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古歌與中國文化:吳越神歌研究

祭壇古歌與中國文化:吳越神歌研究
定價:196
NT $ 171
  • 作者:顧希佳/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30073
  • ISBN13:9787010030074
  • 裝訂:精裝 / 460頁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吳越地區學者較為系統的調研中,可以說,大體上弄清了吳越地區民間信仰的一個粗略的輪廓,後來匯集成一部著作︰《吳越民間信仰民俗》。本書的撰寫者顧希佳先生是該著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中《神壇上的歌》一章,就出之于他的手筆。

顧希佳先生對吳越地區民間信仰的接觸和研究,起步比較早山,在這個課題的調查之前,他對杭嘉湖地區的贊神歌已經給予了較大的關注,並形成了自己對這種信仰活動的某些認識,寫出了《騷子歌初探》、《騷子歌格律》、《試探騷子歌與海鹽腔的淵源關系》等一批論文。可以看出,他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從民間文學的角度上著眼的;到了八十年代後期,特別在《吳越民間信仰民俗》調查時期,他把民間文藝與民間信仰結合了起來,進一步寫出了《從騷子歌看吳越民間神靈信仰》、《太湖流域民間信仰中的神靈體系》、《吳地神歌源流考》等一批從民間信仰著眼的論文,使這一研究得到了深化;文藝的各種樣式只是民間信仰的載體,民間信仰的內容才是它的內核,就是那些與神道無關的一些曲辭,也是在儀式活動中為了適應听眾演化出來的。在九十年代初期,他把他的研究歸結起來,寫成了較為系統的《神壇上的歌》。但他的研究並沒有到此結束,九十年代中後期,他進一步把研究範圍擴大,把江南地區的神歌和北方的薩滿信仰和西南的儺文化聯系起來,把問題提到中國文化的高度,從而發掘和探索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補充了中國文化研究上的一個空白,翻開了中國文化史上較易被忽視的一頁。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儀式︰可見的信仰——吳越神歌祭壇風貌
第1節 太湖流域的贊神歌
第2節 上海郊區的太保書
第3節 南通一帶的僮子會
第4節 儀式概述
第二章 從宗教的贊頌到人性的謳歌——吳越神歌作品群巡禮
第1節 贊頌性神歌
第2節 娛樂性神歌
第3節 吳越神歌的兩重性
第三章 鬼神世界的建構——從吳越民間信仰心理看中國民間神靈觀
第1節 吳越民間神譜
附錄一︰贊神歌‧發符
附錄二︰太保書‧請神
附錄三︰僮子會‧開壇
附錄四︰僮子會‧五表七聖
第2節 若要功曹歡喜 听表生身出處——無所不包的神界故事系列
第3節 中國民間神靈觀
第四章 美的世界——神歌藝術風格論
第1節 神歌藝術的綜合性和原始性
第2節 溫文爾雅的表演風格
第3節 曲調與格律
第4節 細膩精美的造型藝術
第五章 從巫師到歌手——吳越神歌手研究
第1節 神歌文化的傳承人
第2節 僵化與變通
附錄五︰海鹽縣部分神歌手(騷子先生)調查表
附錄六︰海鹽澉浦地區部分神歌手(騷子先生)簡介
附錄七︰神歌手小傳
第六章 從古到今——神歌源流考
第1節 追蹤溯源
第2節 歷史的足跡
第3節 神歌與佛道二教
第4節 神歌與世俗文藝
附錄八︰贊神歌‧游三塔
第七章 在中國巫文化的大家庭里
第1節 吳越神歌、薩滿文化與儺文化的比較
第2節 吳越文化心理素質論
第3節 祭壇古歌的文化功能及其衰亡
後記
 

吳越地區自古就以信鬼神、好祭祀著稱,《隋書‧地理志》就說︰“江南之俗……信鬼神,好淫祀”。其他古籍上也多有所記載。但吳越地區民間是如何信奉鬼神和進行祭祀活動的,歷史上卻沒有系統的材料。粉碎四人幫後的八十年代,學術界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對民間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重視,吳越地區的學者在江浙滬二省一市民協的支持下提出了區域文化研究的一批課題,其中就有關于民間信仰的部分。要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首先要解決的是材料的匱乏,于是我們就根據現代科學的要求,開展田野作業,對深藏在民間習俗中的信仰活動,作了較為廣泛的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證明,古人所說不謬。除了各地都有的個別分散的神漢、巫婆的迷信活動外,各地區還存在著各具特色的有組織的民間信仰活動,這些組織都各秉師承,各成系統,若以地區來分,大致上有三個板塊︰從長江北邊的南通到太湖和長江口的島嶼上,流傳著一種叫“上僮子”的祭祀儀式;在太湖流域的各縣中,則有宣卷、香誥、說因果、太保書等和神佛信仰結合的種種祭祀和說唱形式;在杭嘉湖地區則有“贊神歌”的賧神活動;在錢塘江以東的寧紹地區和金衢地區則較集中地流行著以各種宗教戲劇為載體的祭祀形式,如目連戲、醒感戲、夫人戲和各種社戲。

