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研究

宋明理學研究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張立文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35474
  • ISBN13:9787010035475
  • 裝訂:641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作為一定時期內的時代精神的精華,標志著理論思維的時間維度,它不能完全跨越時代的有限性,因而今人在詮釋、評價宋明理學家時,應把他們放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思維結構的環境中,來審視他們的理論思維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不能依據現代的理論思維所達到的水平去要求古人,指斥古人,而只能根據他們比之前人的理論思維水平超越與否、有哪些創新等等來理解、分析古人及其文本,體貼、領會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人文氛圍 ,使作者對宋明理學有深切的體認,准確的評價。這次修訂就基於這種認知刪去理學家所處的時代所不可通用的思想觀念,使對文本的詮釋,對理學家歷史上位、作用、影響的評價更契合事實。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宋明理學所面臨的挑戰
(一)科技理性與理論思維沖突的凸顯
(二)價值理想的沖突
(三)佛教文明的挑戰
(四)理論形態轉型的沖突
二、宋明理學的稱謂、內涵和分系
(一)宋明理學的稱謂
(二)宋明理學的內涵
(三)宋明理學的分系
三、宋明理學發展的諸階段
(一)理學的開創
(二)理學的奠基
(三)理學的集大成
(四)理學的解構
(五)理學的總結
四、宋明理學范疇結構的演變
(一)理學邏輯結構的演變
(二)「一兩」、「分合」學說
(三)「動靜」學說的發展
(四)「格物致知」論的演變
(五)「知行」觀的論辨
(六)「性」論的演變
五、宋明理學的特點和時代精神
(一)理學作為新儒學之所以為新
(二)理學是哲學與倫理學的融突和合
(三)理學是繼儒家道統的「正傳」
(四)理學是時代精神的體現
第二章 濂溪學——周敦頤的道學思想
一、身世、生平和著作
(一)家世和經歷
(二)著作考釋
二、「立太極」的哲學學說
(一)《太極圖》的來源
(二)哲學的邏輯結構
(三)「無極」與「太極」
(四)「陰陽」與「五行」
(五)「男女」與「萬物」
三、「立人極」的倫理道德學說
(一)為「聖」的標准
(二)為「聖」的內容
(三)為「聖」的工夫
(四)「禮」與「樂」
四、歷史地位及影響
第三章 橫渠學——張載的氣學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一)身世和生平
……
第四章 二程深究——程顥、程頤的道學思想
第五章 朱子學——朱熹的道學思想
第六章 象山學——陸九淵的心學思想
第七章 陽明學——王守仁的心學思想
第八章 船山學——王夫之的氣學思想
第九章 結束語——對宋明學的幾點認識
 

「為道屢遷」,「唯變所適」。修訂完《宋明理學研究》,對「道」與「變」的感受倍加深沉。本書自1982年完稿至今日修訂,不知不覺已過去將近20年。這20年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世界的變化一日萬里。如果按現代觀念來俯察20年前的東西,更新替代在所難免,棄之如敝屣在所不惜。宋明理學畢竟是已逝去的歷史思潮,理學家的著作也已成歷史文本,由這些文本所記錄下的宋明理學思潮本身,今人是無法改變的,這是歷史的個性、獨立性。對於文本中所蘊涵的意蘊,各個時代的詮釋者由於其「前見」、「前識」和時代價值取向和學術氛圍的差異,而各不相同。

宋明理學作為歷史文本,具有不變性、永恆性,再過一千年仍然如斯;作為對歷史文本意蘊的解釋,則具有時代性、變易性。從這個意義上說,20年來中國政治、經濟、思維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變革,必然影響着對歷史文本的詮釋視角、方法、態度和評價。不變在變易之中,變易在不變之內。這次修訂就是在變中求不變,不變中求變。就不變而言,《宋明理學研究》是哲學史的史的范圍,文本本身不可變,文本的核心話題、人文語境、語義有其確定性。據此,筆者在審視本書時,修改與不修改的標准是依是否符合文本在特定語境中的本來意義,而非根據后人的詮釋;后人的文字、音韻、訓詁,只是作為一種參照。至於對文本意蘊的理解,盡量由字而通其意,由意而通其道,力求名實相符。

就變而言,首先,今人對於古人,解釋者對於被詮釋者,應跨越歷史時空差距,進行同情的理解、平等的對話,而不應以批判者、主宰者的心態對待古人和被詮釋者,更不應以粗暴的、輕率的態度對待歷史和文本。我們要傾聽理學「仁且智」者的憂患心聲,理解理學「為天地立心」的求索心路,同情理學「為往聖繼絕學」的智慧致思,體認理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探賾索隱,鉤深致遠。這次修訂就是本着這種態度,刪去不同情理解、不平等對話的批判者的話語和輕率的評價。這種批判者的話語和輕率的評價是那發瘋的、非理智時代痕跡的遺留。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幸運的是沒有這種話語、套語不能出版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在1982年秋本書交稿以后,1983年秋一家權威雜志發表了對拙著《朱熹思想研究》的批判文章,作為「清除精神污染」的靶子。該文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與哲學史中的兩個基本概念,正確地把握它們,對科學地評價哲學理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的作者首先在這兩個概念上產生了偏差。」什麼偏差?是因為「與恩格斯當年批評過的施達克的觀念可以說是異曲同工」。這就是說《朱熹思想研究》與K.N.施達克(1858—1926)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的觀點,犯了同樣的原則錯誤。所以恩格斯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提出了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和划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准問題,批判施達克的錯誤。《朱熹思想研究》既與施達克「異曲同工」,還在「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這對重要概念的理解上,也同樣顯得相當模糊」,又發生在恩格斯批判施達克之后,無疑可扣上「反馬克思主義」的大帽子。於是該文批判說:「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學風、道德、名譽,更關系到人民的利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