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的轉折,這一“轉折”是全方位的︰政治、軍事、哲學、宗教、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等,就哲學思想而言,魏晉的轉折表現為儒學的式微與道學的復興。
在今天寫“魏晉”而不走入魏晉人心和魏晉玄學的深處?在“玄學三期(四段)”與“魏晉兩朝(三代)”的交匯處,揭示魏晉玄學對于魏晉社會乃至對于整個中國文化及哲學的意義,這是作者的願望。
玄學在魏晉的演變,既有鮮明的階段性特色,又對魏晉兩朝的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縱向地追溯魏晉玄學的歷史發展,繼之橫向地剖析魏晉社會各個層面的復雜關系,力求在玄學三期與魏晉兩朝的交匯處,揭示玄學對于魏晉社會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及哲學的意義。
目錄
《中國傳統學術與社會叢書》序
第一章 斷裂與重鑄
一 儒學式微與莊學復興
二 清議之後是清談
三 《人物志》︰魏晉玄學之前奏
第二章 正始新義
一 正始群彥
二 少年天才的哲學新創
三 言意‧才性‧聖人之情
第三章 竹林清音
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 聲無哀樂
三 走不出的竹林
第四章 元康有無之辨
一 裴崇有
二 郭象獨化
三 玄智之無與般若之空
第五章 江左復聞玄歌聲
一 玄學人格
二 蘭亭玄渚
三 張湛注《列子》
第六章 玄學政治的無為而治
一 政出豪門的時代
二 簡易,無為的政治主張
三 王導、謝安︰玄學政治家的典範
第七章 以玄對山水
一 士大夫的生存方式
二 翳然林水,自有濠濮間想
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第八章 玄學與社會心態
一 生死之思
二 出入之際
三 雅俗之間
第九章 玄學與魏晉文學
一 心生言立,自然之道
二 陶鈞文思,貴在虛靜
三 散懷山水,蕭然忘羈
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十章 走向三教合
一 儒道異同
二 逍遙釋老
三 圓融三教
後記
第一章 斷裂與重鑄
一 儒學式微與莊學復興
二 清議之後是清談
三 《人物志》︰魏晉玄學之前奏
第二章 正始新義
一 正始群彥
二 少年天才的哲學新創
三 言意‧才性‧聖人之情
第三章 竹林清音
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 聲無哀樂
三 走不出的竹林
第四章 元康有無之辨
一 裴崇有
二 郭象獨化
三 玄智之無與般若之空
第五章 江左復聞玄歌聲
一 玄學人格
二 蘭亭玄渚
三 張湛注《列子》
第六章 玄學政治的無為而治
一 政出豪門的時代
二 簡易,無為的政治主張
三 王導、謝安︰玄學政治家的典範
第七章 以玄對山水
一 士大夫的生存方式
二 翳然林水,自有濠濮間想
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第八章 玄學與社會心態
一 生死之思
二 出入之際
三 雅俗之間
第九章 玄學與魏晉文學
一 心生言立,自然之道
二 陶鈞文思,貴在虛靜
三 散懷山水,蕭然忘羈
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十章 走向三教合
一 儒道異同
二 逍遙釋老
三 圓融三教
後記
序
最近二十多年來,伴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日趨繁榮,學術史研究一如眾多相鄰學科,愈益引起學者關注,喜呈方興未艾之勢。其間,不惟若干有分量的斷代專題論著陸續問世,而且貫通數千年的成卷帙作品,亦紛紛醞釀。行將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刊布的《中國傳統學術與社會叢書》,便是這樣一套通古為史的嶄新力作。這套叢書的作者,都是近二十年間崛起的優秀中青年學者,學風嚴謹,成就斐然,業已成為各自學科的學術中堅。他們充分發揮一己的學術專長,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形成強勁的群體優勢,從而賦予叢書以厚重的學術分量。叢書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從學術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角度,對中國古代學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及其演進歷程,進行了系統的成功梳理。深信叢書的出版,對于學術史與社會史研究的深化,當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們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燦爛的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而永葆青春,顯示了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所無與倫比的強大生命力。