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籍,在仍使用四部分類法而未加改造以前,凡屬科學文化研究者,尤其是從事古籍工作者,均應積極鑽研,為改進祖國文化遺產之目錄分類作好准備。良以四部分類法,相沿已久,習慣既稔,非一時所可盡廢。應從便利檢查出發,多作相輔之工具書,如專題索引之類是已。夫古籍夙稱浩如淵海,而類別雜糅,名實混淆,非研究具有蹊徑者,殊不能獲得四部目錄之用,其中尤以書實同而名異者:有名亡而實存者;有得一書即可概見其余者;有得其所散見各書可湊合全文者;又有本一書而故多析其名以示異者。以上諸端,既非目錄所詳,亦無專書可考,學者往往按目求書而不可得。不知目中某書,即是我所欲求之書,或者是書縱無,亦可以據他書而求得之。然至今猶無一部解決此類困難之工具書出現,學者彌引為憾事。
杜生信孚服務於南京圖書館,於工作中每遇讀者據一名求書,常失望而去。乃本大眾之要求,作為一己之責任。復為工作便利着眼,經四年之久,將同書異名之書,記錄四千余則,作《通檢》一編。凡刻本傳本中有卷帙可稽之書籍,無不加以征錄。按照筆划,同異互見,以次排列,得其一名,即得其余名,誠為我國目錄學中之一創作,其可稱為輔助學者之良好工具則可斷言。但是,不叮謂世上同書異名者即盡於此,遺漏之處,自不可免。是在隨見隨錄,積累滋多,且希望海內學者匡下而附益之,俾臻完善,是亦讀者之深切願望。
或有謂明人祁承煤《澹生堂藏書約》中,亦曾論及同書異名之書,但其舉例不過數種,餘均為考據校讎之學.又有近人杜聯喆所撰《叢書書目續編》,亦曾舉同書異名,此專就叢書而言,而編者亦已備列之矣。余所以稱是編為書林之創舉,目錄之別幟者以此。
又或以為名既異,即不能謂之同書。是則不然。如本書所列,雖容有編制不同,卷帙舛差之別,但按之內容,實無出入,烏得謂異名即異書耶?然所應加以注意者不在此,而在同名而異書,書名同而內容及作者不同,例如宋金盈之、羅燁均有《醉翁談錄》,何文煥、吳景旭各著有《歷代詩話》,除清康熙御纂而外,錢謙益、季振宜均有《全唐詩》之輯,此猶可冠以人名,以資志別。其最易混淆者,即一人而著二書,而二書之命名亦復相同。如清人汪中著有《述學》,其一系敘述歷代學制之作,另一即今通行之文集。又如清王之春著書二種,內容顯然有別,而俱名《國朝柔遠記》(其中一部異名《通商始末記》),復不可以正續集目之。如學者欲求汪氏言學制之《述學》,今乃以文集之《述學》代之,欲求王氏之甲部《柔遠記》,而以乙部異名《通商始末記》之《柔遠記》代之,失其旨矣。此類情況究不多見,與同書異名跡涉混而實歧,學者知同書異名而外有異書同名,復有一人所著之異書同名可耳。另有如本同一書,因編制之有先后,整校之經多人,若《雲麓漫鈔》明稗海本四卷本,即與別下齋叢書十卷本迥不相同,此例繁多,不勝枚舉,此應屆之版本之不同,不得即謂同名而異書。至於同書而異名,如《禮記》之即為《小載記》,《史記》之即為《太史公書》,《世說新語》即為《世說》之類,此則關於學者之常識,非是書所具也。
目錄
一畫
[一]
一
[┐]
二畫
[一]
二
十
丁
七
[ㄧ]
卜
[ノ]
八
人
入
兒
九
幾
[┐]
了
刀
力
三畫
[一]
三
於
士
土
工
才
下
寸
大
於
萬
[丨]
上
小
山
巾
[ノ]
千
乞
夕
[、]
廣
義
[┐]
已
衛
子
也
女
飛
習
馬
鄉
四畫
[一]
豐
王
井
開
夫
天
元
無
韋
雲
專
廿
藝
木
五
支
不
太
區
歷
友
尤
車
巨
比
切
[丨]
止
少
日
中
貝
內
水
見
[丿]
手
午
牛
毛
氣
壬
升
夭
長
仁
片
化
仇
反
介
從
今
分
公
倉
月
