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韻驚塵:「三言」與民俗文化

俚韻驚塵:「三言」與民俗文化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汪玢玲 陶路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7059388
  • ISBN13:9787207059383
  • 裝訂:252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三言》中市民文學特色,政治小說的歷史認識價值,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再現,妓女典型的塑造,各種風俗描寫的深厚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

汪玢玲,女,教授,1924年生。遼寧北鎮人。1946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解放後從師於著名民俗學家鍾敬文,1955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民間文學研究生班。歷任東北師范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東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吉林省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著有《蒲松齡與民間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中國虎文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主編《中國民俗文化大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國古文獻大辭典·文學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吉林省志·民俗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長春市志·民俗方言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等。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多種專著和論文獲獎。其中專著《蒲松齡與民間文學》獲吉林省長白山文藝獎,論文《天鵝處女型故事研究概觀》和《東西方早期維納斯比較研究》分獲首屆、二屆銀河獎二等獎和優秀論文獎。1994年任中央電大民間文學課程主講教師,主編並參加編寫教材《民間文學概論》(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4年,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北方民間文學獎一等獎,吉林省優秀教材一等獎)、《民間文學作品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4年)、《民間文學學習指導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4年)。
 

目錄

總序(陳文新)
序(過偉)
導論 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發展概貌
一 「變文」——轉變
二 「說話」與小說四家
三 話本小說的藝術特點
四 「三言」中宋人話本初辨
第一章 馮夢龍的進步文學觀及其社會基礎
第一節 馮夢龍的豐富著作及其進步文學觀
第二節 明末資本主義經濟對意識形態的促進作用
第二章 馮夢龍及其在民間文化搜集輯纂上的卓越貢獻
第一節 神童秀才 五年禁考
第二節 三救風塵 青樓采風
第三節 懸文求歌 編纂文本
第四節 反閹變俗 清官殉國
第三章 「三言」所反映的市民文學特色
第一節 作品所反映的資本主義初期經濟生活
第二節 商品社會中婦女典型的開放性與依附性
第三節 反映市民心理特征的民間習俗
第四節 通俗的語言和吉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第四章 政治小說的歷史認識價值
第一節 揭露賈似道奸臣誤國
第二節 鞭笞嚴嵩父子陷害忠良
第三節 愛國情懷的悲喜劇
第四節 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浮世百態
第五章 儒家倫理思想的宣揚
第一節 正面孝悌思想的歌頌
第二節 嫡庶爭產矛盾
第三節 後母與前妻子的矛盾
第四節 婿與繼子、贅婿間的矛盾
第五節 離亂中的悲歡離合
第六章 道家傳說的哲理性和幻想性
第一節 張道陵收徒的考驗
第二節 許真君鎮妖故事
第三節 呂洞賓與黃龍斗法
第四節 陳摶華山隱逸
第七章 佛家禪戒與人性的沖突
第一節 梁武帝佞佛失國
第二節 佛家的善惡因果
第三節 友誼與輪回觀念
第八章 婚俗與婚姻喜劇沖突
第一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不錯
第二節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不亂
第三節 「三難新郎」與「貴相貴婿」
第四節 義配與婚儀
第九章 妓女華章的藝術典型
第一節 杜十娘沉箱的悲劇美
第二節 玉堂春故事考實及其藝術美
第三節 「獨占花魁」歌頌人的尊嚴
第十章 各種風俗描寫的深厚文化底蘊
第一節 元宵、七夕背景下的愛侶情結
第二節 端午習俗中的人生際遇
第三節 八月十五錢塘江觀潮
第四節 求子習俗及其悲喜劇
第五節 蠶絲生產與衣飾習俗
第十一章 民間故事題材與民間信仰
第一節 動物故事:猴、虎、狐
第二節 蛇女與龍女故事
第三節 少數民族風情
第四節 關於占卜祈禳等民間信仰
結束語
附:「三言」中的俗語、諺語
 