這樣一個生命力是如何獲得的?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結撰《中國傳統學術與社會叢書》的各位教授,以他們的學術實踐表明,從學術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角度,把中國古代學術與古代社會發展的獨特路徑揭示出來,恐怕是一個有意義的努力方向。祖武為學也晚,近二十余年間,一直以閱讀學術史文獻為每日功課;摸索中國古代學術與古代社會獨特的演進途徑,始終是一以貫之的學術追求。只是秉性迂拙,為學不勤,雖迭經寒璁而未得要領。如今,喜見諸位年輕朋友銳意求新而後來居上,不禁為之由衷敬佩和欣慰。借此機會,謹就平日讀書之一得,敢與叢書的各位作者唱為同調。
研究學術史而與社會史相結合,這是治中國學術史的前輩諸大師為我們樹立的一個好傳統。錢賓四先生是中國學術史學科的杰出奠基人之一,在這個問題上,錢先生為我們做出了卓越的示範。繼《先秦諸子系年》和《劉向歆父子年譜》之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賓四先生又推出另一部重要著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在這部論著所提出和討論的諸多問題中,“乾嘉經學所由一趨于訓詁考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經學中人何以一趨于訓詁考索而有乾嘉學派之謂?錢賓四先生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雖不似梁任公先生同名論著之闢為專題討論,但真知灼見,則每在字里行間。關于這個問題,錢先生之所論,在如下幾個方面,尤稱創獲。
第一,清代學術與宋明學術是一個後先相承的整體。錢先生之《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開宗明義即指出︰“竊謂近代學者每分漢宋疆域,不知宋學,則亦不能知漢學,更無以平漢宋之是非。”(《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冊,《自序》。)循此以進,賓四先生將論學的重點擺在揭示學術發展的內在邏輯上,先生說︰“治近代學術者當何自始?曰必始于宋。何以當始于宋?
……
我們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燦爛的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而永葆青春,顯示了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所無與倫比的強大生命力。這樣一個生命力是如何獲得的?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結撰《中國傳統學術與社會叢書》的各位教授,以他們的學術實踐表明,從學術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角度,把中國古代學術與古代社會發展的獨特路徑揭示出來,恐怕是一個有意義的努力方向。祖武為學也晚,近二十余年間,一直以閱讀學術史文獻為每日功課;摸索中國古代學術與古代社會獨特的演進途徑,始終是一以貫之的學術追求。只是秉性迂拙,為學不勤,雖迭經寒璁而未得要領。如今,喜見諸位年輕朋友銳意求新而後來居上,不禁為之由衷敬佩和欣慰。借此機會,謹就平日讀書之一得,敢與叢書的各位作者唱為同調。
研究學術史而與社會史相結合,這是治中國學術史的前輩諸大師為我們樹立的一個好傳統。錢賓四先生是中國學術史學科的杰出奠基人之一,在這個問題上,錢先生為我們做出了卓越的示範。繼《先秦諸子系年》和《劉向歆父子年譜》之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賓四先生又推出另一部重要著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在這部論著所提出和討論的諸多問題中,“乾嘉經學所由一趨于訓詁考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經學中人何以一趨于訓詁考索而有乾嘉學派之謂?錢賓四先生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雖不似梁任公先生同名論著之闢為專題討論,但真知灼見,則每在字里行間。關于這個問題,錢先生之所論,在如下幾個方面,尤稱創獲。
第一,清代學術與宋明學術是一個後先相承的整體。錢先生之《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開宗明義即指出︰“竊謂近代學者每分漢宋疆域,不知宋學,則亦不能知漢學,更無以平漢宋之是非。”(《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冊,《自序》。)循此以進,賓四先生將論學的重點擺在揭示學術發展的內在邏輯上,先生說︰“治近代學術者當何自始?曰必始于宋。何以當始于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