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石器時代是中國歷史最早的階段,時間與地質上的更新世大致相當。這一時期的人類,以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過著采集和狩獵的原始生活(見史前考古學)。中國大地上埋藏有十分豐富的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時代遺物,至今已發現的早、中、晚各個時期的地點共200多處,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各個階段的人類化石,其中有距今約180萬年的西侯度文化和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化石,它們是中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文化和古人類化石;還有在人類遠古文化和人類進化研究上有重大意義的北京人遺址。豐富的臘瑪猿化石的發現,表明中國西南地區很可能是人類起源的地區之一。中國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體質,表現出與蒙古人種的聯系,其中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柳江人,即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早期代表之一。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同時又存在與外界的種種聯系。大約在距今1萬年左右全新世開始的時期,中國的舊石器時代結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內涵主要有:舊石器的制作和分類,地史和古生物的演化,人類的產生,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文化(按地域闡述)。三個附錄則為人類骨骼性別和年齡的鑒定、古人類發展階段的划分、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的鑒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