這種帶有群體性的祭祀活動,和單純以裝神弄鬼的巫婆、神漢不同,它們都結合各種文藝表演,僮子和唱神歌手都具有各種藝術秉賦,能唱能演,有的還能文能武,如當僮子的,必須具備唱、念、捏、跳、寫等技藝,否則就不能勝任;神歌手所擅長的技藝雖略有差別,要求掌握各種文藝技藝,藉以娛神和娛人,則是一致的。

吳越地區各種民間祭祀活動所崇奉的神,離不開巫、釋、道三教,僮子基本上是從巫演化而來,至今仍自稱為巫教,它的祭寧巳儀式帶著很濃的巫術成分;神歌手有不同的派系,有的以賧佛神為主,有的標明是從道教而來,但大部分卻是巫、釋、道兼而有之,他們侍奉的神道,既有佛教的菩薩,又有道教的神仙,也有帶有原始信仰的巫神,神系的錯綜復雜是民間信仰所固有的。

在吳越地區學者較為系統的調研中,可以說,大體上弄清了吳越地區民間信仰的一個粗略的輪廓,後來匯集成一部著作︰《吳越民間信仰民俗》。本書的撰寫者顧希佳先生是該著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中《神壇上的歌》一章,就出之于他的手筆。

顧希佳先生對吳越地區民間信仰的接觸和研究,起步比較早山,在這個課題的調查之前,他對杭嘉湖地區的贊神歌已經給予了較大的關注,並形成了自己對這種信仰活動的某些認識,寫出了《騷子歌初探》、《騷子歌格律》、《試探騷子歌與海鹽腔的淵源關系》等一批論文。可以看出,他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從民間文學的角度上著眼的;到了八十年代後期,特別在《吳越民間信仰民俗》調查時期,他把民間文藝與民間信仰結合了起來,進一步寫出了《從騷子歌看吳越民間神靈信仰》、《太湖流域民間信仰中的神靈體系》、《吳地神歌源流考》等一批從民間信仰著眼的論文,使這一研究得到了深化;文藝的各種樣式只是民間信仰的載體,民間信仰的內容才是它的內核,就是那些與神道無關的一些曲辭,也是在儀式活動中為了適應听眾演化出來的。在九十年代初期,他把他的研究歸結起來,寫成了較為系統的《神壇上的歌》。但他的研究並沒有到此結束,九十年代中後期,他進一步把研究範圍擴大,把江南地區的神歌和北方的薩滿信仰和西南的儺文化聯系起來,把問題提到中國文化的高度,從而發掘和探索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補充了中國文化研究上的一個空白,翻開了中國文化史上較易被忽視的一頁。

從他研究神歌的過程看,我們可以感覺到,由于他所處的地域和工作條件,他在治學上開闢出了一條獨特的途徑。他長期在盛行贊神歌的地區做文化工作,使他有機會親眼目睹贊神歌活動的種種儀式和演唱,他對贊神歌的知識,首先是從耳濡目染中得來的,然後再進入到理性的研究,所以,他的研究很注重實證材料,這一點,不僅在研究的起始階段,而且貫串在研究的整個過程。其次,他的研究先點後面,循序漸進。他以研究杭嘉湖地區的贊神歌為起點,進而擴展到整個太湖流域,待這個研究有了一定結論後,又把眼界放大到全國、乃至國外的同類活動,作比較研究,這樣,他既有扎實的基礎,又把問題步步深人。他目前已取得的成績,與他獨特的研究歷程是分不開的。當然,他所走的道路,不是治學的唯一模式,追求學問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每個學者都有自己治學的方法和途徑,但顧希佳先生的治學過程,是有一定特征的,而且在他是富有成效的。這就向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範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