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性功能障礙是男科學的重要研究內容。男科學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自秦漢以來歷代醫家對於性功能障礙的防治和方藥的論述甚多。值得提出的是,早在明代就有著名醫學家岳甫嘉所著《男科全編》一書。此書在戰亂年代已失傳,但幸存《妙一齋醫學 種子編》部分,至今對於指導男科疾病的防治仍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清代《傅青主男科》一書盡管內容過筒,但仍不失為較早的男科 專著。
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診治,實屬性學或性醫學的組成部分。應該說原始人的生殖崇拜是性學的雛形。柳灣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一件塑有男女兩性生殖器官的裸體像的彩陶壺,就證實了人類把兩性同體看成是生育、愛情等神的特征。郭沫若認為「祖」字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甲骨文「祖」字即陽具之形,說明人類對祖先的崇拜與性——生殖崇拜有較為密切的內在聯系;他贊成古代哲學家錢玄同提出的《易卦》「『乾』、『坤』二卦即是兩性生殖器記號」的觀點,認為男女兩性的交合是一種帶有神聖意義的現象。上述觀點不難看出為什麼以重禮教為代表的孟子提出:「食、色,性也。」指出食欲與性欲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必須予以重視和滿足。這因為「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男女之交,人倫之始。」
當今社會在飛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性生活無疑將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男性失去正常的性生活能力,不僅會給個人帶來一層難以驅除的陰影,而且輕者影響雙方的情緒,重者造成離異。為此,醫者和患者對於性功能障礙疾病都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和正確防治。
臨床所見性功能障礙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半性盲」(系指缺少性和房中養生術的基本知識)所致。治療性功能障礙疾病,不可忽視房中術的科學部分。事實上,許多夫妻雖已屆高齡,坦由於掌握了科學的房中養生術,仍然可以維持正常的性生活。
目前,國內醫學界在防治性功能障礙方面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終究療效欠佳,遠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為此,我們研究古今中醫文獻和現代醫學認識,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編寫了《男性性功能障礙》一書,供醫者和患者參考。
本書力求以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藥物治療與其他療法相結合,系統地闡述性功能障礙的病因、病機和診斷,詳細地介紹其中西藥物、針灸、推拿、食物等療法,突出中醫辨證論治與多年來的治療經驗,以涓涓流水,澆灌於男科醫學之林,使其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