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來,現代經濟學中興盛、發展起來了一門新的分支--公共選擇理論,它研究的是傳統經濟學不予關心的非市場決策問題。傳統經濟學之所以不研究這類問題,無非是認為,諸如此類的決策和行動由於是由非市場因素決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經濟學有關行為的傳統假定。可現代經濟學的拓展和進步恰恰證明了:非市場題並不意味著不能用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相反,公共選擇理論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了「經濟人」這個最基本的行為假定,認為除了參與私人經濟部門活動的人之外,公共活動的參與者也受制與此,都有使自己行為最大化的傾向,無行為主體的所謂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現在,公共選擇理論不僅在經濟學術界獨立門戶、自成一派,滲透到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各個方面的研究中去,而且國外許多學者也用之來分析計划經濟的形成、演變及其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日益受到我國學術界的熱情關注。奧爾森教授撰寫的這本《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則是公共選擇理論的奠基之作。
第1章對集團和組織行為的某些方面作了邏輯的理論的解釋。第2章考察了對不同規模的集團進行分析的含義,並得出在許多情況下小集團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這一結論。第3章考察了贊成工會的論點的含義,並得出以下結論:某一形式的強制性會員制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工會是生死攸關的。第4章運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對馬克思的社會階級理論進行考察並對其他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的國家理論進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闡述的邏輯對許多政治學家使用的「集團理論」進行分析,並證明對這一理論的通常理解在邏輯上是矛盾的。最後一章提出了一個與第1章概述的邏輯關系相一致的新的壓力集團理論。這一理論說明大的壓力集團組織的會員制度和力量並不是游說疏通活動的結果,而是它們其他活動的副產品。
曼瑟爾·奧爾森(Mancur Olson)[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戰時短缺經濟學》(1963)、《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一份准備中的社會報告》(1969)、《沒有增長的社會》(1974)、《健康護理經濟學新方法》(1982)、《國家興衰探源》(1982)和《權力與繁榮》(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