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于今日的心理學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體現在其理論觀點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體現在班杜拉所采用的方法論值得我們學習和參照。班杜拉指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學理論必須采用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微觀分析用于澄清影響個體機能發揮的基本心理機制,宏觀分析用于揭示社會情境因素對人類發展、適應和變革的影響機制。一種好的心理學理論必須具備廣泛的解釋力和預測力,適用于多個領域。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涵蓋到心理學、社會學、精神病理學、體育運動、商業、國際事件等諸多領域,引證的文獻達3000多項。這樣的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在心理學研究中是不多見的,值得引起那些僅僅滿足于脆弱的理論分析或實證研究的心理學者的反思和借鑒。
目錄
總序
譯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人性和因果關系的若干模型
一、心理動力學理論
二、特質論
三、激進的行為主義
四、社會認知論
五、互利互惠的決定主義
六、決定論和生活道路的偶然決定因素
七、自由與決定論
第二章 觀察學習
一、示範觀察學習現象的區分
二、觀察學習的多重過程分析
三、從發展的角度分析觀察學習
四、抽象的觀察學習
五、創造性的觀察學習
第三章 親歷學習
一、親身經驗的信息分析
二、親歷學習與意識
三、親歷學習中的認知子過程
四、結果信息的模糊性和可變性
第四章 社會傳播與創新
一、傳播過程的決定因素
二、社會網絡與傳播流
三、創新傳播後的社會效應
四、社會文化傳播
第五章 預測的知識與預謀
一、內髒與情緒反應的喚醒因素
二、預謀與行為
三、推斷性思維與規則的抽取
四、關于對事件的誤解
第六章 誘因動機因素
一、對後果作為決定因素的解釋
二、誘因功能的發展
三、外部誘因和內部誘因
四、誘因系統中的結構變化類型
五、變化的概括性和持久性
六、去誘因和威懾因素
七、法律約束和威懾
第七章 替代性動機因素
一、替代性獎勵
二、替代性懲罰
三、運作機制
四、信息功能
五、動機功能
六、情緒功能
七、評價功能
八、通過替代性影響進行法律威懾
第八章 自我調節機制
一、自我調節的子功能
二、判斷子功能
三、自我反應性影響
四、自我系統的理性忽略
五、外部因素對自我調節功能的交互影響
六、內部控制的選擇性激活與脫離
第九章 自我效能
一、人類的自我效能機制
二、自我效能信息的來源
三、與個人效能有關的觀點
四、對自我效能的發展性分析
五、自我效能機制的通用性
六、集體效能
第十章 認知調節因素
一、知識的表征和應用
二、符號建構的思想
三、意圖和目標
四、認知發展
五、道德判斷
六、語言發展
七、檢驗思想的方式
八、錯誤思維與人類不幸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人性和因果關系的若干模型
一、心理動力學理論
二、特質論
三、激進的行為主義
四、社會認知論
五、互利互惠的決定主義
六、決定論和生活道路的偶然決定因素
七、自由與決定論
第二章 觀察學習
一、示範觀察學習現象的區分
二、觀察學習的多重過程分析
三、從發展的角度分析觀察學習
四、抽象的觀察學習
五、創造性的觀察學習
第三章 親歷學習
一、親身經驗的信息分析
二、親歷學習與意識
三、親歷學習中的認知子過程
四、結果信息的模糊性和可變性
第四章 社會傳播與創新
一、傳播過程的決定因素
二、社會網絡與傳播流
三、創新傳播後的社會效應
四、社會文化傳播
第五章 預測的知識與預謀
一、內髒與情緒反應的喚醒因素
二、預謀與行為
三、推斷性思維與規則的抽取
四、關于對事件的誤解
第六章 誘因動機因素
一、對後果作為決定因素的解釋
二、誘因功能的發展
三、外部誘因和內部誘因
四、誘因系統中的結構變化類型
五、變化的概括性和持久性
六、去誘因和威懾因素
七、法律約束和威懾
第七章 替代性動機因素
一、替代性獎勵
二、替代性懲罰
三、運作機制
四、信息功能
五、動機功能
六、情緒功能
七、評價功能
八、通過替代性影響進行法律威懾
第八章 自我調節機制
一、自我調節的子功能
二、判斷子功能
三、自我反應性影響
四、自我系統的理性忽略
五、外部因素對自我調節功能的交互影響
六、內部控制的選擇性激活與脫離
第九章 自我效能
一、人類的自我效能機制
二、自我效能信息的來源
三、與個人效能有關的觀點
四、對自我效能的發展性分析
五、自我效能機制的通用性
六、集體效能
第十章 認知調節因素
一、知識的表征和應用
二、符號建構的思想
三、意圖和目標
四、認知發展
五、道德判斷
六、語言發展
七、檢驗思想的方式
八、錯誤思維與人類不幸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序