勿
風
欠
丹
烏
殳
鳳
[丶]
六
文
亢
方
火
為
斗
憶
訂
心
[┐]
尹
尺
引
丑
巴
孔
以
鄧
勸
雙
書
幻
五畫
[一]
玉
刊
未
示
擊
打
巧
正
卉
甘
世
艾
古
節
本
可
丙
左
厲
石
布
戊
龍
平
東
[丨]
北
占
盧
舊
歸
目
葉
甲
申
電
田
史
凹
四
[丿]
生
丘
代
仙
儀
白
他
仞
卮
瓜
叢
印
樂
爾
句
冊
外
冬
務
芻
包
[丶]
主
市
鄺
立
馮
玄
蘭
半
匯
漢
(fan)
寧
寫
禮
訓
記
永
[┐]
司
尼
民
弘
出
遼
加
皮
邊
發
聖
對
台
馭
幼
絲
六畫
[一]
匡
玎
式
迂
刑
邢
戎
圭
吉
考
老
鞏
掃
地
揚
耳
芋
芍
亞
芝
薌
權
過
吏
再
協
西
在
百
有
存
奪
達
列
死
成
夷
至
此
貞
師
塵
光
當
吐
曲
團
同
呂
吊
因
歲
回
則
剛
肉
年
先
竹
喬
傳
……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十八畫
十九畫
二十畫
二十一畫
二十二畫
二十三畫
二十四畫
二十五畫
二十六畫
二十七畫
二十八畫
二十九畫
三十畫
[一]
一
[┐]
二畫
[一]
二
十
丁
七
[ㄧ]
卜
[ノ]
八
人
入
兒
九
幾
[┐]
了
刀
力
三畫
[一]
三
於
士
土
工
才
下
寸
大
於
萬
[丨]
上
小
山
巾
[ノ]
千
乞
夕
[、]
廣
義
[┐]
已
衛
子
也
女
飛
習
馬
鄉
四畫
[一]
豐
王
井
開
夫
天
元
無
韋
雲
專
廿
藝
木
五
支
不
太
區
歷
友
尤
車
巨
比
切
[丨]
止
少
日
中
貝
內
水
見
[丿]
手
午
牛
毛
氣
壬
升
夭
長
仁
片
化
仇
反
介
從
今
分
公
倉
月
勿
風
欠
丹
烏
殳
鳳
[丶]
六
文
亢
方
火
為
斗
憶
訂
心
[┐]
尹
尺
引
丑
巴
孔
以
鄧
勸
雙
書
幻
五畫
[一]
玉
刊
未
示
擊
打
巧
正
卉
甘
世
艾
古
節
本
可
丙
左
厲
石
布
戊
龍
平
東
[丨]
北
占
盧
舊
歸
目
葉
甲
申
電
田
史
凹
四
[丿]
生
丘
代
仙
儀
白
他
仞
卮
瓜
叢
印
樂
爾
句
冊
外
冬
務
芻
包
[丶]
主
市
鄺
立
馮
玄
蘭
半
匯
漢
(fan)
寧
寫
禮
訓
記
永
[┐]
司
尼
民
弘
出
遼
加
皮
邊
發
聖
對
台
馭
幼
絲
六畫
[一]
匡
玎
式
迂
刑
邢
戎
圭
吉
考
老
鞏
掃
地
揚
耳
芋
芍
亞
芝
薌
權
過
吏
再
協
西
在
百
有
存
奪
達
列
死
成
夷
至
此
貞
師
塵
光
當
吐
曲
團
同
呂
吊
因
歲
回
則
剛
肉
年
先
竹
喬
傳
……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十八畫
十九畫
二十畫
二十一畫
二十二畫
二十三畫
二十四畫
二十五畫
二十六畫
二十七畫
二十八畫
二十九畫
三十畫
序
我國的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以古籍而論,四部之書,浩如煙海,應如何發揮其作用,為科學研究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實為值得研究之重要課題。
