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是對一個良好的聚落做出一個綜合的敘述,一個與人的文脈相應相關的敘述,一個把一般的價值標準聯系到具體行動的敘述。這個敘述將只限于表達人的價值與實體城市之間的關系——盡管後者在此更受重視。因此這將僅僅是一個不完整的理論,之所以如此,並非是因為討論的範圍僅限于實體空間方面,而是因為一個綜合的城市理論不僅應用闡述一個城市是如何運轉的,同量也應用闡述這個城市“好”在哪里。標準理論了是一種不完整的理論,只對後者做了描述,而對前者只做了假設。而流行的功能理論雖有自己的方式,但卻也不自覺地像標準理論一樣地片面。第二章將討論標準理論和功能理論的不同,以及在兩種理論之間建立聯系的必要性。
城市形態的標準理論並不是新理論。在第四章,我們將討論三種不同的領先理論。本書的第一部分是為陳述這些理論做準備的歷史背景,是關于城市形態本質的討論以及對于形態的價值標準的爭論——這是我們做第一個飛躍的跳板。第四章的三種標準理論都是很有影響的理論,不僅僅是在學術上,更因為它們長久以來影響著實際的城市決策。我會提出這些理論的不足之處。另一個更普通的理論則被安排在本書的第二部分,這個理論基于“城市活動的空間圍度”,我們會發現這個理論的本身也存有問題,但它仍然還是一個好的開端。第三部分則是把理論應用于城市的現狀問題以及模式,並以此勾畫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