本書在社會認知論概念框架內分析人的發展、適應和改變。心理學家常常根據單向的原因解釋人的行為,行為要麼被描述為受環境塑造和控制的,要麼被認為受內部驅力和傾向驅動的。社會認知論根據三方互動的原因解釋心理現象。根據這一互動的因果模型,人的能動性是其內部因素(以認知、情感和生物事件的形式出現)、行為模式和環境影響三者彼此相互作用的產物。
人們有意識地做許多事以影響其發展和生存的環境。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許多偶然事件。人生的未來方向、人們的婚姻配偶和職業生涯常常是由偶然事件鑄成的。在這些情形下,一些小的機遇引發了能對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循環過程。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偶然機會。他們追求積極的生活,以便增加他們經歷中的偶然機遇,從而使好運得以發生。機會青睞好奇的和好冒險的人,他們積極奮斗,不斷探索新事物,他們即將獲得成功。人們也通過培養興趣、自我效能的信念和勝任能力來使他們的好運得以實現。這些人類自身的資源使他們經常獲得未曾預料的大多數機會。在人們經歷的人生道路上,進取心和自我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掌握自己命運的更大幫手。
社會認知論是以一種能動的觀點為基礎的。人們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應性的機體,而是自我組織的、積極進取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反思的。人的能動性有幾個核心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意圖,人們形成意向,其中包括計劃和實現計劃的策略。第二個別特點是預謀,能動性在實踐上的延伸不僅涉及指向未來的計劃。人們自己確定目標並預期未來行動的可能結果,以便預期性地指引並激勵自己的努力。當然未來事件不可能是當前的動機和行為的原因,因為它們本身並不是實際的存在。然而,通過預先謀劃,所設想的將來能變成現實。通過當前認知上的表征,所設想的將來轉化成當前的動機作用因素和行為的調節者。能動性的第三個特點是自我反應。人們不僅是計劃者和預謀者,他們也是自我調節者。他們采用個人的標準,通過自我反應的影響,監督和調節自己的行動。他們做使自己滿意的和有自我價值感的事,不做招致自我譴責的事。人的能動性的第四個核心特點是自我反思。人們不僅是行動的主人,他們也是自己的能動性的自我考察者。他們反思自己的效能、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的合理性以及他們從事的事業的意義,而且如有必要,將作出矯正性調節。
人的能動性在一個廣闊的社會網絡中發揮作用。在這些交互作用中,人們既是社會制度的產物,也是社會制度的締造者。社會認知論否認把人的能動性與社會結構分離的二元觀點。社會結構因素與人的因素是彼此依賴地發揮作用的,而不是與人的行為相對立的。許多年來,心理學理論幾乎集中探討通過人的行為後果的獎和懲而產生的學習。嘗試與錯誤學習是一個冗長和踫運氣的過程,幸好,這學習的能力使之通過形形色色的榜樣所傳遞的信息而迅速增長了人們的知識和勝任能力。個體不必通過嘗試與錯誤重新發現行為的每一作用方式。社會文化模式是通過榜樣的示範作用而傳遞的。
大量有關人的價值、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社會機會和約束以及社會制度的結構的信息是通過電子媒體用符號描述的被示範的交互作用而習得的。符號化的示範作用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巨大範圍和趨于增加的力量。做中學需要通過重復的嘗試與錯誤的經驗來改變行為,與此不同,在觀察學習中,單個榜樣能同時將新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傳遞給範圍廣大的人民群眾中。
電子技術的加速發展極大地擴展了社會成員日復一日所接觸的榜樣的範圍。這些電子系統從電信衛星上獲得信息,已成了傳播符號環境的主要工具。利用這些被示範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觀察者超越了他們的直接環境的界限。
不僅社會習俗在一定的社會內部傳播,而且觀念、價值和行為方式正在世界範圍內示範。電子媒體已把通過社會示範的觀察學習提到了首位,而且在跨文化的和社會政治原變革中正在起日益增長的重要作用。在網絡虛擬世界的生活中,也要求對人的適應和改變的文化影響的研究作出重大變革。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和鐵板一聲的。相互依賴和全球市場的力量正在重新建構民族經濟的塑造社會的政治和計交的生活。這些新的現實要求把跨文化的分析範圍加以拓展,分析的重點要超越在一定社會中起作用的社會力量。關心的重點是民族的傾向性怎樣與全球的力量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文化生活的性質。