古籍卷帙浩繁,尋繹本屬不易,而明代坊估射利,文士矜奇,往往將古書改頭換面,節刪易名,如:劉肅《大唐新語》,明馮夢禎刊本改為《唐世說新語》;宋葉夢得《岩下放言》,會稽商刊稗海本改為鄭景璧《蒙齋筆談》;郎奎金刻《釋名》,改作《逸雅》,以合五雅之目。其次,作者姓名,亦時見竄改,如:《詩話總龜》之作者,《苕溪漁隱叢話》序謂「舒城阮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同,而明月窗道人刊本,改為「阮一閱」;李雨村得山陽吳玉(扌晉)《金石存》抄本,書題「鈍根老人」編,而李不明鈍根何人,誤以為趙玉捂所作而刊行。凡此輒使一書誤作兩書,造成古書名目混亂現象,增加讀者查閱困難,而於圖書工作者,亦產生不必要之麻煩,為求迅速事功,實有急予解決之必要。
明人浙江祁承(米業三木)《澹生堂藏書約》(藕香零拾本)曾論及同書異名,實開整理之端。今人杜聯(吉吉)《叢書書目續編》亦曾舉及,惟限於叢書,為數不多,且僅記書名,於卷數、作者、版本均付缺如,著錄較儉,尚不足以饜讀者之望。
余服務圖書館有年,深感為讀者清除以上諸障礙,並提高工作效率,實有編纂專書之必要。因於公余之暇,將同書異名之古籍,經常加以搜集,積之數年,得四千余條。由於黨政領導之支持鼓勵,陳方恪先生之指導及同志之協助,輯成《同書異名通檢》一冊。內容包括書名、卷數、著者(包括時代、籍貫)、版本及異名,使讀者披覽之下,了若指掌,為查閱古書減少困難,節省時間,更好發揮古籍作用,或亦能為科學研究工作及社會主義建設之一助。惟我國古籍,分庋於國內各圖書館、私家,海外亦多珍籍,一人見聞有限,遺漏紕謬,勢所難免,尚祈讀者隨時指教,俾資補充修正。
本書在編輯中,承宛雨生、朱賢俊、陳寶發、趙敏元、程德謨、戴瑞祺等同志襄助采集,繕錄排檢,謹志謝忱。
1961年10月1日序於南京圖書館
古籍卷帙浩繁,尋繹本屬不易,而明代坊估射利,文士矜奇,往往將古書改頭換面,節刪易名,如:劉肅《大唐新語》,明馮夢禎刊本改為《唐世說新語》;宋葉夢得《岩下放言》,會稽商刊稗海本改為鄭景璧《蒙齋筆談》;郎奎金刻《釋名》,改作《逸雅》,以合五雅之目。其次,作者姓名,亦時見竄改,如:《詩話總龜》之作者,《苕溪漁隱叢話》序謂「舒城阮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同,而明月窗道人刊本,改為「阮一閱」;李雨村得山陽吳玉(扌晉)《金石存》抄本,書題「鈍根老人」編,而李不明鈍根何人,誤以為趙玉捂所作而刊行。凡此輒使一書誤作兩書,造成古書名目混亂現象,增加讀者查閱困難,而於圖書工作者,亦產生不必要之麻煩,為求迅速事功,實有急予解決之必要。
明人浙江祁承(米業三木)《澹生堂藏書約》(藕香零拾本)曾論及同書異名,實開整理之端。今人杜聯(吉吉)《叢書書目續編》亦曾舉及,惟限於叢書,為數不多,且僅記書名,於卷數、作者、版本均付缺如,著錄較儉,尚不足以饜讀者之望。
余服務圖書館有年,深感為讀者清除以上諸障礙,並提高工作效率,實有編纂專書之必要。因於公余之暇,將同書異名之古籍,經常加以搜集,積之數年,得四千余條。由於黨政領導之支持鼓勵,陳方恪先生之指導及同志之協助,輯成《同書異名通檢》一冊。內容包括書名、卷數、著者(包括時代、籍貫)、版本及異名,使讀者披覽之下,了若指掌,為查閱古書減少困難,節省時間,更好發揮古籍作用,或亦能為科學研究工作及社會主義建設之一助。惟我國古籍,分庋於國內各圖書館、私家,海外亦多珍籍,一人見聞有限,遺漏紕謬,勢所難免,尚祈讀者隨時指教,俾資補充修正。
本書在編輯中,承宛雨生、朱賢俊、陳寶發、趙敏元、程德謨、戴瑞祺等同志襄助采集,繕錄排檢,謹志謝忱。
1961年10月1日序於南京圖書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