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詔朝李鼎祚撰,書名或題作《李氏周易集解》、《李氏易傳》。
此書博采漢魏至唐初四十家易說,重在采擇象數學說,以注釋經傳義蘊,旨在“刊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經傳編次,仍用王弼本,唯以《序卦傳》散綴六十卦之首,蓋取意于《毛詩》分冠《小序》于三百零五篇之例。
在《易》學史上,李鼎祚《周易集解》一書佔據著重要位置。它遠承漢《易》,近紹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後啟宋明《易》學,更是清儒研究漢《易》的憑借,于義理與象數《易》學均有參考價值。李鼎祚在《易》學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由于書籍的散佚,時代的變遷,其纂集之功更受人重視。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對李鼎祚作與《周易集解》作深入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遺憾的是,人們認同了他保存古文獻的功績,卻並未過多地對其人其書加以深入研究,如朱伯昆《易學哲學史》、廖明春等《周易研究史》均只略略言及,與其他《易》學家及其著作相比,實在簡略得很。最近,台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許維萍撰寫《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論》一文,已初步填補了這一缺憾。許氏在試圖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同時,卻也難免顧此失彼。筆者在研究巴蜀《易》學發展史時。仍發現有不少可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不揣淺陋,力圖對李鼎柞對《周易集解》的編纂及其《易》學等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