4、別具風格的工藝師茗壺
5、傳統加創新,茗壺開新篇
知識篇
一、紫砂礦土材質與練制
1、古窯遺址與礦層
2、紫砂礦原料
3、練制與燒造
4、礦土燒結色澤對比
5、成品紫砂泥色澤
二、紫砂壺成型技法
1、制作工具
2、圓型壺制作技法
3、方形壺制作技法
4、筋紋器壺制作技法
5、花塑器壺制作技法
三、紫砂壺鑒賞常用術語
1、結構術語
2、常見器型術語
(大壺類,圓壺類,方壺類,筋紋器類,花塑器類,小水平壺類)
3、常見裝飾術語
(陶刻裝飾,捏塑裝飾,泥繪裝飾,印紋、貼花裝飾,透雕裝飾,瓖嵌裝飾,紋泥裝飾,泥色、調砂、鋪砂裝飾,彩油裝飾,其他工藝裝飾)
四、印章與款識
1、各種工具刻款識
2、名號款
3、紀年、紀念款
4、商號、商標款
5、吉祥款
6、圖形款
7、自名齋號款
8、成套印章款
9、現代壺藝家常用款印
索引
 

江南的宜興是個好地方,好在不僅物華天寶,而且人杰地靈。

宜興古稱陽羨,在江蘇南部,東濱太湖,頗有魚米之鄉之稱。它的富庶在江南也是數得著的。距宜興不遠的太湖岸邊,無錫黿頭渚的山崖上刻著“包孕吳越”四個大字,是太湖養育了這一帶的文明,還是這里的人民特別勤勞和聰明P周處著《風土記》,描述了這一方的風土人情;陸羽著《茶經》,稱贊宜興人種的茶葉,而以後興起的茶具一一紫砂茶壺,更是遐邇聞名。

宜興人善制陶瓷。魏晉時期就有青瓷出現,但青瓷在以後向南轉移了,宜興便以燒造大缸而著名。我國向重飲茶,但起初是煮茶。唐宋時的“碾茶”是將茶葉磨成粉,用模具壓成團團的圓餅,宋代時壓龍鳳花紋的“龍鳳團茶”是專門用來向皇帝進貢的。碾茶須用煮開的水沖飲,在茶碗中浮起一層厚厚的白沫。由這白沫還引出了一種“斗茶”的娛樂,看誰的茶碗中浮起的白沫多,從古人所畫的“斗茶圖”中可以看出,並成為國人不分上下的一種文化活動。因為要襯出碾茶的白沫,所以那時的茶碗選用深色釉,為了增強裝飾和變化,在釉色中隱現出絲絲紋路或不規則的斑塊,現代術語叫做“窯變”。福建的建窯和江西的吉州窯,盛產這種茶碗,並視其花紋定為“兔毫盞”、“鷓鴣斑”、“玳瑁斑”等,在吉州窯的產品中還貼印上剪紙的花樣或樹葉。日本人很喜歡這類茶盞,並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天目瓷”。他們用這種茶盞沖飲碾茶,一直延續至今,還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茶道”。

中國人對飲茶要講究得多,後來稱作“茶藝”。但茶藝發展到明代初年,已改變了碾茶的習慣,而是將采摘的茶葉嫩芽經烘焙後直接沖飲,特別是對于綠茶的炮制,有繁多的名目。由于飲茶習慣的改變,茶具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最講究的可就是茶壺茶碗了。在這時候,黑茶盞已不適用,而傳統的瓷器重視青瓷和白瓷,追求所謂“玉氣”感。青瓷泡綠茶在色調上有所沖突,白瓷雖加青花仍嫌過于分明。于是,人們找到了紫砂這種材料,紫砂茶壺便受到了特別的重視。如果說紫砂陶器始自北宋,但其真正發展卻是在明清兩代。

在中國的陶瓷中,陶器雖早,然而自從瓷器發明之後,便出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局面,陶器落在了後邊,只能做些民間的應用雜器,所謂“不登大雅之堂”了。自從紫砂用做茶壺,明顯改變了這種地位,它倍受推崇的程度有的超過了瓷器,可以說,能夠與瓷器相媲美的,在陶器中莫過于紫砂了。

紫砂的質地確實有許多優異之處,制成茶壺用來泡茶更是最佳的選擇,以往的論者已經談了很多,如果從造犁藝術的角度評判,恐怕最重要的是它的古樸淳厚,因為它是在文人的手上成長的。

我國傳統藝術的歷史長河,數千年來的流向並非是一條線,至少是沿著四條渠道並行發展,即以文人士大夫為主要對象包括他們直接參與的“文人藝術飛以皇宮貴族為服務對象的“宮廷藝術飛以佛道為主要內容的“宗教藝術飛以廣大農民和牧民為主的“民間藝術”。這樣四種藝術既是並行發展,又相互影響,有的則難以分開。其中民間藝術是一切藝術的基礎。有些民間藝人可能同時制作兩種藝術,在藝術的形式上,有些宗教藝術就難以同民間藝術分開。從現代的情況看,雖然皇帝沒有了,士大夫沒有了,但是這樣四種藝術所形成的格調、情趣等藝術特點依然存在,並轉換為人們多元欣賞的選擇。

宜興紫砂茶壺大體上屬于文人藝術,所追求的古樸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國畫中的文人畫一樣,不僅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而且使它成熟了、升高了。文人畫家雖然推崇唐宋的王維、蘇軾,實際上真正的大發展是在明清兩代。如果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如果把文人畫家所追求的那一套移到紫砂茶壺上,何止是一把僅僅能盛水的茶壺呢?換一個角度說,如果你帶著文人藝術的眼光看紫砂茶壺,卻容易將它視為一幅畫、一幅文人畫,或者說它是文人畫的另一種形態。這是紫砂茶壺升高之後的內涵,也就是它的人文所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