《「三言」與民俗文化》一書是汪玢玲教授繼八十年代後期《馮夢龍的進步文學觀及其社會基礎》、《「三言」所反映的市民文學特色》(初發表於《東北師大學報》後收入《汪玢玲民俗文化論集》,吉林人文書庫叢書之一,2000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後,在此基礎上,僅在數月之內,顙上女兒陶路(吉林大學學報副總編、副編審)協助搜集整理資料,聯手完成此一部文藝民俗學巨著,進入《古典名著與民俗文化叢書》感到欣慰,也為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慧眼識題,組織這樣一套叢書的卓越創舉表示衷心感謝。恰值汪大姐迎來八十壽辰之際,我能有幸為她此書作序,略述她半個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甚感愉快,祝她人壽學豐。

知人論世,論書也須知人。我們先辨識汪氏學術發展軌跡,再來賞析這部探索「馮夢龍《三言》與民俗文化」之書。

汪玢玲大姐1952年28歲師從鍾敬文教授學習民間文學、民俗學,迄2003年79歲,從事這一領域教學研究51年,老而彌堅,老而彌新,時有創新之論。刀子本著八字真言:「繁求,博鑒,深思,勤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進著。1949年後,民俗學曾被貶為「資產階級偽科學」成了學術研究的禁區。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團結起來向前看」的新時期。她第一個起來打破禁區,寫《民俗學運動的性質和它的歷史作用》(刊《民間文學》1979年第5期),乃「敢為天下先」,為民俗學平反的「破冰」之文。她一貫立足於古典文學和東北區域文化研究,放眼全國性的研究課題與中外文化比較。不怕慢,只怕站,精工細雕,慢工出細活,日積月累,論文百篇。精選為《汪玢玲民俗文化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和《貝葉賦》(時代文藝出版社,長春,2002年10月)。在學術論文中,筆直者尤賞她的《沈從文與苗族文化》、《東西方「早期維納斯」比較研究》、《薩滿教與伊瑪堪》及再論《七夕——中國的情人節》——牛郎織女傳說考釋、人參、貂與鹿三篇「民俗考論」及《神秘的挖參習俗》與《貂神信仰和貂皮交易》、《烏拉草之為寶》、《從民俗角度看寶黛悲劇》、專著《蒲松齡與民間文學》、《虎文化研究》等。她的《學術自傳(與過偉的通訊)》聲聲淚,句句情,坦陳研究心態,乃研究汪玢玲必讀之文。在學術著作中,筆者特欣賞她的《蒲松齡與民間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出版,玢玲大姐1983~1984年,59~60歲之作)。歷來文學史家多論萍松齡《聊齋志異》乃「中國文言短篇小說高峰」。汪氏卻論他「不只是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博學多識、深入民間的民俗學家」。他的全部著作「是一座色彩班讕的民俗小寶庫」。「早在國際上民俗學家提出調查采集的田野工作方法的二百年之前,作為一個偉大作家和民間文學搜集者的萍松齡,已經自覺地采取了科學的搜集調查的工作方法。」她選取《聊齋志異》160多篇,一梳理其「民間來源」,架設從民間文學的角度研究文人創作的橋梁。書中兩章格外吸引民俗學界關注。一是「論聊齋俚曲」章。汪氏論述:「當時用白話和俚曲形式寫作,意味著失去文人身份。但蒲松齡卻排除世俗看法┅┅大量俗曲同樣寫得酣暢淋漓,相當成功。這數以百萬字計的俚曲,是蒲松齡學習民間文學,向通俗化、大眾化邁進的質的飛躍;是我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奇跡。」二是「從民俗學角度看蒲松齡的著作」章。她探索《聊齋志異反映民間信仰、民俗心理、祀神活動、民間節日,著重分析《日用俗字》、《農桑經》的民俗價值,凸現蒲氏民俗學貢獻,近又聽說她又寫了《聊齋》與狐文化、鬼文化專章,惜未見。汪玢玲此作,敢於大書特書蒲松齡是民俗學家、民間文學采錄家,有飽吸民間文學乳汁的小說集《聊齋志異》,有為人民大眾的民俗文藝——俚曲,有普及文化的《日用俗字》,有具備農民勞動致富價值的《農桑經》。汪氏此作,乃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民俗學史、中國文藝民俗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實證她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