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國古代,往往詩騷並稱,「騷」即指《離騷》,泛指屈原創作為主要代表的楚辭。自趙宋以來,為屈原及其作品
繪圖漸多,明清之交蕭雲從所繪《離騷圖》,以及清乾隆時期門應兆臨摹補繪的《離騷全圖》,因其取材既廣、制圖
獨多,具有楚辭研究與美術欣賞的雙重價值,特為後世所重。

《離騷全圖》一書以193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文
淵閣四庫全書四種》本為底本,認真校改了原底本中的一些文字訛誤,增收了約四十余幅自宋以來的其他楚辭畫圖,並精意就楚辭各篇酌作解題和注釋,具有較高的學術意義和文獻價值。
 

目錄

整理本序
整理說明
屈原像
卷上
離騷
九歌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卷中
天問
卷下
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
附錄
 

我國古代,往往詩、騷並稱。「詩」是指《詩經》三百篇,「騷」即《離騷》,常用以泛指屈原創作為主要代表的楚辭。繼《詩經》之後,楚辭無疑是輝耀於詩史的又一面大旗,在兩千多年來的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傳世的屈原作品,一般認為《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較為可靠,最足以展現偉大詩人的光輝形象與藝術才能。宋玉的《九辯》、《招魂》(此篇或說出自屈原),以及難以遽定作者的《遠游》、《卜居》、《漁父》、《大招》四篇,也都於評價屈原、研究楚辭有特殊重要的價值,足資珍貴。東漢王逸作《楚辭章句》,最早就上述楚辭各篇作出系統的注解(同時也注釋了一部分漢人的楚辭擬作)。宋代先後有洪興祖作《楚辭補注》、朱熹作《楚辭集注》,都在王逸的基礎上更有所拓展,獲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由此以迄明、清,各種楚辭的解注本和研究著作愈趨繁多,粗略統計約在二百種以上。「楚辭學」已經成為我國傳統學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支。

在趙宋以後涌現的大量楚辭解注和研究著作中,各種畫圖的制作可以說別成一類。這類畫圖,或為屈原造像,或再現楚辭中的意境,或用筆於山水雲石、舟車屋宇、鳥獸蟲魚、樹木花草的描摹,都深深凝結著對於詩人的崇敬之情,反映了制作者對於楚辭的某種理解和評價;並且由於繪制者多屬知名畫家,其中頗不乏筆意充足、格調古雅之作,本身又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據現存文獻記載,北宋李公麟繪《九歌圖》、南宋馬和之繪《九歌畫冊》,初開此類制作之先河;元明之際繼有趙孟俯、張渥、文徵明、仇英、陳洪綬等相沿其流,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明清之交蕭雲從所繪《離騷圖》,以及清乾隆時期門應兆臨摹補繪的《離騷全圖》,因其取材既廣、制圖獨多,特為後世所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