……
人們有意識地做許多事以影響其發展和生存的環境。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許多偶然事件。人生的未來方向、人們的婚姻配偶和職業生涯常常是由偶然事件鑄成的。在這些情形下,一些小的機遇引發了能對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循環過程。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偶然機會。他們追求積極的生活,以便增加他們經歷中的偶然機遇,從而使好運得以發生。機會青睞好奇的和好冒險的人,他們積極奮斗,不斷探索新事物,他們即將獲得成功。人們也通過培養興趣、自我效能的信念和勝任能力來使他們的好運得以實現。這些人類自身的資源使他們經常獲得未曾預料的大多數機會。在人們經歷的人生道路上,進取心和自我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掌握自己命運的更大幫手。
社會認知論是以一種能動的觀點為基礎的。人們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應性的機體,而是自我組織的、積極進取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反思的。人的能動性有幾個核心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意圖,人們形成意向,其中包括計劃和實現計劃的策略。第二個別特點是預謀,能動性在實踐上的延伸不僅涉及指向未來的計劃。人們自己確定目標並預期未來行動的可能結果,以便預期性地指引並激勵自己的努力。當然未來事件不可能是當前的動機和行為的原因,因為它們本身並不是實際的存在。然而,通過預先謀劃,所設想的將來能變成現實。通過當前認知上的表征,所設想的將來轉化成當前的動機作用因素和行為的調節者。能動性的第三個特點是自我反應。人們不僅是計劃者和預謀者,他們也是自我調節者。他們采用個人的標準,通過自我反應的影響,監督和調節自己的行動。他們做使自己滿意的和有自我價值感的事,不做招致自我譴責的事。人的能動性的第四個核心特點是自我反思。人們不僅是行動的主人,他們也是自己的能動性的自我考察者。他們反思自己的效能、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的合理性以及他們從事的事業的意義,而且如有必要,將作出矯正性調節。
人的能動性在一個廣闊的社會網絡中發揮作用。在這些交互作用中,人們既是社會制度的產物,也是社會制度的締造者。社會認知論否認把人的能動性與社會結構分離的二元觀點。社會結構因素與人的因素是彼此依賴地發揮作用的,而不是與人的行為相對立的。許多年來,心理學理論幾乎集中探討通過人的行為後果的獎和懲而產生的學習。嘗試與錯誤學習是一個冗長和踫運氣的過程,幸好,這學習的能力使之通過形形色色的榜樣所傳遞的信息而迅速增長了人們的知識和勝任能力。個體不必通過嘗試與錯誤重新發現行為的每一作用方式。社會文化模式是通過榜樣的示範作用而傳遞的。
大量有關人的價值、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社會機會和約束以及社會制度的結構的信息是通過電子媒體用符號描述的被示範的交互作用而習得的。符號化的示範作用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巨大範圍和趨于增加的力量。做中學需要通過重復的嘗試與錯誤的經驗來改變行為,與此不同,在觀察學習中,單個榜樣能同時將新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傳遞給範圍廣大的人民群眾中。
電子技術的加速發展極大地擴展了社會成員日復一日所接觸的榜樣的範圍。這些電子系統從電信衛星上獲得信息,已成了傳播符號環境的主要工具。利用這些被示範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觀察者超越了他們的直接環境的界限。
不僅社會習俗在一定的社會內部傳播,而且觀念、價值和行為方式正在世界範圍內示範。電子媒體已把通過社會示範的觀察學習提到了首位,而且在跨文化的和社會政治原變革中正在起日益增長的重要作用。在網絡虛擬世界的生活中,也要求對人的適應和改變的文化影響的研究作出重大變革。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和鐵板一聲的。相互依賴和全球市場的力量正在重新建構民族經濟的塑造社會的政治和計交的生活。這些新的現實要求把跨文化的分析範圍加以拓展,分析的重點要超越在一定社會中起作用的社會力量。關心的重點是民族的傾向性怎樣與全球的力量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文化生活的性質。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