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舉制度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項考試選官制度持續達1300年,對中國傳統社會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科舉制度進行研究,不僅可以深化對中國歷史、傳統社會結構和傳統文化的認識,而且可以總結它作為一種考試制度,長期形成的穩定的運行機制中的經驗教訓,為今天的考試管理和人才選拔提供借鑒。鑒於科舉制度的重要地位,它一直是中外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近代以來已積累了極為可觀的學術成果(詳請參見何忠禮《二十世紀的中國科舉制度史研究》,載於《歷史研究》2000年第6期)。從總體上來看,這些成果以對制度的描述居多,深入分析者少,高度和深度均嫌不足。河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由王炳照教授和徐勇教授主編的《中國科舉制度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全書共分十章,各章均由對相關問題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撰寫,如第七章的作者吳霓博士長期研究私學問題,著有《中國古代私學發展諸問題研究》及《中國古代私學與近代私立學校研究》等;第八章的作者王炎平教授對科舉與社會風氣問題早有《槐花黃,舉子忙:科舉與士林風氣》一書問世;第十章作者徐勇博士對中國古代官學及元代書院等教育史的重要問題及教育史文獻均有深入精到研究。這樣一支精干的高水平作者隊伍,為本書的質量奠定了基礎。。
該書第一章「從察舉制到科舉制」從對漢魏以來選官制度嬗遞的考察中,以考試為線索,得出了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一脈相承的內在關系,探討了南北朝時期科舉制萌芽的表現及原因。第二章「科舉制度演變的外部條件與內在機制」則分別從內外兩方面探討了科舉制的演變規律,指出科舉制度的變革既與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相關聯,也受大規模教育考試的發展規律的制約。它是教育內外部因素交相作用的結果。第三章「科舉制度與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從科舉制度的政治性質出發,探討了科舉和政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第四章「科舉制度與獨尊儒術的封建文化」從縱的角度探討了科舉制度與獨尊儒術的封建文化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和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的消極影響。第五章「科舉制度的規范化與程式化」從科目設置、考試范圍、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組織、周期與時間、考試機構、科場規范、考試范本——八股文和試帖詩等方面論述了科舉制度作為一種考試制度走向規范化與程式化的歷程。第六章「科舉制度與官學教育」論述了科舉制度與官學教育間對立統一的關系。對於二者之間的矛盾,歷代統治者都試圖通過改革加以調和,直到明清時期官學淪為科舉的附庸,完全被科舉支配。第七章「科舉制度與私學教育」則論述了以下三個問題:私學通過科舉制度被納入了國家人才庫;科舉考試內容與私學教育內容的對立統一關系,正是其中的相異之處顯示了私學存在的意義;科舉的觸角伸到了教育的每一個角落,蒙學教育也不例外,其出現、發展和興盛無不打上了科舉的烙印。第八章「科舉制度與社會風氣」是書中考察較深入、分析較透徹的一部分,論述了科舉制下的社會風氣,包括士庶關系、等級特權意識、婚姻家庭關系、讀書風氣、學風和文風等的變化。第九章「改科舉、廢科舉和興學堂」從科舉制度與現代教育的沖突入手,敘述了近代西學沖擊下科舉制度與現代教育此消彼長及科舉制最終被廢除的歷程。第十章「科舉制度總的評價」針對對科舉制度是非功罪評價不一的三個焦點問題,即科舉制度是否真正體現了公平和公正、科舉制度對中國學風的影響及其是否能選拔出合適的人才展開論述,闡明了科舉制度的進步意義,並對當前圍繞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展開的爭論進行了評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